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步
一個從小跟我同班同學的家長對我媽媽說:“哎呀,我們當年都覺得,你女兒雖然小時候成績好,但到了初中高中肯定跟大多數(shù)女生一樣會掉下來的,女孩子嘛,數(shù)理化不行,后勁不足……”
她不是唯一一個覺得女孩子就天生學不好數(shù)理化的人,事實上,這恐怕是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并且他們會用各種方式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來。
而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媽媽只要聽到類似說法,特別是如果當著我的面,她就一定會毫不留情地反駁回去:“誰說的!女孩子一樣可以的!”
長大了,隨著我對教育和兒童心理學研究得越來越深入,就越來越感激我的媽媽當年那樣毫不遲疑的保護,這種保護從來沒有讓男女孩差異的刻板印象對我產(chǎn)生過負面影響。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我這樣的幸運,因為大多數(shù)的家長對性別刻板印象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一無所知或者不以為然。而這樣的傷害對男孩女孩都一樣存在。
多數(shù)女孩從小被期待要文靜乖巧。比如玩“過家家”時,我們不經(jīng)意間會引導女孩扮演護士,引導男孩扮演醫(yī)生;比如一些繪本或動畫片中,女孩一般是嬌滴滴的、愛哭的、懂事的角色,而男孩一般是充滿探險和挑戰(zhàn)的角色;我們從小就鼓勵男孩子多玩樂高、恐龍、太空飛船,但女孩好像就是玩洋娃娃、唱歌、跳舞……
這些性別刻板印象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女孩們對自己的判斷,而這樣的判斷會進一步影響她們的信心、追求,進而真的影響到能力和表現(xiàn)。
2019年11月8日,美國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的研究小組在《學習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新研究,通過對104名幼兒大腦活動的測量,發(fā)現(xiàn)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發(fā)育和在處理數(shù)學技能方面都沒有差異。
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個實驗,讓一組4歲的女孩兒在玩樂高之前先看一張女孩拿著洋娃娃的圖片,這組女孩拼搭樂高的速度就會明顯比沒看過圖片的女孩要慢得多!
這個驚人的實驗說明,我們這個社會對4歲的女孩已經(jīng)灌輸了非常強的性別差異意識,女孩子就是不擅長樂高、不擅長數(shù)學,當她們潛移默化地被這樣的觀念影響以后,面對數(shù)理化的挑戰(zhàn),就是會不自信、會躲避……長此以往,就真的不擅長了。
這樣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數(shù)理化上的,總的來說,社會給女孩的角色設定讓多數(shù)女孩更加的安靜、被動,不敢承擔重任,而在外表及性格上又背負著沉重的“要完美”的期望。
可見,這對女孩潛力和活動能力的發(fā)展,甚至未來的職業(yè)前景有多么的不公平。
跟女孩相反,男孩往往被期待勇敢、活潑、機智。的確,有些男孩因為這些期待變得很好,畢竟我們都知道,正向的期待對孩子有非常好的影響。
但對于那些內(nèi)向、被動的孩子來說,卻不是這樣。因為他們本身并不勇敢、活潑、甚至有一點點反應慢,那些相反的期待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壓力,這就叫做評價焦慮。已有研究表明,有評價焦慮的兒童容易出現(xiàn)抗拒幼兒園,拒絕與老師、小朋友互動的傾向,嚴重者甚至會發(fā)展出心理問題。
即使是活潑外向的男孩,也會因此受害。《時代》雜志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男孩會為了維護他們的勇者社會形象,而過多地冒險,更多地傾向于用打人等暴力手段、或者是抽煙喝酒等行為來證明自己的男子漢氣概。
而且,因為男孩子從小就被要求不能哭,哭就是軟弱的,他們更容易隱藏自己的感情,更少與親人朋友交流,因此也出現(xiàn)更多的生理心理上的問題。
可見,男孩也并不是刻板印象的受益者!
在部分國家,幼兒園和小學的課程里必須教孩子識別和批判性別歧視。
盡管大家都想要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但我們的周圍仍然充斥著各種不經(jīng)意的性別歧視,它們幾乎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所有場合,存在于親戚朋友的聊天中、幼兒園的游戲設施中、動畫片或繪本的各種情節(jié)中……
所以,我們與其看大量的“男孩女孩如何差別養(yǎng)育”的文章,不如討論一下:你有沒有保護你的孩子不受性別歧視的影響?對此我們又能做點什么呢?
不得不說,性別刻板印象在我們腦海中的存在實在太根深蒂固了。我們必須從內(nèi)心摒除這種印象,才能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心應手。
不要再對她說:“你是女孩,就應該漂漂亮亮的!”,所有孩子都應該漂亮干凈。
不要再對他說:“男子漢要堅強,不要哭哭啼啼的!”所有孩子都有哭泣的權利。
我們經(jīng)常會因為“女兒不喜歡粉色”“兒子很喜歡粉色”感到焦慮,其實喜不喜歡粉色不重要,由此產(chǎn)生的性別刻板印象才重要。
爸爸媽媽們可以多多了解他們的喜好,多給他們一些選擇。對于3歲之前的孩子,可以買一些比較中性的玩具,比如積木、拼圖、桌游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開發(fā)智力的玩具。
當他們說某些玩具是“男生玩具”或者“女生玩具”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去嘗試,并且告訴他們其實并不存在這樣的差異。
對了,小孩子們特別喜歡“過家家”的游戲,如果女孩喜歡扮演警察,男孩喜歡扮演護士,我們也不必擔憂,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大量來自外界的刺激,豐富的體驗能讓孩子在認知、社交等方面提高一大截呢。
除了玩具和游戲以外,陪伴孩子最多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畫片和繪本故事,如果你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性別偏見的內(nèi)容。
只要我們稍微注意一點,遇到這種情況,跟孩子討論一下,就能很好地消解這些內(nèi)容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如果遇到不太注意或者在這個問題上比較無知的親友,他們的行為如果對孩子有影響,不客氣一點的做法可以像我媽媽那樣當面指出,要給大家留面子的話也應該事后跟孩子把這些事情聊開,明確地告訴孩子,我們不支持那種做法/說法。
說了這么多,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畢竟男孩女孩還是不一樣,在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有些“度”很難拿捏,比如如果男孩太喜歡撒嬌了怎么辦?咱們這個社會可能真的會不太接受怎么辦?
其實辦法很簡單,把“男孩女孩不一樣”的想法拋到九霄云外,替換成“關注孩子的內(nèi)在動機”。
如果孩子總是撒嬌,甭管他是男孩女孩,只要考慮他為什么撒嬌。是因為想掩飾自己的錯誤或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是不是之前他用撒嬌的方式得逞過?或者僅僅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那是不是我們在什么方面忽略了孩子?或者孩子不知道用什么其他方式表達對家長的依戀?
說到底,性別刻板印象就是偷懶,不仔細分析清楚事情背后本身的原因,而是簡單地歸結為男孩就應該怎樣、女孩就應該怎樣。這個懶實在是偷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