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行健,鄭寒蕊
(1.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臨床藥學部,四川 成都 610041)
抗菌藥物在近幾十年的發(fā)展非常迅猛,已成為臨床使用品種最多的藥物品種[1]。但抗菌藥物在殺滅細菌、預防感染的同時,由于長期大量使用或監(jiān)用,也帶來了眾多問題,如二重感染、超級細菌等,其中細菌耐藥問題已成為新的世界性難題[2-3]。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2011年提出了“遏制耐藥——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的呼吁[4]。為了提高公眾對抗菌藥物的認識,WHO將每年11月的第3周確立為“世界提高抗菌藥物認識周”。我國作為抗菌藥物使用大國,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青少年對抗菌藥物的認知尤為重要。本研究中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四川省成都市高中生對抗菌藥物的認知程度和應用情況,以期為抗菌藥物知識的普及指明方向?,F(xiàn)報道如下。
調查對象為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的在校學生,按年級分為高一、高二、高三,進行分層抽樣。
查閱相關文獻,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考慮到大眾較易混淆“抗菌藥物”及“抗生素”的概念,涉及問卷時為方便理解采用了大眾較為熟知的“抗生素”的說法(后文中的“抗生素”均指“抗菌藥物”)[5]。調查問卷一共包括24道選擇題,問卷內(nèi)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抗生素的認知、抗生素藥物的購買、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知識的信息源五大部分。為了保證問卷的回收率,在線下發(fā)放調查問卷,當場填寫完成并交回。本次調查采用匿名方式,要求調查對象自愿參加,獨立、認真填寫。
對調查問卷進行編號,按序號順序把原始數(shù)據(jù)錄入Excel表格中存檔,核對無誤后將數(shù)據(jù)導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一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55份,回收問卷345份,回收率為97.18%,其中有效問卷315份,有效率為91.30%。無效問卷的標準為問卷填寫不全,問卷答案矛盾和明顯未如實作答。學生中,男152名(48.25%),女163 名(51.75% );高一 108 名(34.29% ),高二 115 名(36.51%),高三 92 名(29.21%)。
被調查者可根據(jù)自己對抗生素的了解程度進行自我評估,對抗生素了解程度一般的人數(shù)最多,占76.51%,有4.44%的人認為自己對抗生素非常了解,但仍有7.62%的人表示對抗生素完全不了解。
結果見表1至表6??梢?,大部分高中生對抗生素認識清楚。認知度較高的抗生素為青霉素及頭孢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喹諾酮類和氨基苷類,均為日常生活中常見品種。在抗生素的實際應用中,高中生使用最多的為青霉素及頭孢類,其次為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和喹諾酮類。青霉素及頭孢類具有抗菌能力強、療效好、毒性較輕的特點,可治療敏感菌導致的各種感染。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可作為青霉素及頭孢過敏患者的替代,不良反應輕,因此該兩類藥應用廣泛。而四環(huán)素可能會引起牙釉質發(fā)育不全、著色,并易形成齲齒,現(xiàn)今臨床應用較少。在幼齡動物實驗中發(fā)現(xiàn),喹諾酮類藥物可導致關節(jié)和軟骨損傷,因此不推薦用于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6]。另外,90.79%的高中生表示愿意了解更多的抗生素知識。264人(83.81%)通過醫(yī)院就診獲得抗生素,122人(38.73%)在藥店購買過抗生素,4人(1.27%)通過其他途徑購買抗生素。
表1 抗生素認知情況回答正確率(%)
表2 抗生素的認知種類
表3 抗生素的應用情況
表4 抗生素的應用種類
表5 抗生素的購買情況
表6 獲得抗生素知識的途徑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是全球面臨的嚴重問題,對此,除了加強對醫(yī)院和藥店的管理外,還需人人正確認識和使用抗菌藥物。既往關于抗菌藥物認識和應用情況的調查對象大多數(shù)是兒童家長及大學生[7-12],對青少年的關注較少。故本研究選擇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抗菌藥物的認識和應用現(xiàn)狀,為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供建議,以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認知方面,“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幾種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效果會更好”“越新、越貴的抗生素療效越好”這3個問題上,高中生的總正確率均在85%以上,說明他們對抗生素有較好的認識。聽過抗生素耐藥和濫用的高二、高三學生均多于高一學生(P<0.05),表明隨年級的上升,高中生對抗生素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比較了走讀和住校高中生對抗生素的認知,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仍有61.27%的高中生認為抗生素輸液的效果比口服好,表明他們對抗生素的相關知識了解得較片面,易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
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大部分高中生會到醫(yī)院就診,根據(jù)醫(yī)囑使用抗生素,且會按醫(yī)囑服藥,也會在使用抗生素前閱讀說明書,說明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較多高中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用藥習慣。近幾年,抗生素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大眾媒體也加大了對抗生素相關知識的宣傳,高中生對抗生素的應用情況也較幾年前武漢市中學生的調查情況有所改善[13]。但仍有71.75%的高中生在疾病癥狀消失后會立即停藥,不了解抗生素應用足療程,減少細菌耐藥,這可能與他們認為自己年輕力壯,癥狀消失即表示疾病痊愈有關。另外,可能也與中國人“是藥三分毒”的傳統(tǒng)觀念有關,認為應該盡量不吃藥、少吃藥。
在抗生素的購買方面,早在2014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就規(guī)定,全國范圍內(nèi)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zhí)業(yè)醫(yī)師處方,才能銷售未列入非處方藥藥品目錄的各種抗菌藥物,但仍存在違規(guī)的情況[14]。2016年,國家衛(wèi)計委等14個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的比例基本達到全覆蓋。本調查中,66.35%的高中生知道購買抗生素時需要提供醫(yī)師處方,但在實際購買中只有58.10%的高中生被要求提供處方,表明社會上的一些零售藥店管理不嚴,與國家要求不符,抗生素的銷售和購買還需有關部門加強監(jiān)管力度。
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愿意學習抗生素知識,親人和朋友是他們獲得抗生素知識的重要來源,家庭成員之間在抗生素認知和使用問題上相互影響,加強對高中生的抗生素教育事半功倍。高中生了解抗生素知識的另一重要來源是網(wǎng)絡?;ヂ?lián)網(wǎng)作為新媒體,具有信息多、覆蓋面廣、自主性開放性高和吸引力強等優(yōu)點,應更有效地運用網(wǎng)絡這一新渠道宣傳抗生素的知識[15]。
綜上所述,青少年對抗菌藥物認識還有待提高,對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也有待加強。學校作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教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和使用抗菌藥物,可采用定期講座的模式或增設此類素質教育課。而網(wǎng)絡作為青少年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在今后會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是宣傳抗菌藥物知識的有力工具。大眾媒體可在網(wǎng)絡上使用各種形式,對抗菌藥物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吸引青少年的關注。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不僅需要政府、醫(yī)院、藥房的有效管理,還需要每個人意識到其重要性,對其合理應用盡到自己的責任。
致謝:感謝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沈陽老師在課題設計和問卷發(fā)放中給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