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力塔娜提·比馬西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城地區(qū)文化館 新疆 塔城 834700)
檔案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工作人員用來記錄、保留并提供參考的歷史資料,是經驗的積累和文化的信息傳承。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是藝術工作者在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表演、藝術研究、文化交流等活動之中形成的珍貴資源;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是檔案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組成部分,也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新形勢下,必須加強文化藝術檔案的收集管理與使用,扎扎實實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是在藝術表演、藝術研究、文化交流等活動之中形成的圖像、文字、視頻等記錄,屬于精神層面的文化財產。為強化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管理力度,基層文化館應當肩負起相應職責,加強藝術檔案管理,充分發(fā)揮其獨特作用,把文化藝術檔案收集好、管理好、使用好,推進群眾文化建設和檔案管理工作發(fā)展。
文化館每年都要組織大中型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文化下基層慰問演出活動,舉辦各類群眾文化培訓班,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和舉辦展覽活動。文化館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材料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比如藝術教育、藝術表演、美術、攝影等等都在其范圍之內,群眾舞蹈或者音樂活動也包含其中。
各級文化館應在充分研究地區(q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按照國家對各級文化館評估達標的總體要求,確定工作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運行模式,制定科學可行的工作思路、收集規(guī)劃和實施方案,將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搜集、管理和使用與各項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同時,要保證收集和管理檔案資料的真實、準確、詳細;要對收集和管理的藝術檔案資料進行了解和分析,為藝術發(fā)展和藝術探究打好基礎。
在基層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和收集文化藝術檔案工作任務很大。我們必須把這項工作納入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作為群眾文化工作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分層次分批次、有重點分專業(yè)的方式,多渠道進行收集和管理。同時,要對檔案保存方法進行設計和完善。要按照不同的種類和內容進行整理,而且特殊的資料要進行對應的收集和保存,如音頻資料、視頻資料、圖像資料等要進行特殊保存,避免因保存不善導致資料損失;按照利用價值的具體情況和數(shù)值進行分期管理,降低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投入,對一些藝術價值高或有較高參考價值的材料要進行永久保存,防止藝術資料出現(xiàn)損壞。
在實際工作中,塔城地區(qū)文化館探索實施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搜集與管理的“3+3”模式,有效提升工作質量?!?+3”工作模式,即“統(tǒng)一安排部署、統(tǒng)一目標要求、統(tǒng)一活動平臺”“分領域實施、分層次推進、分專業(yè)施策”和“統(tǒng)分結合”。第一,統(tǒng)一安排部署。制定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搜集與管理工作的總體定位、重點規(guī)劃、實施標準、落實措施、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以縣市為基本單位推進落實。第二,統(tǒng)一目標要求。培育一支“懂文化、懂政策、有特長、會組織”的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搜集與管理工作隊伍。第三,統(tǒng)一活動平臺。為群眾文化藝術人才提供充分的學習、交流、鍛煉、成長的機會。第四,統(tǒng)分結合。分領域實施,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分地區(qū)實施,分別確定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搜集與管理目標和工作任務;分內容實施,將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搜集與管理工作任務分解,分別部署工作重點和相關要求。
要把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模式、思路和原則,貫徹到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工作領域和工作策略中,建設有特色的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管理體系,逐步實現(xiàn)工作模式規(guī)范化、科學化、常規(guī)化、動態(tài)化管理,實現(xiàn)地、縣、鄉(xiāng)、村四級搜集與管理模式。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采取任務牽引、分組研究、“研”“用”結合等方法。堅持實際工作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哪方面弱就研究哪方面;堅持將研究任務層層分解到具體的人;堅持以工作實踐檢驗制度設計研究成果。例如,塔城地區(qū)文化館配合當?shù)厣鐣M織舉辦各種活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18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檔案,收到顯著效果。
檔案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檔案的質量和利用效率。加強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檔案管理人員信息素養(yǎng),是發(fā)揮文化藝術檔案作用的關鍵所在。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yè)之間的結合越來越密切;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管理,不僅要求管理人員具有相關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同時還必須熟知一些現(xiàn)代的電子設備和信息技術,這樣才能夠打造現(xiàn)代化管理模式,提高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管理效率。要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重視對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使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積累更多理論和實踐經驗。
要結合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檔案,打造多項特色文化品牌活動,擴大群眾文化影響。塔城地區(qū)文化館開展了“蓓蕾杯”少兒才藝大賽、“農牧民才藝大賽”“梨園情戲劇票友大賽”和小品大賽等,這些文化藝術活動不僅能激發(fā)群眾的參與熱情,還同時擴大了群眾文化的影響力。文化館在2017年完成了民族民間故事、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器樂“三套集成”的收集、整理、編輯等大量工作,并匯編成冊,為非遺資料匯編和申報打下良好基礎。
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和使用。為此,必須做好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需求調研、滿意度調研等基礎性工作,了解群眾對群眾文化活動檔案的認知和了解程度;注重發(fā)揮文化館的主渠道作用,充分發(fā)揮文化館的作用,堅持共建共享、資源互補的工作方式,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拓展學校、民間組織力量,促進交流互動,實施品牌戰(zhàn)略和精品戰(zhàn)略,讓學生從小認識和了解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檔案工作;緊密結合當?shù)厝罕婈P注與參與,拓展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應用。
做好新時代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管理工作,要根據(jù)當?shù)匚幕顒娱_展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法;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做好活動記錄,充分發(fā)揮檔案在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創(chuàng)作和組織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