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紅
2015 年的高考作文如一道春雷,驚破了靠“假話”“大話”“空話”“套話”獲取作文高分的考生的美夢。因為它設(shè)置了一個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情境,著力引導考生寫自己的真情實感,特別強調(diào)在試題設(shè)計的情景范圍內(nèi)進行個性表達。這種高揚“立德樹人”旗幟,立足核心素養(yǎng)考查的作文形式備受推崇,從此,強化情景設(shè)計的作文便如“千樹萬樹梨花開”了。因此,個性化寫作教學研究成了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個性是情真意切的涓涓細流流出的清澈;個性是思想智慧的激烈碰撞撞出的火花;個性是思維活動的獨特演繹彰顯的深刻……“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那么,個性化作文就是指具有新穎的審視角度、獨有的價值判斷、獨特的審美傾向、真誠的情感體驗、靈活的表達形式的作文。如何讓學生的作文在設(shè)定的情境中富有光彩,張揚自我個性呢?下面我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注重廣泛的、多種多樣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博采眾長,捕捉作家的個性化特點,不斷積累、沉淀,進而推動自己個性風格的形成,在任何設(shè)定的情境中都能表現(xiàn)“真我”。
多樣化閱讀,不僅僅是停留在文字的意義上,影視文化、自然風景、生活萬象都是閱讀的對象。文學作品中優(yōu)美的語言,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影視戲曲中精彩的對白,個性化的唱詞;大千世界的生活百態(tài);自然景物的鬼斧神工等等都有我們汲取的瑰寶。自從大學畢業(yè)走上講臺,我堅持讓學生由課內(nèi)到課外,由校園到社會進行多領(lǐng)域地涉獵。摘抄美文佳句,摘抄妙語箴言,從中捕捉個性亮點。日常教學中我也常有意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從唐詩宋詞、楚詞漢賦、元明雜劇,到明清小說;從泰戈爾的《飛鳥集》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從余秋雨筆下的文明碎片到金庸小說中的俠骨柔腸,讓學生在閱讀中領(lǐng)會文學作品中各色人物的個性風采,涉獵不同領(lǐng)域,鑒賞不拘一格的華美樂章。另外,緊跟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既關(guān)注當下,有著眼于未來。從2016 年9 月開始,我就著手組織編輯《語文縱貫線》,通過“經(jīng)典美文”“人物春秋”“熱點酷評”等小專欄,更具目的性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摘抄剪輯,點滴成河,這樣不但使學生形成了一種積累摘抄的習慣,也積淀了自己的文學底蘊,充實了自己的材料庫,為個性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
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我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細致觀察與品味中善于捕捉事物的不同點,篇章的個性化風格及作者個性化的語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以自己的視角去審視、去揣摩、發(fā)掘出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我讓學生定期把自己的搜集分門歸類,集結(jié)成冊,自己命名并配以個性小語,在全班進行賞閱。我也引導學生依據(jù)自己的閱讀心得和喜好跟老師一起編輯《語文縱貫線》,學生也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熱情。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閱讀為基點,構(gòu)建閱讀與表達、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的個性化發(fā)展平臺。讓學生從閱讀中走出來,以獨特的視角感悟“閱讀”。實踐證明“閱讀與寫作”的結(jié)合,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習作水平,也極大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形成。如方林同學針對剛上高一緊張的情境寫的周記《相約周末》中巧用古詩文,以三個小標題構(gòu)思全篇:用“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寫想回家,又不敢面對父母,只能在路上飄蕩的凄涼心境;到家后用“停杯投箸不能食”寫面對父母做的佳肴難以下咽的心理;用“埋頭臺燈下,黯然見書山”寫盡高一學生課業(yè)繁重,夜不能寐的真實情況?!疤煲淹旅?,深山寒煙,染紅了霜林,誰看見了藕花深處的寂寞?昨夜東風,回首往事,撥動了琴弦,誰明白春花秋月下的悲涼?簾卷西風,莫道銷魂,載滿了心思,誰知道人比黃花瘦的惆悵?”這是王文艷同學深諳李清照的情與境,化身李清照,寫出的易安愁緒。
劉勰道:“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彼郧榫硨懽鞯牡谝粌?nèi)涵就是學生的喜怒哀樂等情感以或恣意率真或委婉含蓄等方式進行釋放,它摒棄無病呻吟,矯揉造作。這種理念下的作文是一種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表達新思想的愉悅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xiàn)。給作文這樣定位并且把它作為一種寫作理念植根在我和學生的腦海里,倡導“我以我手寫我情”“我以我筆言我志”,讓作文還原了本來的面目。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分析過:作文單靠每周一次,未免回數(shù)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因此“要練習的回數(shù)多,不用說,還須課外作文”,他認為“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動手寫出來,這是學習上的必要的習慣”。我讓學生養(yǎng)成隨時動筆的習慣,看書盡興之時,隨心所欲有所點評;說話無意之間,一句妙語激起思緒萬千;走路擦肩之際,勾起情絲縷縷哲思綿綿……于是,寫日記,寫隨筆,寫信……總之,選擇喜歡的形式,讓感情恣意宣泄,讓思想綻放光芒。
另外,學生的氣質(zhì)、性格、愛好不同,這種不同往往影響著學生對不同體裁的好惡,不同的體裁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內(nèi)容可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xiàn),我從不規(guī)定寫作的體裁,讓學生根據(jù)作文題的特點,選用用自己最拿手的體裁完成作文,能寫多少字就寫多少字,只要內(nèi)容實實在在,結(jié)構(gòu)完完整整,語言精練有味,就是一篇好作文。如此,讓學生得以愉悅地完成了各種文體的訓練。這種寫作引導方式順應了情境作文要求學生變換角色,亮明身份,明確對象,注重交流,置身于事件情境或場景情境中,身臨其境,設(shè)身處地以演講稿、書信、讀后感、慰問信等應用文體完成任務文的命題形勢,為學生在情境作文中突顯個性提供了助力。
通過播種先進的思想種子,我終于收獲了理性與智慧的秕谷;通過創(chuàng)設(shè)自由的寫作空間,我終于欣賞到了文情并茂的佳作。在想象作文《三十年之后,我……》的預設(shè)的情境中,黃文清同學這樣表達:曹操雖老,卻“志在千里”;東坡雖老,卻有“會挽雕弓如滿月”的雄心;陸游雖衰,卻能“尚思為國戍輪臺”,結(jié)尾發(fā)出“少壯更須努力,老大不必傷悲”的感慨。作為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身處價值多元、網(wǎng)絡(luò)發(fā)達的社會,羅銳同學是這么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思考的:青春,給予我們希望,也給予我們痛苦。奮斗的路上從來不會一帆風順,風浪與暗礁才是常態(tài)?!扒啻翰皇强刻祚R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腳踏實地的奮斗;青春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青看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長,青春是永不凋零的花朵?!绷暯街飨恼佌伣毯T忈屃饲啻旱恼嬷B:青春只是一塊璞玉,成敗仍需雕琢,……是青春的磨刀石,我們不崇拜,不追求它,也不斥責、懼怕它。磨礪的疼痛屬于我們,磨礪后的輝光也屬于我們。如此,風雨何懼,我自笑對青春!篇篇習作展示了學生開闊的視野,句句妙語呈現(xiàn)出學生獨特的思維空間,在設(shè)定的情境。寫出了自己的真實體驗。
幼苗顫巍巍地成長,需要陽光雨露;學生深深淺淺歪歪斜斜地走在寫作的路上,需要教師真誠地鼓勵,耐心地指導和扶持。他們的作文難免語言稚嫩而顯粗糙,內(nèi)容有些單薄,思想略顯膚淺,章法技法談不著,主旨鮮明也許也夠不著。此時,呵護學生的“習作自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俗語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弊鳛榻處?,就應該為學生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提供一方揮灑個性,享受作文樂趣的棲息地。我不用所謂的文學批評的“標準”去匡正,更不用一棍子打死,只要是契合材料設(shè)置的情境,表達真情實感,言之成理,就熱情鼓勵、精心呵護。總之,只要本著寬容而不失原則,賞識而虛美的態(tài)度,閃光之處表揚,求異之處激勵。即使是缺點之處,起初也要“表揚”,讓充滿個性的思想火苗先燃起來,然后待其有了抒寫個性的意識和習慣之后,再因勢利導,針對其認知結(jié)構(gòu)和思維過程的缺陷、不足,展開積極有效的幫助和引導。長此以往,就會化短為長,學生的習作自信才會成倍增長,如此,即使他們在寫作的時候即使戴著“設(shè)定的情境”這一“鐐銬”,也能跳出自己最美的舞蹈,寫出最能張揚個性的篇章。
另外,對不同的人,同一個人的不同習作,評價總無模式而言,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不同的人、同一個人不同的時刻,其個性是有差異的,故評價也因人因作而進行。我還探索出了表揚激勵的方式,主要有:
1.賞析學生習作中精彩語段,教師進行個性化點評。
2.學生美讀自己的習作,依據(jù)個性不斷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升格。
3.學生得意之作匯編成集,從作品集中總結(jié)個性化寫作的成功經(jīng)驗。
4.張貼展覽學生優(yōu)秀習作,鼓勵個性化表達,生生共同進步,
5.鼓勵學生投稿、參賽、并推薦發(fā)表。
有人把作文教學比作茫茫黑夜,太需要光明的引導。這輩子,我成不了黑夜中的燈塔,在尋塔的路上,我愿做一個勇敢的探索者,不管探索有多艱難,我都義無返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