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林,萬利晏
(四川華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山體滑坡是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的最頻繁的自然災害之一。為減少滑坡的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需要對滑坡進行的合理的穩(wěn)定性分析與計算,并采用相應的可靠、經濟的治理措施,防止滑坡的發(fā)生。本文以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qū)馬家河滑坡治理工程為例,通過分析滑坡特征、變形原因、穩(wěn)定性狀態(tài),在參考其他類似滑坡治理方案的基礎上[1-3],對其治理方案進行比選,為滑坡治理選取合理的治理方案。
1)地形地貌。勘查區(qū)最高海拔約850 m,位于勘查區(qū)西南側;最低點海拔高程為697 m,位于西北側馬家河河谷,高差達153 m。區(qū)內地形高陡,平均地形坡度為25°,總體坡向為355°。勘查區(qū)內斜坡地貌和順向斜坡結構,階狀斜坡區(qū)局部陡緩相間,臨空條件發(fā)育,為馬家河滑坡的發(fā)育提供了地形地貌條件基礎。馬家河滑坡即發(fā)育于第二級居民房屋平臺及其以下區(qū)域。
2)地質構造和地震。勘查區(qū)屬摩天嶺-米倉山東西向構造帶和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的交匯處,區(qū)內褶皺發(fā)育。廣元市朝天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抗震設防烈度Ⅶ度。
3)地層巖性。馬家河滑坡勘查區(qū)內出露的地層自上而下分布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滑坡堆積物(Q4del)碎塊石土地層、第四系全新統(tǒng)殘坡積物(Q4dl+el)碎塊石土地層、寒武系邱家河組中段(∈q2)巖性為含炭硅質板巖、變質砂巖等。
4)氣象水文條件??辈閰^(qū)多年平均降雨量約為750 mm。2009年“7.17”暴雨期間,根據雨量監(jiān)測統(tǒng)計,項目區(qū)內降雨量達215.4 mm。
勘查區(qū)主要有馬家河及竹林溝兩條河溝。其中:馬家河為嘉陵江二級支流,位于勘查區(qū)北側,馬家河滑坡前緣。河道常年有水,枯季水位約0.3 m,流量為15 L/s。暴雨最高水位為2 m,流量為5 m3/s。洪水期間,河道水位漲落對滑坡穩(wěn)定性有一定影響;竹林溝則位于勘查區(qū)東側,馬家河滑坡東側邊界處,為季節(jié)性沖溝,匯入馬家河。該溝道深2~7 m,寬2~15 m。根據訪問,暴雨條件下,該沖溝內洪水位約0.3 m,流量為0.3 m3/s。
5)人類工程活動??辈閰^(qū)位于農村聚居點處,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區(qū)內居民房屋建設過程中經常開挖斜坡,誘發(fā)斜坡失穩(wěn)。馬家河滑坡在20世紀50年代即由于后緣人工引水水渠的滲漏誘發(fā)了滑坡的失穩(wěn)變形。
馬家河滑坡平面形態(tài)近似長方形,滑坡長度為223 m,橫向寬度90 m,主滑方向347°~359°,滑坡面積1.74×104m2。根據勘查,滑坡平均厚度12 m,體積約20.9×104m3,為中型滑坡。馬家河滑坡區(qū)內發(fā)育2處次級滑坡(1#次級滑坡與2#次級滑坡),其中:1#次級滑坡寬度為70 m,長度為30 m,面積為0.2×104m2,平均厚2.4 m,體積為0.48×104m3。2#次級滑坡寬度為90 m,長度為73 m,平面面積為0.45×104m2,平均厚5 m,體積為2.25×104m3。
1)滑體特征。1#次級滑坡位于馬家河滑坡后部,其滑體物質為殘坡積土,巖性為粉質黏土夾碎塊石。2#次級滑坡位于馬家河滑坡中部,其滑體為滑坡堆積土,巖性為粉質黏土夾碎塊石。
2)滑帶特征。1#次級滑坡滑帶巖性為灰紅色、灰褐色粉質黏土夾碎塊石,碎石為強風化炭硅質板巖。2#次級滑坡滑帶巖性為粉質黏土夾碎塊石,母巖為強風化炭硅質板巖。
3)滑床特征。馬家河滑坡滑床主要為寒武系邱家河組中段(∈q2),巖性為變質砂巖,產狀為345°∠33°。1#次級滑坡和2#次級滑坡滑床則主要為強風化炭硅質板巖,其母巖巖性為薄層狀炭硅質板巖、巖體破碎、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局部呈架空。圖1為滑坡主軸斷面圖。
圖1 滑坡主軸斷面圖
采用傳遞系數法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分析,計算時取滑坡的單位寬度為1.0m,由此簡化為二維問題。
工況Ⅰ(天然工況),按勘查時取得的現狀資料評價,由于目前滑坡區(qū)地下水較豐富,因而計算和評價時考慮荷載為:自重+天然狀態(tài)地下水,安全系數取1.10。
工況Ⅱ(暴雨工況),按持續(xù)暴雨條件下,地下水水位繼續(xù)升高,滑體1/2~2/3飽水的情況進行計算和評價,考慮荷載組合為:自重+暴雨狀態(tài)地下水,安全系數取1.05。
工況Ⅲ(地震工況):按現狀條件疊加地震荷載進行計算和評價,考慮荷載組合為:自重+天然狀態(tài)地下水+地震,安全系數取1.02。
其中,工況Ⅰ與工況Ⅱ為設計工況,工況Ⅲ為校核工況。
根據本次勘查以及室內分析認為:馬家河滑坡屬一處古巖質滑坡。在歷史上呈產生過大規(guī)模的失穩(wěn)變形破壞。
本次反算工作將區(qū)內地形恢復至滑移前原地形,同時取穩(wěn)定性系數為0.99~1.01進行滑帶土參數反算。
1)滑體重度。根據室內試驗結果,滑體土天然重度19.5 kN/m3,飽和重度20.5 kN/m3。
2)滑帶土抗剪強度?;瑤量辜魪姸韧ㄟ^室內試驗、反演計算綜合取值,見表1。
表1 滑帶抗剪強度綜合取值表
表2為滑坡穩(wěn)定性和剪出口剩余推力計算結果。
表2 滑坡穩(wěn)定性計算及評價結果匯總表
由表1可見,1#次級滑坡在2-2′剖面工況Ⅰ條件下剩余下滑力最大,為6 kN/m。由于推力較小,適合采用抗滑支擋措施進行治理。其他工況下滑坡剩余下滑力在0~4 kN/m。
2#次級滑坡在2-2′剖面工況Ⅰ條件下剩余下滑力最大,為29 kN/m。適合采用抗滑支擋措施進行治理。其他工況下滑坡剩余下滑力在11.4~28.5 kN/m
由于1#次級滑坡處于欠穩(wěn)定~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并且推力較小,因此在其前部采用擋土墻進行治理于次級滑坡前緣、小路外側(高程801m~803m)布置一道擋墻,總長69.2m,分A、B兩型,其中,A型擋墻布置于東側,長27.3m,B型擋墻布置于西側,長41.9m。擋土墻布置見圖2。
在2#次級滑坡前部采用抗滑支擋措施進行治理。針對2#次級滑坡地形地貌以及剪出口分布位置,建議支擋工程錯臺布置。
1)在2#次級滑坡東側馬明相房屋前側坡腳布置一排抗滑樁工程進行支擋。采用A、B兩種樁型,其中A型樁5根, B型抗滑樁共布置3根,具體參數見表3。
圖2 治理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圖
2)對2#次級滑坡中部、西部前側布置C、D、E三種樁型抗滑樁工程進行支擋。其中C型抗滑樁布置于2-2′剖面兩側,共布置3根;D型抗滑樁布置于2-2′剖面東側,位置較初設前移約3 m,共布置4根;E型抗滑樁布置于3-3'剖面兩側,位置較初設前移約3 m,共布置2根,具體參數見表3。
表3 抗滑樁參數表 單位:m
1)滑坡區(qū)地形臨空條件發(fā)育、順向坡結構、軟弱夾層發(fā)育、巖土體結構松散和地下水活動較強烈等因素為滑坡的發(fā)育提供了基礎條件,而區(qū)內2008年“5.12”地震的影響,區(qū)內巖土體結構更加松散,物理力學性質降低。并且在強降雨或地表水體入滲條件下,地表水入滲滑體,使區(qū)內松散土體呈飽和狀態(tài),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進一步降低,從而誘發(fā)區(qū)內滑坡失穩(wěn)變形。
2)針對滑坡的變形特征和穩(wěn)定性、剩余推力計算結果,提出兩種整治方案。通過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比較,方案一投資費用較小,地質災害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ID: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