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潰瘍性結腸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疑難病之一,過去歐美發(fā)達國家患病率較高,近年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生活水準的提高,我國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因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不理想,潰瘍性結腸炎迄今仍是各國醫(yī)生棘手的問題。
潰瘍性結腸炎易反復發(fā)作,它就像一個非常嚴格的健康監(jiān)督員,只要患者稍一放松,就會給以嚴厲的懲罰。所以,得了潰瘍性結腸炎,就要積極配合醫(yī)生和藥師的治療,堅持服藥,學會自我管理,注意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
堅持用藥
目前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所以,即使在非發(fā)病期,也要堅持服藥,也就是“維持治療” (除了初發(fā)病例、輕度遠端結腸炎完全緩解的患者)。臨床調查顯示,相比于堅持服藥的患者而言,擅自停藥易導致疾病復發(fā),使不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費用增加2~3倍,需住院治療的患者費用增加20倍。
現在,美沙拉嗪多是潰瘍性結腸炎維持治療的首選藥物。美沙拉嗪是一種5一氨基水楊酸類藥物,開始要大劑量使用以控制癥狀,再用小劑量維持。如果患者癥狀較重,用美沙拉嗪效果不好,要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但激素副作用較大,只能短期用藥。所以不要因為怕麻煩自行停藥,或者為追求見效快,自行使用激素。
中醫(yī)藥對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難治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具有一定優(yōu)勢。由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情況千差萬別,在遵循總的治療原則的前提下,中醫(yī)采用個體化治療,價格相對較低,患者依從性好。
管住嘴巴
雖然說飲食無法達到治療效果,但是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潰瘍性結腸炎康復的前提條件。
患者應食用質軟、易消化、少纖維及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少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和一些加工比較粗糙的食物,因為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影響結腸的營養(yǎng)吸收,讓潰瘍性結腸炎變得更加嚴重。
患者也不宜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吸煙、喝酒。生冷食物指生冷瓜果、冷飲、冷萊冷飯;油膩食物指肥肉、油炸煎炙的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姜、生蒜、韭菜、洋蔥等,進食這些食物及吸煙喝酒會刺激結腸壁,使腸壁水腫、充血、平滑肌痙攣,導致病情復發(fā)或加重病情。
患者也不宜吃得過飽,暴飲暴食會加重腸胃功能紊亂。對急性發(fā)作期和暴發(fā)型患者,應食無渣流食或半流飲食,禁食冷飲、水果及含纖維素多的蔬菜。病情嚴重者應禁食,并給予胃腸外營養(yǎng),使消化道得以休息以利于減輕炎癥而控制癥狀。
過敏體質者要注意避免攝入牛奶、雞蛋、蜂蛹、土蠶、未成熟番茄、花生、菠蘿、螞蚱、蟹類、蠶豆、蛇肉及一些昆蟲食品等具有致敏作用的食物。
不要熬夜
患者應該規(guī)律作息,不要熬夜,適量運動,避免勞累過度。急性發(fā)作和重度的慢性復發(fā)型患者,應臥床休息。平時應該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研究表明,堅持規(guī)律的低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心血管訓練和阻力訓練)對緩解本病和提高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
把心放寬
典型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性格特征包括敏感、內向、悲觀、抑郁、焦慮、易怒、自我中心、被動等,常常表現為情緒不穩(wěn)定、對各種刺激情緒反應強烈、對人際關系敏感、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較差、缺少抱負并需要愛撫、同情和情感等。病情也常因情緒緊張、神經過敏、精神創(chuàng)傷而發(fā)作或加重。所以患者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可嘗試各種松弛療法,如練習書法、栽培花草、聽輕音樂、練氣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