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瀠
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在整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尤為重要。作者通過調查了解大一新生的主要矛盾和沖突,針對問題作者提出以“愛國,愛人,愛己”三個內容為主題展開教育活動,為期九個月。作者提出的入學教育活動,打破原有短時間,集中制,單方面的內容和形式,形成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強化問題導向,交流互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點,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樹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可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絕不僅限于思想政治教學課,應該始終貫穿于學生四年大學的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近幾年與學生的接觸中了解到,大一新生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缺乏學習目標導致的懈怠。常常聽到學生跟我抱怨一句話:“要是我把高中時學習勁頭的一半用在大學就好了”。追問原因,很多學生會說高考結束就找不到奮斗目標。沒有奮斗目標,不知初心和使命成了學生不努力的重要原因。習近平總書記在《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講話中提到,“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總書記講的“新長征”就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初心與使命”。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以大學生群體為代表的中國青年一代是民族希望,祖國未來,更肩負著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歷史重任,現(xiàn)在的大學生比任何時候更需要這份“初心和使命”。
第二,由于人際關系變遷與重構而導致的孤獨。在中學時,同學基本來自同一個地域,語言、飲食習慣、性格品性基本一致,最重要的是中學的學習目的都是為了考上理想大學。古人云“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更容易成為朋友。進入大學后,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不同,上大學的目的也不同。有人為了更好的深造,有人為了找工作賺錢,有人為了一紙學歷。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校園里的學生狀態(tài)不同,有的學生埋頭苦讀,有的學生尋找各種實習機會,有的人整天渾渾噩噩的“混日子”。試問,這樣志不合,道不同的人怎樣成為朋友?
第三,由于追求個性自由與獨立能力不足導致的無助。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問到對大學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很多學生回答:“自由!”十二年,孩子們經過春花秋月,寒來暑往,從無知孩童到懵懂少年,經歷了煉獄般的高考,終于迎來了全新的生活。他們向往自由的生活,自由的學習,自由的戀愛。每個人都想去追求個性和自由,但很快又會發(fā)現(xiàn)過去生活中對父母、老師、學校的依賴讓他們有些無所適從。簡單說,就是沒人管不知道該做什么。
針對以上幾點問題,提出新生入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首先,整個入學教育時間為期九個月,從9月入學開始截止到第二年5月25日,教育工作圍繞“愛國,愛人,愛己”主題展開。
第一階段教育工作時間為9月初新生入學至11月中旬,活動主題:“我愛我的祖國”。
9月初新生報到,輔導員首先應該組織學生集體觀看由中央電視臺和教育部聯(lián)合拍攝的大型公益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節(jié)目以“國旗下的講述”為主線內容,選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今天七十年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重要場合和精彩瞬間。通過科學家、軍人、探險者及青年一代,各種身份講述者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時代的厚重感,社會的正能量,以及祖國的繁榮昌盛。由此幫助學生提高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統(tǒng)一,激發(fā)學生為實現(xiàn)理想而努力的動力。
除此之外思政課還要組織學生走進校史館,了解學校歷史,熟悉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目標及學校發(fā)展前景,帶領學生解讀校訓領會大學精神。激發(fā)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榮譽感和歸屬感。
抓住十一國慶的重要節(jié)點,把握好育德契機,結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為祖國慶祝生日,如演講比賽,歌舞表演,觀看影片等等。一學生為主體組織、參與活動,從中體會到國慶節(jié)的喜悅和自豪之情,讓他們了解自己所擔當的時代使命,真正的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中國精神的青春風采。
為期兩個半月的“我愛我的祖國”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找回作為一名學生的“初心”,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擔負的歷史責任。
第二階段教育工作時間為11月中旬至1月中旬,活動主題:“關愛他人”。
欲解決學生由于人際關系變遷與重構而導致的孤獨,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關愛他人。建議校團委、學生會組織名為《每天為你做一件事》的互動活動,發(fā)動全體學生為身邊的同學或者老師,每人每天做一件別人需要,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小事,用QQ群或者微信群通過小程序打卡記錄。結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課上分享做好人好事的體會和感悟。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們學會換位思考,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元旦期間,學校組織學生參加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活動,比如去福利院照看孤兒,去養(yǎng)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給環(huán)衛(wèi)工送慰問品等等。讓學生走出校園,去關愛陌生人,參與更多的公益活動。從中體現(xiàn)中華民族推崇仁愛,崇尚和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高尚品德,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第三階段教育工作時間為三月初至五月二十五日,活動主題:“5.25我愛我”。
三月初新學期伊始,讓學生對上學期自己參加活動進行總結并通過課堂或者網絡論壇進行分享。透過學生的分享讓老師和學校了解大一新生是否已經完全適應大學生活,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改進。
四月學??梢越M織名為《10個改變做更好的自己》活動,以班級為單位,每位同學都要總結上學期自己的不足,找到急需改進的問題,提出整改方案。比如不再熬夜,上課不玩手機,記賬做消費規(guī)劃等等,真正做到具體問題確實改正。
五四青年節(jié)期間,思政課教學部組織全校師生參加頌揚新時代青年的詩歌朗誦會。并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導學生在五四精神的激勵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2000年,由北京師范大學倡議及有關部門批準,確定每年5月25日為“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2004年團中央決定,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節(jié)”。“5.25”是“我愛我”的諧音。提醒大學生,關愛自己,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所以,五月中旬開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團委、學生處、各二級學院、輔導員和思政課老師,可以組織各種關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活動,如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設置心理咨詢信箱,及時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資料。
至此為期九個月,以《愛國、愛人、愛己》為主題展開的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生入學思想政教育工作結束。改變原有單向灌輸,形式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化問題導向,交流互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點進行。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講到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管理學院思政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