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劉國昇
秋天的腳步已經(jīng)走過了一段路程,肝病也正悄悄跟上。那么,秋季為什么是肝炎危險季呢?普通大眾又該如何面對“蠢蠢欲動”的肝病來襲呢?
秋季相對于夏季的一個明顯變化就是氣溫漸低,這種氣溫的轉(zhuǎn)變使得人體生理活動跟隨變化,由外向活動轉(zhuǎn)為內(nèi)斂收藏。雖然沒有夏季的炎熱,更加偏向于涼爽,但干燥的氣候,拉大的早晚溫差,使得秋天肝氣多虛,易傷機體陰津,因此秋季是肝病的危險季節(jié)。
本身患有慢性肝臟疾病的人,到了秋季也很容易復發(fā)。肝病人群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肝損傷,因而肝臟制造免疫抗體的能力下降,致使身體抵抗力減弱。肝臟系統(tǒng)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系統(tǒng),承擔著解毒、排毒的重要任務(wù),然而碰上“陰晴不定”的秋季天氣,或者再加上熬夜、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很容易發(fā)生呼吸道、腸道等感染,加重肝臟負擔,造成肝損傷。情況嚴重者可能爆發(fā)急性肝炎,出現(xiàn)惡心、嘔吐、黃疸、食欲下降等癥狀。
秋季特有的天氣變化是誘發(fā)肝病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秋季飲食習慣的變化對肝臟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首先,經(jīng)歷過酷熱夏季的肝臟,本身就在冷飲等食物的刺激下形成一定的功能損傷,肝臟承受力相對較弱。而秋季又被人們公認為是進補的最佳時機,很多人選擇在秋季進行大量進補,如補充大量的牛羊肉等高脂肪含量食物,致使肝臟突然需要承受更大的代謝負擔,很容易使血糖堆積在肝臟,誘發(fā)肝病。
肝臟的代謝排毒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分給予一定的幫助。若體內(nèi)水分不夠,肝臟很難將毒素稀釋干凈,并順利排出體外,進而加重肝臟負擔。從炎熱的夏季過渡到?jīng)鏊那锛荆沟煤芏嗳搜a水意識減弱,體內(nèi)水分缺乏。加上秋季本身比較干燥,致使人體內(nèi)水分不足,影響肝臟排毒功能的順利進行,加重肝臟負擔,引發(fā)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