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陜西西安 710061)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也對我國教育事業(y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高等教育,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信息化建設工作當中,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信息化教育將被賦予全新的內涵,在這一過程中,網絡技術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教學信息化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加入到了教育信息化建設行列當中,但就目前實際發(fā)展現狀來看,發(fā)現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目前,高校在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所選擇的商業(yè)軟件大多數都有著固定的模式和思維,操作過程比較簡單,因而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高校教育建設的發(fā)展需求。但是,要想對大型教學管理系統進行開發(fā),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且耗時較長,因此,大多數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都會選擇對已經成熟的軟件進行直接購買,但軟件自身的局限性往往難以避免,這也會對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產生直接影響[1]。 其次,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系統形成之后,通常需要有固定人員負責進行維護和監(jiān)管,但就目前實際發(fā)展現狀來看,既能夠對教學管理系統進行良好維護、 同時又熟練掌握系統操作流程的人員十分有限,并不能滿足實際發(fā)展要求,從而也直接降低了教學管理系統維護質量,甚至還會對系統正常運行產生影響。 再次,在教育信息化系統當中,各個子模塊獨立性較強,不具備協調統一性,更無法實現大數據共享。個別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系統,只能服務于高校本身,不能與其他校園或教育主管單位之間進行互通,加上信息數據標準不統一,因此在需要對各種數據進行填報時,往往只能依靠手工統計,以上都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常見問題所在。最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得教師之間教學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但教師間應急能力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對多媒體軟件過于依賴,從而也在無形當中扮演了“解說員”的角色,未能對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枯燥。 還有很多教師由于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從而使其基本功得不到基本的訓練,教學能力大幅度下降。 另外,由于很多教師應急能力較差,在多媒體設備出現故障之后,經常會中斷教學,課堂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這些都是高校教學信息化當中的常見問題。
(1)將互聯網作為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基礎。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作為一種重要工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密不可分,因此,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也需要將互聯網作為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智慧校園和數字化校園。 以智慧校園為例,其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將移動互聯、互聯網等作為網絡基礎,這樣不僅可以讓校內的人員直接進行互聯,同時還能實現與校外人員的互聯、互動,為其他軟件的應用奠定良好基礎[2]。
(2)智能終端優(yōu)化師生互動。
教育信息化建設,除了將網絡作為基礎之外,還需要借助智能終端來接收以及輸出信息。 借助智能終端,能夠不限時間和地點的感知和獲取信息,同時也能夠對傳統教育模式下的紙張、筆等進行代替,全面優(yōu)化了師生互動。 另外,智能感知技術的應用,還能夠促進信息輸出、采集的多樣化,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通過對教學資源和教育環(huán)境進行全面感知,還能夠為教育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數據基礎。
(3)大數據逐步取代數據中心。
智能化設備的應用,使得數據量越來越多,在以往的數據庫建設工作當中,經常會出現數據結構不統一、信息單一化、數據冗雜等問題,同時還具有維護性差、資源浪費等缺陷。而現代化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基本上都是以大數據為依托,逐步取代了以往的數據中心,大數據不僅具有強大的分析和計算功能,且信息存儲量大,速度更快,能夠更好地滿足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求。
(4)不同系統之間的智能化融合。
信息化教育功能一般都是在各種具體的業(yè)務中進行體現,因此,對于以往那些信息不流暢、業(yè)務獨立的信息化框架可考慮摒棄,而是采用一種全新的信息化架構,該架構必須要具有良好的協作性、融合性以及開放性。實踐過程中,可以對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進行應用,以實現對數據信息的計算、存儲和分析功能。尤其是海量數據的建立,使得數據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和價值將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現,由此也會衍生出很多全新的功能業(yè)務。
(5)團隊配合更加密切。
在現代化社會發(fā)展中,人類智慧結果基本上都是通過有意識的、規(guī)模龐大的協作來實現。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當中,強化軟硬件建設,能夠為相關管理人員、 教師以及學生的智能感知終端應用提供良好支撐,從而營造出一種協同配合的大環(huán)境,使群體、個體之間的協作交流更加密切。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同部門之間的邊界將會越來越模糊,且對于師生從屬關系的淡化也很有幫助[3]。
(6)服務理念逐漸占據主體地位。
教學管理功能一般體現在對于教師和學生的管理、輔導、考試、講評等工作之中,通過有效控制、組織、協調和指揮來實現管理功能。但智慧校園建設則是采用了現代化先進教學理念,在教育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充分凸顯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服務理念占據主導地位,并逐漸對以往的管理理念進行取代,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使其更好地獲取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1)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行統籌規(guī)劃。
高校在設施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理念或特色、教學目標定位、學校建設需求進行綜合性考慮。 信息化建設一方面要收集學校領導、信息化技術專家的建議,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高校教師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他們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應用者、受益者。高校的信息化要進行統籌規(guī)劃,每一個部門、 每一個崗位的實際需求都要厘清,不但要利用信息化解決學校當前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發(fā)展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也要綜合考慮。 高校全體工作人員包括學校領導、學校教職工、高校學生都要意識到信息化建設對教學改革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有規(guī)劃開展建設。
具體而言,高校在開展信息化建設時,首先應當有信息化建設部門主動向學校提出申請,并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其次在由學校決策層,站在全局的角度出發(fā),對學校信息化建設進行科學規(guī)劃與論證,要健全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配合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信息化建設目標的指引下制定出詳盡細致的實施步驟,并且還應當與學校長遠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向符合,通過科學規(guī)劃、 重點建設以及有序實施穩(wěn)步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
(2)強化信息資源共享。
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強化信息資源共享至關重要,實踐過程中,高??稍谛@間或不同的校區(qū)之間,建立起一個協調穩(wěn)定的互聯機制,從而使得不同的校區(qū)之間也能夠進行資源共享。另外,在資源中心,還可以對學習社區(qū)進行構建,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網絡學習資源,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搭建起一個相互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在遇到問題時,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實時互動和交流,真正做到知識共享。 另外,在高校的教學資源庫,還可以對標準化軟件接口進行設計,從多個角度入手,對資源中心進行構建,確保其能夠滿足高度共享、分布存儲以及統一規(guī)劃等要求。
(3)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當中,還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校園網為例,它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于教育網的建設,一般需要滿足可靠性、超前性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教育信息化對于視頻、聲音、圖像、文字等信息數據交流的需求。在信息發(fā)布方面,要對信息檢索、科研等數據密度進行重點考慮,這些都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應用軟件建設和數據中心建設也必不可少,這些都能夠為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4)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是在快速發(fā)展的,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也應當與時俱進,并且還應將最新的信息技術與高校日常教學融合在一起,用信息技術為高校教學提供服務。簡單而言,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是為學校的教學教務工作服務的,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信息化為學校服務質量的好壞是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學中采用線上慕課、線下指導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從思想觀念與應用技術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梢酝ㄟ^慕課的形式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網絡課程培訓體系,采用課程章節(jié)的形式將思想觀念、信息系統的功能等以視頻的形式發(fā)布到網上。 高校師生可以通過該系統隨時查閱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過信息技術解決教與學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全體師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 學校還應當建立一個在線幫助系統,無論是學校的教師、學生還是管理人員在應用信息系統中出現任何問題都可以采用線上求助的方式來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及時幫助使用者掃除障礙,給教師一個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體驗。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主要原因是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高,為此要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高??梢圆捎枚鄻踊男问綄處熯M行培訓,例如,邀請教育專家、信息技術專家開展專業(yè)講座,鼓勵學習教師參與,并通過此來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專業(yè)技術。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研工作,教師們可以在該教研會議上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教學經驗,也可以提出自己在應用信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大家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讓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與高校教學活動,促進高校信息化發(fā)展。
(5)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
進入信息化時代,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渠道,對于學生思維鍛煉以及知識的獲取很有幫助,因此在某些方面,學生完全可以超越教師,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權威地位逐漸動搖,從而也就意味著需要形成一種全新的師生關系,這也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一大特色所在。 例如,學生們可以借助網絡與教師進行探討,并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而教師在傳輸知識和經驗的同時,同樣可以從學生的身上獲得啟發(fā),師生之間相互鼓勵,共同成長,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民主、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但要注意的問題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師同樣不能松懈,而是要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教學能力,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表達自己觀點和看法的機會,這對于師生關系的改進很有幫助,同時也能為教學質量和效果提供良好保障。
(6)對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進行完善。
實踐過程中,高效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采取相應的鼓勵措施,引導相關管理人員、教師、技術人員等對有特色的、規(guī)范的、標準的信息化資源進行開發(fā),并要集中力量建設信息資源庫,其中要包括管理數據庫、文獻數據庫、教學課件、電子教材等內容。在對該信息資源庫進行建設和開發(fā)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統一規(guī)范和標準,這樣才能夠為建設效果提供保障,同時也能夠為后續(xù)的數據庫應用和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便利。 除此之外,更要強化管理,引導廣大教師做出更加出色的教學課件提高教學質量??傊?,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事業(yè)未來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因此,高校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結合當前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制定出完善、可行的管理對策。 不管是技術人員、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服從高效管理和安排,齊心協力,積極貢獻自身的力量,這樣才能夠為高效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該文主要對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現狀進行了分析,之后歸納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趨勢??傊逃畔⒒俏覈逃聵I(yè)未來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同時它也標志著教育事業(yè)進入現代化發(fā)展階段。而高校也要努力抓住這一機遇,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力度,同時也要明確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在今后努力矯正,這樣才能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長久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