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君,石秀全
(潁上縣人民醫(yī)院,安徽 阜陽 236200)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為當前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其發(fā)病率在多數國家仍在上升[1]。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約占全部肺癌的70%~80%。 目前NSCLC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等,中西醫(yī)結合的綜合治療已成為腫瘤臨床工作者的共識[2]。本文選擇非小細胞肺癌辯證屬于肺脾氣虛證患者 60例, 在常規(guī) EP 方案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益氣扶正方,觀察臨床療效, 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9年2月,潁上縣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首次接受EP方案化療,TNM分期Ⅲb-Ⅳ期的中晚期NSCLC患者 60 例,其中男53例,女7例,年齡38~94歲,平均(64±15)歲,采用平行對照臨床試驗,單盲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男27例,女3例,腺癌25例、腺鱗癌5例,年齡(67±15)歲,Ⅲb期20例,Ⅳ期10例。試驗組30例:男26例,女4例,腺癌20例、鱗癌5例、腺鱗癌5例,年齡(69±12)歲,Ⅲb期18例,Ⅳ期11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1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非小細胞肺癌肺癌的診斷標準參照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2009年頒布第七版肺癌的TNM分期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李燦東等編著的《中醫(yī)診斷學》(第九版)中的肺脾氣虛證診斷標準,表現為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眩暈,咳嗽、胸悶、胸痛、咯血、納差、便溏、脘脹、氣短低弱,舌體胖大或有齒痕,舌淡,脈弱。
1.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通過潁上縣人民醫(yī)院科研倫理委員會審核,簽屬科研課題項目知情同意書;組織學和(或)細胞學確診為NSCLC,TNM分期為ⅢB~Ⅳ期;年齡30~78歲;中醫(yī)辨證為肺脾氣虛證;KPS評分>60,預計存活時間>6個月;患者不愿接受手術或不能手術,依從性好,有可測量評估病灶;可連續(xù)完成4周期化療的患者,無化療禁忌證。排除標準:消瘦明顯,體重低于45 kg,一般情況差者;有明顯的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有嚴重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嚴重化療反應者,有精神疾病、艾滋病病史;依從性差,不能堅持完成應有的療程者。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 EP方案治療(依托泊苷 100 mg/m2靜脈滴注, l~5 d;順鉑80 mg/m2靜脈滴注,1~3 d),21 d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試驗組加用益氣扶正方(選用參芪扶正注射液250 mL/瓶,靜滴,1次/d,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生產 批號:20140312),化療前3 d開始,連用10 d。共觀察兩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
1.3.1 臨床療效評價[3]患者于化療前、每化療2周期后行胸部CT檢查,比較病灶變化,評價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時間超過一個月;部分緩解(PR):腫塊縮小50%以上,時間超過4W;穩(wěn)定(SD):腫塊縮小不足50%;進展(PD):病灶增大20%以上,或出現新病灶。CR+PR為有效率,CR+PR+SD為穩(wěn)定率。
1.3.2 中醫(yī)癥狀評分標準及療效評價[4]咳嗽、咳痰癥狀,胸悶或胸痛癥狀,痰中帶血或咯血癥狀,納差癥狀,自汗或盜汗癥狀:無或消失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神疲乏力或少氣懶言:癥狀無或消失0分;輕度:日?;顒雍蟪霈F 1分;中度:輕度活動后出現 2分;重度:靜止狀態(tài)出現 3分。便溏:無或消失0分;輕度:1~2次/d 1分;中度:2~3次/d 2分;重度:3次以上/d 3分?;熐?、化療后分別記錄兩組中醫(yī)癥狀評分,累積對比,按積分比法評價療效。積分比=(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顯效:積分比≥80%;有效:積分比30%~79%;無效:積分比小于3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臨床療效評價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評價比較 例
2.2 兩組中醫(yī)癥狀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yī)癥狀療效比較 例
肺癌屬中醫(yī)學肺積、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疇,中醫(yī)理論認為,肺癌的病因病機為正氣虛損和邪毒內侵,人體正氣虛弱,陰陽失衡,邪毒入侵,致使臟腑功能失調,血瘀痰結,日久形成腫塊,正虛是腫瘤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扶正是抗腫瘤治療的主要環(huán)節(jié)[5]。由于化療藥物全身用藥毒副作用大,對腫瘤細胞選擇性不強,單純化療會進一步損傷正氣,降低免疫功能;化療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使人體正氣虛弱,五臟六腑功能失調,因此,扶助正氣、補益氣血是腫瘤治療的重要原則[6]。
本研究發(fā)揮中醫(yī)辯證論治特點,從NSCLC患者肺脾氣虛的病機為切入點,發(fā)現益氣扶正方藥配合常規(guī)化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化療副作用,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痛苦,可作為中西醫(yī)結合NSCLC患者治療的常規(guī)手段推廣應用與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