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干預后患者SAS量表得分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來講,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更好,P【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無陪護護理精神分裂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該疾病的發(fā)生和患者自身心理"/>
韓麗萍
【摘 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的無陪護護理措施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應用無陪護護理,分析結果。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SAS量表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患者SAS量表得分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來講,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更好,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內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更低,P<0.05。結論:為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者開展無陪護式護理干預,可將各類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降到最低。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無陪護護理
精神分裂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該疾病的發(fā)生和患者自身心理壓力、遺傳因素、加上外部環(huán)境共同作用有關。對患者開展行之有效的藥物治療和護理,有助于控制病患臨床癥狀[1]。
所謂無陪護護理,主要指的是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之后,院內人員從患者的醫(yī)療、生活上對其開展具有專業(yè)性、科學化的護理步驟[2],家屬無需陪同患者治療護理。為了全面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住院無陪護護理的有效性,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對上述命題開展分析,現(xiàn)做出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6年至2017年間來本院就診的100位精神分裂癥者為研究樣本。其中生活無法自理者共計52例,生活部分自理者48例;男患者61例,女患者39例;年齡為56.37~85.4歲,平均年齡為(62.35±1.24)歲;患者病程為4.38~10.56年,平均病程為(6.72±1.32)年。
排除對象合并其他器官、氣質性病變者、凝血功能異常者、惡性腫瘤患者、傳染病者。
現(xiàn)依照就診次序,將其隨機平均分為對照、觀察兩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以此為基礎,觀察組患者接受無陪護護理干預詳細為:
1)心理以及生理護理
院內醫(yī)護人員結合病患的具體表現(xiàn),為其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疾病。全面保證患者安全接受治療,并對患者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和藥物不良反應觀察。增加與病患溝通次數,目的在于舒緩其心理,提升治療順從性,獲取患者的信任感。積極判定病患疾病走向,同時掌握好和疾病有關的副作用,并制定應急預案。全面觀察患者日常行為并評估日常精神情況,教導病患進行系列性日常活動。幫助其養(yǎng)成科學習慣,若發(fā)生緊急情況,應馬上聯(lián)系醫(yī)生。
2)藥物護理
通常情況下,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合并各類慢性病。且因狀態(tài)異常,因此合并神經衰弱概率極高。加上患者長久、高頻次用藥,在使用抗神經分裂藥物之后,極易引發(fā)機體不適,造成不良狀況。對于此類不良情況,院內護理人員應分析患者用藥詳情,全面保證藥物對辯證治療確實有效,且不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積極觀察療效反應[3]。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盡可能避免為患者選擇不良作用大的藥物治療自身疾病。告訴患者定期按量服藥治療,并查看病患是否存在體位性低血壓、吞咽異常等不良反應,并制定出有關防護措施。
3)安全管理護理
精神分裂癥患者情緒較為波動,缺少理性態(tài)度。基于此,在開展相關治療中,要強化對患者動態(tài)管理程度水平,積極完善標識正確運用度。且值得說明的是,醫(yī)務人員也應和患者闡明平日注意要點,聯(lián)合家屬,并征求其意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自身人身安全以及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
1.3 觀察指標
1)本實驗使用SAS量表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評分情況,分數越高證實患者的焦慮越為嚴重。
2)分析兩組患者干預期間內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原理
本實驗使用SPSS 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當P<0.05視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量表得分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量表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患者SAS量表得分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來講,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更好,P<0.05。詳細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期間內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情況
對照組中,護理期間內,自傷3例、攻擊1例、跌倒2例、沖動3例,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18.00%;觀察組攻擊1例,噎食1例,沖動1例,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00%。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內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更低,P<0.05。
3 討論
現(xiàn)如今隨著我國民眾生活壓力有所增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大為提高。精神分裂癥為一種重性精神病?;颊叩呐R床表現(xiàn)有所不同,其涉及到思維、情感等諸多方面異常。雖說精神分裂癥病患智商正常,但通常合并認知功能受損情況。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諸多,包含思維上、情感上、意志以及行為上異常等[4]。病患疾病經常發(fā)作,難以治愈,此狀況會令病患生活品質大打折扣,自理水平降低,需要他人協(xié)助才能生活。
本次研究對于觀察組患者應用了無陪護護理方案,取得了滿意效果。從兩組患者干預期間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來看,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焦慮評分更低,P<0.05,由此可見無陪護護理的有效性。
“以人為本”為無陪護式護理的根本理念,此類護理從病患日常生活角度予以照料[5]。利用此法,除卻能提升治療效果外,也就能滿足患者精神以及生理層面需要,可安撫患者受傷的靈魂。
總的來講,為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者開展無陪護式護理干預,可將各類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袁遼榮,王淑華,韓艷輝,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7,(03):3437.
[2] 單建華,孫菡,羅新.引導式教育訓練對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8,(08):115116.
[3] 陳丁玲,蔡守彬,陳志明,等.利伯曼精神康復技術對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7,(05):3638.
[4] 姜建茂,陳澤群,陳澤英.強化式護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06).665667.
[5] 耿在香,王艷紅,杜愛英,等.群組管理健康教育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8,33(0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