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琴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各項能力發(fā)展的階段。幼兒從入園至離園這一日之中整理活動時常發(fā)生并對幼兒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倍砟芰κ巧钭岳砟芰χ械囊徊糠?,是幼兒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日生活中,幼兒的整理活動主要劃分為生活中的整理、學習中的整理、游戲中的整理,整理資源來源于生活、學習、游戲之中,給予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可操作的學習情境,這些資源通過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以及教師觀察解讀、推動支持變成具有探索性、現(xiàn)場感、真實性的整理課程內容,并賦予幼兒探索學習的力量、生活的儀式感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在班本化整理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旨在“把班級還給孩子,把整理還給孩子!”通過實施有效的、科學的整理課程,從而促進兒童的內在生發(fā)。下面,將以大班“自主來當家“為例闡述我們對整理課程開展的做法及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的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而《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發(fā)展具有個體能動性,在活動中自主能動性是發(fā)展的先決條件?!痹诖蟀嘞聦W期,孩子們的主動意識越來越強,針對這一點,班上開始嘗試運用民主管理辦法,爭當小組長,以此調動孩子們?yōu)榧w、為他人服務的意識,促進幼兒規(guī)則意識的提高,為幼兒順利升入小學打下結實的基礎。
策略一:通過正確引導、尊重個體差異,提供幼兒均等機會。
通過和孩子們的談話,我們發(fā)現(xiàn):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能當上小組長,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們覺得當上小組長首先自己要做好,其次要管理自己同組的小朋友。對小組長也很崇拜。于是我們決定運用“每周小組長承包制”,放手讓孩子們自主整理教室,提升孩子們?yōu)樽约?、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意識。
通過集體探討,商量“小組長承包制”規(guī)則:
(1)每周五,組員互相商量推選新一周的小組長,并繪畫要整理的地方張貼。
(2)每組成員與組長對話,說說對組長的評價,發(fā)現(xiàn)這一周組內成員的進步。
策略二:對接《指南》、《綱要》,與幼兒對話,了解幼兒的興趣,設計課程活動。
對接《指南》,我們尋找了關于大班年齡段關于“服務意識”的發(fā)展目標,主要體現(xiàn)如下:
通過對《指南》的分析與思考,為了讓每位幼兒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整理項目活動中來,我們借助“小組長制”這個教育契機,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力量,讓幼兒自己通過成員的分工,交流,討論,合作,共同開始了本次的整理活動。
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對于材料整理有一定的經(jīng)驗,如何整理歸類這些問題的發(fā)展,也正好符合了大班的主題《小問號》,孩子們在本主題里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定的問“為什么”,“如何解決”的習慣。通過對教室環(huán)境的大找茬,每組都找到了需要整理的地方,在組長的帶領下他們開始行動。
第一組:美工區(qū)材料的整理 涵涵說:我們一組來收拾整理美工 區(qū)的材料柜吧。上次我在玩美工區(qū)的時 候,桌上堆的東西太多了,我都不能畫 畫了。 天天說:我們應該準備幾個空簍子, 所有的材料放在柜子里,在美工區(qū)玩的 小朋友需要什么材料自己去拿取。
第二組:益智區(qū)材料的整理 第二組的小朋友先進行了討論,萱萱說:我們益智區(qū)材料柜子里東西太多了,我覺得我們要先收掉一些不要的材料。 小美說:一個簍子裝一種游戲材料,這樣拿取會更方便。丁丁說:我覺得我們要用一些統(tǒng)一顏色簍子裝材料會好看一些。
第三組:材料庫整理 第四組的小朋友進行商量:同樣的 叉子不同的材質可以放在一起,大小的 筷子也放在一起,廚房用品大物件可以 放在大紙箱里,有許多的碗一個框子放 不下,可以根據(jù)塑料,不銹鋼來分著放。 第四組的小朋友在整理好材料庫回 到教室,立馬就和身邊的小朋友說外面 的材料真多,整理起來有點亂。 教室里開始了材料整理的分享大 會,第四組整理的小朋友分享總結了組 內整理的方法是否可行,怎么樣能節(jié)省 時間最快的整理到位,在整理過程中發(fā) 現(xiàn)有不同的人整理同一樣東西,但是最 后沒有規(guī)整到一起導致用了兩個框,大 物件全都堆積在箱子里超級多根本拿不 出下面的東西。 幼兒又一起商量了解決方法進行二 次的細微調整。 在最后哲哲提到了:“原來整理還 是挺難得,這樣整理好了,拿東西也方 便了許多?!?其他幼兒也發(fā)表了自己對于整理材 料的想法,最大的感觸是整理好了,一眼就能看到想要的東西在哪里。
第四組:天氣墻的調整 第五組的小朋友欣欣觀察到主題 墻,她說:原本的天氣翻翻每次都容易 掉,我們能不能換個辦法呢? 孩子們進行商量后,決定: 6 個 小組長只需記 5 天,討論出由一人每天 觀察檢驗,其他 5 人每天記錄,并寫好 安排表貼在旁邊。
第五組:水杯的整理 每次孩子們喝過水,水杯都是放在 格子的定位內,但看上去就是很雜亂, 杯帶拖得長長的。第六組的小朋友觀察到了,他們進行了整理。
1)分組嘗試與體驗中,積累獨特的經(jīng)驗,孩子們對集體服務的意識不斷增強
本次幼兒全程參與到整理材料的過程中,將教室中各種學習材料并進行了整理。對整理的過程有了思考,也有了一定的整理經(jīng)驗。我們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了梳理與統(tǒng)計,并對后續(xù)如何繼續(xù)保持整潔的教室環(huán)境進行探討,孩子們說:要想保持整潔,我們就得遵守規(guī)則,從哪里拿放回哪里去。有的孩子說:小組長也可以監(jiān)督,如果有人弄亂了,小組長可以提醒。有的孩子說:我現(xiàn)在知道整理的作用了,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整潔。我還學到了很多整理方法。孩子們用畫筆畫下了整理過程中的方法與收獲。
2)教師觀察、等待、支持幼兒的發(fā)展
通過這次活動,整個活動教師作為觀察者、組織者、引導者,將學習的主體還給幼兒。我們應認識到孩子們學習整理并養(yǎng)成了與整理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督促,不斷培養(yǎng)。我們應和孩子一起將整理落實到一如生活中。
(作者單位:常州市新北區(qū)薛家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