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粉
·輔導技術·
書籍名稱:《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
作者:【美國】Judith S. Beck
譯者:張怡、孫凌、王辰怡等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內(nèi)容概述: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Judith S. Beck。全書圍繞完整的治療過程展開,介紹了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工作原理、治療前的準備、治療計劃的實施、可能遇到的困難、治療中的結構和不同設置以及結束治療的問題。無論是新手還是經(jīng)驗豐富的治療師,這本書都具有較強的指導性。
《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是學習認知行為療法的經(jīng)典教材。認知行為療法從20世紀80年代起逐漸成為心理治療的主流,大多數(shù)的心理問題都可以用認知行為療法得到緩解。
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認知是情緒和行為的基礎,情緒和行為會反過來影響認知。其治療過程一般分為三階段:處理自動思維,糾正錯誤的自動思維;處理中間信念,糾正錯誤的認知方式;處理核心信念,糾正錯誤的自我概念。
認知行為療法各環(huán)節(jié)的技術種類豐富、操作性較強。如評價自動思維的技術包括控辯方證據(jù)技術、發(fā)散思維技術、可能性區(qū)域技術等;矯正中間信念的技術包括評估零點技術、認知連續(xù)體技術、餅圖技術等;矯正核心信念的技術包括核心信念作業(yè)表、傳記分析技術、兩個我對話技術等。
Judith S. Beck認為,積極的治療聯(lián)盟與理想的治療結果顯著相關。作為咨詢師,可以向來訪者證明自己的技能和準確的理解力,與來訪者分享概念化和治療計劃,向來訪者尋求反饋并與之合作,運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并減輕痛苦。這些具體而細致的指導尤為實用。
筆者曾接待過一位社交恐懼的學生,在發(fā)展咨詢關系時嘗試了這些做法。該生因在課堂被老師嚴厲批評后,情緒緊張焦慮,害怕進教室,害怕老師,不想上學,求助意識也不是很強。他被家長拉進咨詢室時是退縮的,家長也是一臉的苦惱和疑惑。筆者以親和的態(tài)度、熱情的話語、合理的共情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支持。接著,向他們介紹個人資質(zhì)和咨詢技能,在得到認可后,經(jīng)過充分交流,與他們分享了認知的概念化和咨詢計劃,并共同商定了會談方案。每次咨詢都尋求他的反饋,對積極的反饋予以正強化,對負性的反饋及時調(diào)整策略去解決。會談結束時都會問:你對這次會談有何想法?有什么讓你不舒服的地方嗎?下次會談時,有哪些是需要改變的?讓他始終感受到尊重、關心和溫暖。同時,努力取得班主任、家長的正向支持,這樣的治療聯(lián)盟保障了咨詢能夠順利進行。
當然,Judith S. Beck也指出,鞏固治療關系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成為有效的、有能力的認知行為治療師。
信念是人們對自我、他人和世界形成的一定看法,核心信念是信念的最根本環(huán)節(jié)。認知療法之父貝克認為:核心信念是在兒童與重要他人的相互影響過程中,以及遭遇一系列事件中逐漸形成的。大部分時間通過“補償策略”保持著絕對正面的核心信念,負面的核心信念僅僅在心理痛苦時才會表現(xiàn)出來。
核心信念分為無能類、不可愛類和無價值類。處理核心信念的難度因人而異,一般流程為識別核心信念、心理教育、監(jiān)控運作、信念重建、強化新信念、修通過去。針對這些流程,Judith S.Beck都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技術方法。前文案例中,筆者在進行信念重建時采用了以下方式告訴該生所具有的積極資源:指出他的某些長處,了解他的積極經(jīng)驗,指導他寫肯定清單,對他的進步和才能給予反饋。
家庭作業(yè)是認知行為療法中一個必要的部分,通過做家庭作業(yè),來訪者每一天都在訓練認知,同時行為會發(fā)生改變。
家庭作業(yè)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監(jiān)控與評價自動思維、閱讀治療筆記、行為激活、問題解決等。布置家庭作業(yè)需要注意:任務要適合,提供合理的緣由,告知可能遇到的困難,矯正相關的信念,每次會談之前要回顧家庭作業(yè)。還是前文案例中,筆者把每次會談的第一個內(nèi)容設為討論家庭作業(yè),注意與該生針對家庭作業(yè)的完成效果進行評估并分析原因。一開始,筆者提出指導建議,接著讓他自己設計家庭作業(yè),最終由他主導完成家庭作業(yè)。當然,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消極結果還要做適當?shù)臏蕚洌O計好成功的情境腳本,從而幫助該生完成家庭作業(yè),增強自我效能感。
在認知行為療法中,出色的家庭作業(yè)不僅可以促進治療,還可以作為來訪者自我成長的練習方法,使其建立良性的行為模式,以此促進認知和行為的改變,最終達到修正核心信念的目的。
《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為廣大讀者和心理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專業(yè)指導,是一本極具實踐性和權威性的優(yōu)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