楊澤偉
(湖北建科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0)
由于地震的運動形式不同,造成的橋梁結構的震害形式也不相同,但橋梁的震害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于地震造成的橋梁所在場地發(fā)生例如高低起伏一類的運動時,造成的橋梁結構的振動;另外一種形式是由于地震造成的橋梁所在場地的相對運動,這樣的震害相較于第一種會更加嚴重一些,場地相對運動會造成橋梁被迫變形,橋梁的超靜定內力會嚴重影響橋梁的抗震效果,如果造成的變形過大會直接導致橋梁抗震結構的失效。
在地震的作用下,會給橋梁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破壞形式也非常多。把握造成橋梁結構震害的原因是做好橋梁結構抗震設計的前提。公路橋梁是最常見的橋梁形式之一,本文列舉了幾種震害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首先,地震會造成橋梁發(fā)生相對位移,在這個過程中,橋梁的各個支撐節(jié)點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節(jié)點的支撐能力以及角度一旦發(fā)生變化,橋梁的整體形態(tài)就會隨之改變,通常表現(xiàn)為橋梁的隆起;其次,發(fā)生地震時,地表原有狀態(tài)被破壞,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土質液化,這樣一來,橋梁就會發(fā)生拉伸位移從而導致落梁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最后,橋梁下部結構的抗震設計不到位,在地震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開裂、失效的現(xiàn)象。
橋身、橋面以及重要的連接結構共同構成橋梁的上部結構,基礎、橋墩、橋臺以及支座共同構成橋梁的下部結構,這些結構各自承載著不同的功能,共同作用支撐整座橋梁的正常形態(tài)。橋墩的主要破壞類型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彎曲破壞,這種破壞會造成塑性變形和剛度的下降,這樣的變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可以減輕地震的破壞,通常情況下不會造成橋梁的坍塌;另一種是剪切破壞,這種破壞會更加嚴重,是造成橋梁破壞的主要形式,也是比較常見的橋墩破壞形式。
就目前的橋梁抗震結構的設計來說,設計抗震結構的目標是“輕度地震橋梁不壞、中度地震橋梁可修、重度地震橋梁不倒”。具體來說就是,當發(fā)生輕微地震時,造成的場地運動要在橋梁的正常工作范圍之內,要保證橋梁在這個階段各個結構不受到損壞,或者是輕微損壞;中度地震發(fā)生時,橋梁會進入到非正常工作的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橋梁的各個結構會發(fā)生損壞,但是各項功能仍能正常進行,經(jīng)過后期的維修能夠盡快恢復正常;當重度地震發(fā)生時,橋梁的結構可能會造成很大破壞,但是橋梁的大體形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更不會造成倒塌,經(jīng)過搶修,仍然能夠進行限速通車。
各個地區(qū)發(fā)生地震的概率各不相同,對于一些地震高發(fā)地區(qū)的橋梁建設,還有地震發(fā)生強度較高的地區(qū)的橋梁建設,設計人員以及工程人員要根據(jù)地震發(fā)生的形式,切實設計橋梁的抗震結構。這樣有針對性設計橋梁抗震結構會更加有效果。一般情況下,橋梁抗震結構的主要設計原則大致有:①在滿足橋梁結構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將橋梁的結構重心下移,這樣可以有效減小地震對橋梁造成的破壞提高橋梁的抗震效果;②橋梁的高度要在一定范圍內,橋梁如果過高會更加容易在地震中造成振動,影響到橋梁下半部分結構的剛度,從而影響到橋梁的抗震效果;③一定要加固橋梁的地基,以免在地震中發(fā)生場地的大幅度位移,導致橋梁的破壞;④橋梁的長度要盡可能保持適中,在整體結構上也要盡可能對稱,研究分析表明,對稱的橋梁抗震能力普遍高于不等跨橋梁。
橋梁設計師需要對一些抗震設計的基本概念以及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夠將其靈活應用到橋梁的設計中去,使橋梁的功能和抗震結構結合到一起,在保證橋梁各項功能的同時,提高橋梁整體的抗震效果。這個過程就稱為概念設計。對于一些抗震材料的使用以及橋梁支座的選擇,各種配件的選擇,箍筋的配置、構造節(jié)點配筋的使用這些橋梁結構中的細節(jié),稱為細節(jié)設計。橋梁設計人員一直致力于研究橋梁的各個抗震結構,保證在地震過程中,橋梁最大限度的完好。在橋梁設計時,都要反復進行抗震效果的模擬,就目前的模擬抗震的結果表明,提高橋梁的延性是比較容易實現(xiàn)效果也很好的方法。
在橋梁抗震結構設計中,提高橋梁的延性是實現(xiàn)橋梁結構抗震效果的重要手段。橋梁的延性是橋梁具有的特點,利用加強這一特點可以有效減少地震給橋梁帶來的損害。發(fā)生地震時,橋梁承受的外部壓力會發(fā)生變化,一些結構受到的壓力減小,而另一些結構的壓力變大,這樣會給橋梁帶來很大破壞。提高橋梁的延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這樣的情況。橋梁的延性增加,會使得由于壓力變化給橋梁造成的破壞大幅度下降,從而降低損失。除了控制橋梁的延性之外,橋墩也存在一定的延性,并且橋墩的延性是可以利用到抗震結構設計中去的,橋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延性,如果配合延性材料的應用,橋墩的延性就會得到加強。具體到抗震結構設計中去,在地震發(fā)生的過程當中,橋墩的延性可以有效的吸收地震的破壞,地震力會被具有延性的橋墩分散,地震強度就會相應的減少,這樣橋梁上半部分受到的破壞就會大大減少,提高延性的本質也就是提高橋墩的抗震荷載,延性的抗震設計要根據(jù)彈性測試來進行相關的計算,之后再根據(jù)抗震級別進行完善,找到最適合橋梁的延性范圍。讓橋梁與橋墩延性特點在橋梁抗震中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果。
地震一旦發(fā)生,帶來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道路眾多,對于橋梁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如果橋梁受到地震的破壞,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都在所難免,所以一定要切實做好橋梁結構抗震的設計。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jīng)研發(fā)出一大批高強度的建筑材料,將橋梁結構的抗震設計與這些高強度的抗震材料相結合,相信在橋梁結構抗震設計方面一定可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當然有關研究人員還需不斷努力,設計出更多的抗震方案。希望本文能給有關人士提供幫助。
[ID:0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