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飛
產后出血是產科的一種常見疾病,該病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陰道分娩者失血量>500 ml,或者剖宮產出血量>1000 ml。在女性分娩時期,產后出血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對產婦與新生兒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會造成較大影響[1]。該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繼發(fā)性貧血、陰道流血與失血性休克等,病死率較高。近年來,我國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在不斷上升,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因素較多,需要對其原因進行深入了解,及時給予針對性治療,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2]。針對該病需要加以重視,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以便提高預后效果。目前,針對該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其中米索前列醇與縮宮素是治療與預防產后出血的常見藥物。相關文獻指出,將米索前列醇與縮宮素聯(lián)合應用在產后出血患者中,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3]。為了進一步探究產后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產后出血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21歲,最大38歲,平均年齡(28.4±3.2)歲;初產婦23例,經產婦13例;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3±0.8)周。實驗組患者年齡最小22歲,最大39歲,平均年齡(29.2±3.6)歲;初產婦22例,經產婦14例;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8±1.0)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產后出血,均為單胎妊娠,知情并自愿參與到本次研究中來。排除標準:藥物過敏者、意識障礙者、精神異常者等。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縮宮素治療,需要將10 U縮宮素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到患者的子宮肌下段,3次/d;如果患者子宮收縮效果不佳,需要繼續(xù)滴注縮宮素,縮宮素劑量控制在≤20 U/次,連續(xù)治療3 d。實驗組給予米索前列醇聯(lián)合縮宮素治療,縮宮素治療方法同對照組;在舌下含服400 μg米索前列醇藥物治療,每天飯前口服。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產婦的出血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如果治療效果不佳,需要對藥物劑量進行合理調整,并給予輔助治療,加強子宮按摩,按摩子宮30次/min左右,密切觀察患者出血情況。連續(xù)治療3 d。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兩組患者產后2 h、24 h出血量與第三產程持續(xù)時間進行比較。其中,產后2 h出血量:采用一次性無菌單鋪放在產婦臀部,收集陰道流血量,對其產后2 h的出血量進行測量。產后24 h出血量:采用無菌單、敷料與衛(wèi)生巾等稱重處理,按照1 g/ml計算出血量。產后2 h出血量與衛(wèi)生巾、無菌單與敷料上的血量總和為產后24 h出血量。②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比較,包括發(fā)熱、血壓上升、胸悶、惡心等。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比容水平,采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產后2 h、24 h出血量與第三產程持續(xù)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產后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第三產程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比容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比容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產后2 h、24 h出血量與第三產程持續(xù)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產后2 h、24 h出血量與第三產程持續(xù)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產后出血屬于婦產科常見疾病之一,大多數(shù)產婦在分娩后出現(xiàn)子宮收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該病比較危急,如果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針對產后出血需要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以便取得滿意的療效。對產后出血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快速止血,及時補充患者血容量,對休克情況及時緩解,并對感染進行有效的預防[4,5]。
縮宮素與米索前列醇屬于臨床上治療產后出血的常用藥物,其中縮宮素能夠對子宮體平滑肌收縮情況進行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對子宮頸的作用不大,該藥半衰期短,需持續(xù)靜脈滴注,容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大劑量使用縮宮素可能會導致子宮破裂或胎兒窒息等情況,在臨床上治療的時候需要嚴格控制劑量[6]。另外,米索前列醇藥物屬于人工合成前列腺素E1(PGE1)衍生物,能夠在患者機體內轉化為米索前列醇酸,促使子宮平滑肌細胞通透性的提高,增強子宮體的收縮力,有效的減少出血量。將米索前列素與縮宮素聯(lián)合應用,能夠有效的彌補單純使用縮宮素藥物的不足,聯(lián)合應用的半衰期較長,藥物起效迅速。由于縮宮素屬于肽類激素藥物,通常藥效在作用于人體后15~16 min為最強階段,單獨使用半衰期較短,止血效果不夠理想。而米索前列醇藥物起效時間較長,維持藥效時間長達4 h,半衰期長,將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且更加安全可靠,不良反應較少。并且能夠有效的縮短第三產程持續(xù)時間,減少出血量,能夠穩(wěn)定紅細胞比容與血紅蛋白水平,減少血紅蛋白的丟失,緩解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產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聯(lián)合縮宮素治療,能夠顯著減少出血量,達到較好的止血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