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婷
“巴山蜀水秀,米倉山麓靈。”在四川北部的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小學——旺蒼縣石橋小學。學校修建于2010年,占地面積50畝。建校十年來,石橋小學在辦學過程中遭受過質疑,有過迷茫的低谷期、艱難期……自2018年石橋小學開始牽手新教育,學校的師生過上了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遇見
2018年3月,旺蒼縣石橋小學老師在縣教育局的組織下,來到新教育發(fā)源地海門近距離感受新教育的魅力。這次相遇,讓石橋小學的老師們在無助中看到了曙光,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靶陆逃氖笮袆印薄靶陆逃乃拇蟾淖儭薄靶陆逃乃闹鼐辰纭薄靶陆逃娜龑DJ健倍忌钌畹匚c她相遇的人。
“一朝花開始逢春,四季芳菲終有情?!背休d著社會的期許和教育人的情懷,石橋小學和新教育一起走向了明亮那方。
融合
行動就有收獲。在新教育的引領下,旺蒼縣石橋小學“石赤不奪,橋通未來”,全體師生“如水赴壑,砥礪前行”。
2018年5月,在學習了相關理論知識和多方論證后,石橋小學建立了新教育“6+1”組合:教師發(fā)展部、課程研發(fā)部、卓越口才部、書香校園部、家校共育部、理想課堂部,加上《身邊》文學社。各部既有分工又有協(xié)作,人人都是新教育種子教師,人人大有可為。
“從物理視角來說,一所學校是由一間間教室組成的,而從社會學角度看,每間教室都是一所小學校,一個小社會。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間教室決定的,新教育實驗的最終成就與品質,也取決于每一間教室里的故事與成就?!臂`行新教育伊始,石橋小學從操作性比較強的締造完美教室入手,讓新教育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心理上都給師生帶來沖擊。
首先,師生根據(jù)自己班級孩子的特點設計出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詩等班級符號。教室內精心擺放孩子們自己種植的綠色植物、喂養(yǎng)的小金魚,貼上師生的作品和照片。
在教室有了一定的顯性文化后,各班又選定了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圖書,開展晨誦、午讀、暮省。孩子們用晨誦喚醒每一個日子的黎明,用午讀與書中的高尚人物對話,用暮省保存每一個日子的黃昏,一天天汲取人類文化的精髓。
與此同時,各班還有自己的班本課程:白尾鹿班的數(shù)學寫繪課程,花兒與少年班的生命課程,野菊花班的電影課程,夢之林班的十二生肖課程……學期結束后,各班舉行隆重的節(jié)日慶典,通過觀看照片和視頻、朗誦詩歌、演課本劇等形式紀念每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石橋小學的每間教室不大,只有48平方米,但這48平方米卻是非常溫馨的家園,師生一起在這里共同書寫生命的傳奇。
新教育實驗的第四個行動是培養(yǎng)卓越口才,好的口才除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大家好,歡迎來到筍芽兒班,我是班級小導游……”每個班有自己的班級文化,有自己的小導游,負責向班級以外的人介紹自己班級的文化。在老師們的訓練和培養(yǎng)下,每個年級的學生都能做到將自己班級的文化特色繪聲繪色道來。
不僅如此,學校每周一安排了“國旗下的吟誦”板塊,班上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參與;各班又設計了課前5分鐘說說我自己、講故事、演講等環(huán)節(jié);每次大型活動也都由學生主持。
新教育實驗認為:沒有教師的發(fā)展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育成敗得失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石橋小學教師發(fā)展部為老師量身定做了專業(yè)發(fā)展計劃,購買了專業(yè)書籍,成立“匯悅書社”,每周五是讀書交流時間,老師們分享讀書的收獲、困惑及工作生活感悟。共讀、共寫、共生活,讀是輸入,表達是輸出,老師們漸漸養(yǎng)成了每天晚上寫隨筆的習慣,學校也利用多個平臺給老師們提供交流的機會。自開展新教育以來,老師們忙而不倦,快而不亂,靜而不止,變得能思、能說、能寫、能教。
蛻變
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們看起來灰蒙蒙。
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為那些八哥、海鷗和老鷹
都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銹,
想要個新的我們沒有。
所以還是帶上水桶和抹布,
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到2020年4月,新教育在旺蒼縣石橋小學實施已整整兩個年頭,這群快樂的“擦星族”步履更加堅定和從容。
可愛的毛蟲和蝴蝶洋溢著美好的童真。陶藝室的陶器遍布校園內的各個角落。愛禾園的蔬菜在驕傲地長大。退休教師編寫的書法教材被翻開在每個孩子的書桌上。銀耳湯的故事家喻戶曉……在新教育的引領下,石橋小學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標和價值存在,以崇善尚美之心,用睿智創(chuàng)新之腦,披星戴月,櫛風沐雨,溫暖前行。教師爭做身上有溫度、內心有寬度、腳下有深度、人生有高度的教育人;學生爭當心中有陽光、眼里有遠方、腳下有力量、手上有特長的好少年。相信石橋小學這所年輕的充滿希望的農村小學,一定會在新教育這片沃土中拔節(jié)生長,擁有美好未來。
(作者單位:四川省旺蒼縣石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