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薛寶釵這個人物飽受詬病。有些近代紅學家批評她虛偽矯情、冷酷無情、圓滑世故、野心勃勃,始終遵守著可悲的“封建禮教”并為之殉道。然而,我深感蘅蕪君背負了太多莫須有的罪名。
且從寶釵與賈府眾人的相處方式談起。評論家們常對寶釵大加指責:在自己的生日宴上,寶釵點了甜食與熱鬧戲文,全為“逢迎”賈母;金釧兒投井后,寶釵一番安慰王夫人的說辭,頗有“討好”之嫌。然而,細細考量,并非如此。
寶釵的生日宴,賈母拿出二十兩私房錢,她豈有不為賈母著想之理?哪怕身處當今社會,主人請客吃飯,總不能把客人冷落一旁,自娛自樂吧?對寶釵而言,這么做并非所謂的“逢迎”,而是一種必要的禮貌、深刻的體貼,是晚輩在長輩面前借細微之事以盡孝心。這也是書中贊她“隨分從時”的原因之一。至于金釧兒事件,并不能說明寶釵的冷酷與虛偽。金釧兒已死,為什么還要再去王夫人面前一味悲傷,勾起她的傷心事呢?更何況寶釵或許早已察覺王夫人的遮掩:金釧兒并非因小事被罰而賭氣投井。悲嘆無用,倒是準備后事要緊,寶釵不怵死者,將衣物坦然相借,這足以說明她擁有悲憫、豁達的胸懷。
寶釵并非“冷酷無情”。她幫一時興起的湘云籌劃詩宴,準備螃蟹、助擬詩題;她關懷無依無靠的邢岫煙,告訴她需要什么就來找自己,無須再委曲求全巴結房里的婆子;她教導黛玉“別看那些移性情的詩”,又給病中孤寂的她送去一番勸慰,正是這樣的關懷讓黛玉開懷,身體好轉;她憐愛諸位姊妹,??肿约翰荒茉诿咳嗣媲氨M心盡力;她體恤下人,園中的小丫頭們多喜和她玩耍。寶釵的友愛是真心的,她的心腸是熱的。
同時,她是一個極其理智的人。對事,體現(xiàn)于謀劃周全,利益均沾。探春改革,她幫著完善細節(jié),落實到位,連做飯守門婆子、園中閨內仆人的貼用都想到了。對人,則表現(xiàn)在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她把哥哥帶回來的東西慷慨分贈,連飽受冷眼的趙姨娘母子都有份。而她的關心,是按每個人應得的份子給予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脂硯齋評之為“可厭之人未見冷淡之態(tài),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
再看寶釵對封建社會的態(tài)度。世人每譏寶釵為“國賊祿鬼”之流,是吃人的封建禮教的維護者。能得出如此判斷,必是閱讀不細。螃蟹宴上,寶釵的詠蟹詩堪稱絕唱,正是痛快淋漓批駁社會之作。她諷刺朝廷里那些橫行霸道的小人,“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皮里春秋空黑黃”;她對尚未出現(xiàn)的濟世能臣寄予厚望,“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皥A滑世故”之人應該同流合污,豈會如此憤世嫉俗?她勸寶玉好好讀書,乃是希望他成為忠臣良相,肅清朝野,振興家國。可惜,寶玉不聽勸。而朝野上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
愿望既成空想,寶釵便懷了出世之心。她最愛的戲文《寄生草》,唱的是遍歷紅塵之后的“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她把自己的房間布置得“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這是一種素雅空靈,返璞歸真;她寫“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暗含道家“順其自然”的恬淡、佛家“無立足境”的干凈,體現(xiàn)出女性獨立人格的魅力。可見,“為封建禮教殉道”一說未能看透寶釵本心。
常有人言“青云”是寶釵“野心勃勃”之明證,殊不知在古人的許多詩文中這正是清高之士的象征。《北山移文》中言“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山中高士晶瑩雪”,寶釵無疑符合這樣的描述。如此,“汲汲功名”一說也就不攻自破。
寶釵的悲劇,在于家庭的重擔、混濁的社會不容許她有這樣“出格”的想法。自幼喪父,兄長行徑荒唐不成大器,她是母親唯一的臂膀。為家為己,她不敢叛逆,只好在詩言戲語、房室布置上宣泄情緒。顧城評價寶釵“不求目的,只有合適,這就是中庸之道”,或許這正是寶釵的成長經(jīng)驗,是她看破世俗塵寰后的妥協(xié),與人間煙火的相容方式?!八龝钕氯?,成為生活本身?!?/p>
寶釵循規(guī)蹈矩、溫柔賢淑的外表下,藏著最孤傲不羈的靈魂??梢哉f,她比任何人都要早料到“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道理,卻改不了“隨逝水,委芳塵”的命運。這位博學多才的女子和大觀園的諸姊妹一樣,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卻生錯了皮囊,投錯了時代。
我看王昕玥
昕玥從小癡迷閱讀,垂青書法,熱愛寫作。古典詩詞、中外名著等各類書籍都能給予她無限快樂。她積極參加各種文學活動,從小學到高中,無論是班級活動方案,還是校園、社團各項活動文案,她總是主動參與策劃,奇思妙想層出不窮,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
———家長
王昕玥是一個愛笑的女孩,她的笑容就像四月細雨,把空氣洗得清清爽爽,感染著周圍人?!般y河里有做客的鯉魚,井底藏了流星?!彼煺骒`動,落筆生花。她總是對世界懷著真誠的善意,這份善意每每流淌在字里行間。其文章結構工整,表達精練,正如她干練的短發(fā)、爽朗的性格。文如其人,果真如此。
———同學夏紫陽
印象最深的是她對文字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修正、改進,一遍一遍,仿佛在精心雕琢一件完美的工藝品。腹有詩書,氣質自華;胸藏文墨,虛懷若谷。喜悅時,肆意灑脫;難過時,沉默寡言。她的文章意蘊悠長,情真意切,動人心弦。讀她的文章,宛如透過文字望著她,而她也在回望我。讀她的文章,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同學吳承坤
她對文學和語言一直不變的熱情令我敬佩不已,她待人接物時展現(xiàn)的真誠與友善也令人格外傾心。語文課上,她接得住老師拋出來的一句句詩詞和一個個復雜的問題;課余時間,她更能充分利用點滴時間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她心懷猛虎,志落遠方;卻又細嗅薔薇,品味當下。身為語文學霸,她沒有孤高自傲,而愿意帶領我們一同進入她美麗的墨香世界,幫助我們共同進步。
———同學李浩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