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南海素有“水旱碼頭”之稱謂,其中水碼頭就是指南海子碼頭,是清代康熙年間黃河岸邊的一個航運吞吐口岸,迄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黃河改道,原托克托城南河口鎮(zhèn)被水淹沒,從此南海子渡口成為黃河中上游的水運樞紐和皮毛集散地,老包頭在西北地區(qū)的經濟地位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民國時期,南海子成為黃河上游第一大碼頭。經濟的繁榮,使南海子渡口揚名天下,蒼茫河水見證著歷史上南海子渡口曾經有過的“船筏林立”的興盛以及河水離去的衰落。時過境遷,如今南海濕地占地面積20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580公頃,濕生草地面積約1000公頃,有200多種野生動植物在這里繁衍生息。這里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huán)繞,湖中碧波蕩漾,湖濱水草豐美,風景獨秀?,F(xiàn)已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和自治區(qū)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譽。每年春季,飛臨南海濕地的天鵝、遺鷗、赤麻鴨等候鳥達數(shù)萬只,并呈逐年上升趨勢。那時,許多攝影愛好者以及愛鳥的游客徜徉在南海湖邊,拍鳥、觀鳥、畫鳥,構成一幅絕美的春游畫卷。
包頭人說到南海子,總要述說與之有關的兩個經典的傳說。
南海之名因南海觀音得名。中國南方的南海,面積遼闊,富庶美麗,傳說是南海觀音的故鄉(xiāng),香火不斷。而內蒙古在古代是一片荒野,人們依河而居,世代備受黃河水患的煎熬。有一次黃河泛濫,人們四處逃難,背井離鄉(xiāng)。觀音菩薩仁慈,顯靈于危難之中,她普度眾生,擊退河水,并拔一柳枝看守河神,制止河水再次泛濫。從此這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yōu)榱思o念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在黃河退卻的河漫地立碑修廟,起名“南海觀音廟”,也把這個黃河邊的海子起名叫“南?!?。 如今,南海觀音廟已無處尋覓,卻留下美麗的傳說、美麗的湖泊。至今黃河兩岸的人民依然保留著拜觀音、祭河神等習俗。
還有一個傳說:東海龍王化裝成老翁,策杖下凡視察,見此地干旱,稼禾枯萎,老百姓吃水困難,便舉杖點地飄然而去,隨即便出現(xiàn)一灣碧水,老百姓吃水、澆田再不用犯愁了,豐衣足食,其樂融融。后來,一條惡龍跑來為害百姓,不但將海水攪渾,更變成一黑漢,搶男霸女,禍害鄉(xiāng)里,老百姓平靜安康的生活又陷入黑暗。東海龍王得知后,便派女兒金龍前來為民除害,金龍與惡龍經過殊死搏斗,終于打跑了惡龍,金龍自己也受了傷。當?shù)匕傩諡榱思o念龍王的恩典,便修了金龍王廟,香火祭祀。并且每年陰歷七月初二晚(金龍與惡龍搏斗的日子),男女老少,到海邊將自己做的各式燈盞放到海里,為金龍照明。其實,正是這片蘆葦搖曳、鳥飛魚躍、水天一色的美景,才孕育出這樣美好的傳說。
為豐富南海濕地風景區(qū)旅游項目,每年在此舉辦“中國包頭黃河濕地風情節(jié)”“中國包頭黃河鯉魚節(jié)”和“中國包頭冰雪節(jié)”三大主題系列活動。尤其是每年一度的南海龍舟賽,不僅傳承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水與龍的文化情結、民風習俗的人文淵源,更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團結奮斗精神。如今,南海龍舟賽已成為南海濕地風情節(jié)的一大亮點。猶記2004年7月,以“保護黃河、拯救濕地”為主題在南海濕地舉辦了西北地區(qū)首屆龍舟賽,包頭市各大知名企業(yè)應邀參加。當時,我組織水庫20名青年團員參賽。環(huán)湖四岸,人密如織,呼聲如潮。水面上,旌旗飄揚,千舟競發(fā),鼓樂喧天。其恢宏壯觀的場面,驚心動魄的競賽,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由于參賽隊員多為企業(yè)單位實力強大且經驗豐富,我們在比賽中雖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但年輕的團員們在比賽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團結協(xié)作、奮力拼搏的精神,還是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憑借在本屆龍舟賽上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我們獲得大賽組委會的認可,獲得了“體育道德風尚獎”,為此,我們一起放飛鴿子歡呼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并決心參加下一屆的比賽。
好幾年沒來了。帶著這段人文歷史、美麗傳說和曾經的角逐,于一個秋意漸濃的日子踏進這個塞外渾厚兼具江南水鄉(xiāng)之柔媚的南海湖。
圍著湖轉了一圈才發(fā)現(xiàn)南海湖已經不是我印象里的南海湖了,南海湖變了,變得讓人驚嘆不已?!叭嗽谌斨凶?,雁在空中飛”為代表的“時空碼頭”“南海問茶”“層帆疊影”“雙龍吐翠”“雁渡葦蕩”“唐宋遺風”“塞外西湖景石”“九色鹿”“卵石灘”“問魚臺”十大景點依次路過。人文色彩更加濃厚了。
站在湖邊眺望,遠方一排排造型別致、紅白相間的別墅群隱在對岸的綠樹間,鷗鳥在天空中翱翔,游船在湖面上蕩漾,波連波浪涌浪,水天相接,茂密的蘆葦和蒲草等植物,隨風搖曳。綠藍交吻的意境便回腸蕩氣,盡興而發(fā),塵間那種長年累積的世俗之氣就會蕩滌許多。靜觀魚兒躍水,聆聽水鳥鳴唱,整個身心都沉浸在淡淡的秋日中,任思緒在一泓秋水中游弋。最美的水在《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此時此景,似乎喚起青春懵懂的情愫,歲月蕩滌了往日的輝煌,余下的便如一湖碧水,只有澄清與寧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