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娟 有祥亮 張冬梅*
千百年來茶花迎冬傲霜綻放,已成為茶花界和園林界的共識。但自杜鵑紅山茶(Camellia azalea)這一世界珍稀的全年開花山茶原生種被發(fā)現(xiàn)以來,茶花育種工作者以其為親本材料,陸續(xù)培育出系列多季茶花新品種[1],刷新了人們對茶花的認識。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提出了統(tǒng)籌推進“四化”,即“綠化、彩化、珍貴化、效益化”建設(sh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為提升上海城市生態(tài)建設(shè)水平,提出建設(shè)與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上?;ǔ恰?。目前,多季茶花在綠地中鮮有應(yīng)用,但作為全年可觀花的典型“彩化”植物,可用于“美麗街區(qū)”“美麗家園”和“美麗鄉(xiāng)村”,行政管理、商圈、旅游、重要交通樞紐以及高速公路沿線、出入口以及重要道路等重點區(qū)域,營造精致、精細、精美的“四化”景觀。多季茶花作為“四化”建設(shè)的新成員,必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我國是世界山茶屬(genus Camellia)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栽培歷史源遠流長[2]。17世紀中葉,茶花陸續(xù)傳入西方各國,經(jīng)過幾百年的茶花育種,已經(jīng)培育出了成千上萬個茶花新品種。茶花育種領(lǐng)域主要包括抗寒茶花、黃色茶花、芳香茶花、束花茶花等[3]。據(jù)國際山茶協(xié)會Thomas Savige先生編著的《國際茶花登錄》(International Camellia Register)一書的記載,到目前為止,已登錄的品種多達3萬多個。然而,我國在國際登錄的山茶新品種僅100余個,申請國家林草局新品種權(quán)的也不足100種,顯然,我國在茶花新品種培育方面明顯滯后。
多季茶花新品種主要為杜鵑紅山茶(C. azalea)或越南抱莖茶(C. amplexicaulis),兩個多季開花茶花原種與常規(guī)茶花種或品種之間進行雜交獲得。杜鵑紅山茶系我國獨有,原產(chǎn)廣東陽春,花頂生單瓣,粉紅色至大紅色,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越南抱莖茶[4]原產(chǎn)越南北部與中國云南河口接壤的地區(qū),花單生或簇生于枝頂或葉腋,花瓣肉質(zhì),單瓣,深粉色,是觀花和觀葉的優(yōu)良山茶品種。然而,由于抗寒性差,兩個原種在上海地區(qū)不能露地越冬,出現(xiàn)了生長勢連年退化的現(xiàn)象。
自從1985年杜鵑紅山茶[5]被發(fā)現(xiàn)以來,茶花界便開始了改變茶花開花期的目標育種。首先開始創(chuàng)制四季茶花新品種的是廣東的棕櫚股份,而后,李紀元等人引進杜鵑紅山茶等四季茶花物種6種,擴繁保存1 200余株[1],同時開展了杜鵑紅山茶、越南抱莖山茶等30多個組合的人工控制授粉,獲雜交子代新種質(zhì)24份。
從多季茶花原種和品種引種長三角地區(qū)的生長狀況來看,有些多季茶花不能露地越冬,且生長勢存在逐年退化現(xiàn)象。自2008年開始,上海市園林科學(xué)規(guī)劃研究院、上海星源農(nóng)業(yè)實驗場針對這一問題,用杜鵑紅山茶為父本,以提高抗寒能力、適應(yīng)性、豐富花型為目標,開展了多季茶花的育種工作。目前,已經(jīng)成功培育了一批多季茶花新品種(圖1),在觀賞性和抗逆性上表現(xiàn)突出,為環(huán)境美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為止,我國培育的多季茶花品種的數(shù)量已增加到317個,在世界處于領(lǐng)先地位。
(1)花期長
多季茶花能多個季節(jié)重復(fù)開花,且開花期長,夏初始花,秋、冬盛花,春季零星開花,徹底克服了常規(guī)茶花品種夏季不能開花、秋季少有開花的缺點。
(2)花色多樣化
多季茶花新品種較其親本(杜鵑紅山茶和越南報莖茶原種)的花色、花型和花徑變異豐富,日趨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媲美常規(guī)茶花品種。
(3)開花稠密
多季茶花新品種花朵艷麗,盛開壯觀,徹底克服了常規(guī)茶花花蕾太密而不能正常開花或者植株衰敗死亡的缺點。
(4)抗性強
多季茶花在抗逆性方面表現(xiàn)突出,葉片濃綠、稠密,抗熱、耐曬,無需遮陽,不畏寒暑,生機盎然,徹底克服了常規(guī)茶花葉片黃綠,夏季易灼傷,繁殖栽培必須遮陽的缺點。
(5)長勢快
由于多季茶花均為雜交獲得,雜種生長優(yōu)勢非常明顯,在溫暖地區(qū),每年抽萌新梢3~4次,開花和新梢生長同步進行,而且生根快,生長旺盛,徹底克服了傳統(tǒng)茶花生長慢、難栽培的缺點。
此品種由以紅山茶(C. japonica)品種‘客來邸’(Collettii)為母本,杜鵑紅山茶(C. azalea)為父本,雜交而得?;ǘ浯蠹t色至深紅色,略具蠟質(zhì)感,牡丹型,花徑9~10 cm,具白條紋,雄蕊簇生,花絲略顯粉紅色,花藥黃色,開花稠密;葉片濃綠色,葉背灰綠色,厚革質(zhì),闊橢圓形,厚革質(zhì),淺齒;植株緊湊,枝葉稠密,生長旺盛。
1. 多季茶花新品種
本品種是以紅山茶品種‘黑魔法’(Black Magic)為母本,以杜鵑紅山茶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中型花,半重瓣至玫瑰花重瓣型,花瓣倒卵形,頂端微凹,無褶皺;花朵紅色至暗紅色,雄蕊少,散生,基部連生,少量瓣化;葉片稠密度中等,近螺旋狀排列,上斜著生,深綠色,中等革質(zhì),無斑點,先端漸尖,葉緣粗齒狀,葉基部楔形。夏季始花,秋冬盛花,春季稀疏開花,生長旺盛。
本品種是以紅山茶品種‘咖啡杯’(Demi-Tasse)為母本,杜鵑紅山茶(C. azalea)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單瓣型,小到中型花,桃紅至紅色,瓣頂端微凹,邊緣全緣,卵形,無褶皺,雄蕊數(shù)筒形排列,半連生,無瓣化;葉片稠密度中等,中等革質(zhì),光亮度中等,橢圓形,葉背無毛,葉緣粗齒狀,葉基楔形,先端漸尖;花芽腋生和頂生,多次開花?;ㄆ?月至翌年2月,盛花期秋至冬季。
本品種由紅山茶品種‘都鳥’(Miyakodori)為母本,以杜鵑紅山茶(C. azalea)為父本,雜交而得?;ǘ涞t色,單瓣型,中型花,花徑8~9 cm,花瓣交錯排列,基部略連生,倒卵形,瓣面粉色較淡,脈紋清晰,全開放后花瓣的上部外翻,雄蕊30~50枚,基部連生,呈管狀,花絲乳白色,花藥淡黃色,雌蕊柱頭2~3裂,花朵整朵掉落,花朵極稠密;葉片濃綠色,葉背面灰綠色,長橢圓形,先端略下彎,葉緣鈍齒。多次開花,夏、秋盛花。
本品種由杜鵑紅山茶為母本,以云南山茶品種‘帕克斯先生’(Dr Clifford Parks)為父本,雜交而得?;ǘ淦G紅色,花型多變,托桂型至牡丹型,偶爾出現(xiàn)半重瓣型,巨型花,花徑10.0~15.0 cm倒卵形,先端凹缺,中部花瓣扭曲;葉片濃綠色,葉背面灰綠色,稠密,橢圓形,葉面有光澤,邊緣具淺鋸齒;植株立性,枝葉稠密,生長旺盛。四季開花,春季開花較少。
本品種由杜鵑紅山茶為母本,以紅山茶品種‘媚麗’(Tama Beauty)為父本,雜交而得?;ǘ浞奂t色,偶然出現(xiàn)白斑,晚秋后花色略變濃,半重瓣型,中到大型花,通常花徑8~10 cm,秋末至春季花徑可達12 cm,花瓣排列整齊,18~35枚,倒卵形,先端略凹,花絲淺紅色;葉片濃綠色,橢圓形,厚革質(zhì),葉面有光澤,稠密,葉背面灰綠色,上半部邊緣具淺鋸齒;植株緊湊,生長旺盛。從夏季至冬季盛花,春季有時零星開花。
此品種由杜鵑紅山茶為母本,以紅山茶品種‘媚麗’(Tama Beauty)為父本,雜交而得?;ǘ湎募咎壹t色,冷涼季節(jié)為紅色,略泛紫色調(diào),瓣面上可見模糊的白色斑塊,花心小花瓣具小白斑,托桂型,中到大型花,花徑9.8~12.2 cm,波浪狀,扭曲,闊倒卵形,先端深凹,皺褶并外翻,花心假花瓣和雄蕊混生,花絲淺粉紅色,花藥黃色,花朵稠密;葉片濃綠色,光亮,葉背灰綠色,革質(zhì),長橢圓形,邊緣近全緣;植株立性,生長旺盛。夏、秋、冬盛花,春季稀疏開花。
多季茶花由于觀賞期長、適應(yīng)性強等諸多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園林界的高度重視,在城市公園綠地中的應(yīng)用也越來越多,為城市環(huán)境美化注入了新的力量[6]。
多季茶花花期長,在園區(qū)開闊綠地中孤植或散植,可形成視覺的焦點,游人可以遠視,也可以近賞(圖2、3),炎夏彰顯生動活潑,寒冬增添幾分活力,可與矮灌木,如紅花檵木巧妙地種植組合,可構(gòu)成怡人景色(圖4)。
多季茶花有些品種株高可達1.8~2.5 m,對植于公園道路入口,既可作為景觀節(jié)點植物,又作為屏障,遮擋了部分視野,吸引游覽者想要進去一探究竟的興趣(圖5)。
多季茶花為四季常綠灌木,花量大且耐修剪,列植形成自然屏障,可用于馬路隔離帶,緩解行人和駕駛員視覺疲勞,或用作公園園路開花綠籬,形成一路有景的視覺體驗(圖6)。
2. 孤植作為主題植物(北京世園會)
3. 散植(西安體育學(xué)院)
4. 多季茶花與矮灌木配植(廣東佛山市市府大院)
5. 多季茶花作為屏障和景觀節(jié)點植物(廣東棕櫚股份研發(fā)基地中心花園)
6. 隔離帶(廣東深圳華僑城)
7. 多季茶花花境(北京長安街)
8. 多季茶花花境(武漢東湖風(fēng)景區(qū))
9. 多季茶花花叢(廣西南寧市金花茶公園)
多季茶花為灌木,與一二年生花卉或球根花卉搭配,不僅呈現(xiàn)出多層次的立體效果,還展示了四季有花有景的動態(tài)變化。多季茶花以建筑為背景,增加了花境的層次感(圖7);與雕塑搭配(圖8),增添了雕塑的活力,同時與外圍色彩鮮艷的草花相隔開,形成和諧的過渡。
花叢是自然式園林配置的基本形式,小者為叢,集叢成群。根據(jù)多季茶花冠幅和植株高度,種植成錯落有致、聚散相宜的花叢,在盛花期形成花叢和花海視野盛宴,不開花也與周邊的喬木融為一體(圖9),襯托出喬木茁壯挺拔的氣質(zhì)。另外,建議多季茶花花叢抬高種植,或種植在坡面或高地上,既解決雨季積水滯留問題,又可成為突出的景觀點,吸引游人駐足觀賞。
我國在多季茶花的育種方面處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雜交選育出的品種在花色、適應(yīng)性,特別是耐熱、耐寒性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在上海等長三角區(qū)域夏季濕熱、冬季濕冷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良好。
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四化”尤其是“彩化”建設(shè)的深入推進,迫切需要大量適應(yīng)性強、特色鮮明的茶花新品種及其優(yōu)質(zhì)壯苗,來滿足公園綠地、道路、高架及屋頂?shù)攘Ⅲw空間的特色綠化景觀需求。本文推薦的多季茶花優(yōu)良品種及其在公園綠地中的配置應(yīng)用能夠很好地滿足多方面景觀需求,為城市“彩化”建設(shè)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