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更
我一直以為齊家銀是個小說家,及至看到他的組詩《父親在天上》,才明白他骨子里還是詩人。
那年冬天,風雪斷送了父親
在家停放七天
我們請了十一個和尚
為父親鳴鑼開道
獅子龍燈彩蓮船
京漢楚劇花鼓戲
大鼓小鼓跳喪鼓
殺了三條牛,十一頭豬
擺了七天七夜的流水席
小鎮(zhèn)過年一樣熱鬧
父親靜靜地躺在冰冷的棺槨
那么瘦,那么干癟
好像不愿帶走多余的部分
哪怕是自己的血肉
好像還沒合眼
一副極不情愿的樣子
我知道,他在心疼錢
這首看似平淡敘事的小詩,不知怎么一下子觸動了我周圍一幫文人的內心。我們曾經高談闊論文學如何如何,好像就是沒有觸及文學的本質。近二十年以來,中國詩歌一直在尋找突破口,各種各樣的形式,各種各樣的流派,尤其是口水詩,瀑布一般鋪天蓋地,但是能夠打動人們內心的詩歌寥寥無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了內容。這首詩就是作者在忙亂地操辦喪事中疲倦的一個瞬間,父親已經固定的表情讓他再次了解父親。
在我認識的不少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大咖”中,不堪回首的比重還是偏高。很多成功人士不喜歡別人知道他的過去,他們回避過去的話題,甚至回避發(fā)小、回避家鄉(xiāng),有的還對公眾編出一個個冠冕堂皇的背景。
齊家銀正好相反。他一直在南方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在深圳、廈門這樣的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一干就是十幾年。像他這樣在經濟特區(qū)奮斗的人,大都早就在當地買了房子,但是他卻沒有,而是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買房,荊州,沙市,無論飛得多高多遠,他的根永遠在家鄉(xiāng)。因為他的家鄉(xiāng)還有他的父母——他的節(jié)儉了一輩子的父母,尤其是他的父親。
父親買了一條魚
母親在灶房里忙碌
半個村子飄著誘人的魚香
年夜飯
父親對桌上的魚視而不見
我問他為什么不吃魚
他說只喜歡吃青菜蘿卜
嫌魚腥
收拾殘羹的時候
父親撿起魚刺放進嘴里
細嚼慢咽
生怕少了些什么
好多年了,我常常想起這件事
想起他不小心
被刺扎出的疼痛
那分明是作者之痛。知父莫如子,齊家銀眼里的父親對錢的敏感,其實是中國農村所有父親的敏感,敏感到痛。
作為一個實現財務自由的男人,他非常清醒,一直把自己的草根身份作為一種值得驕傲的背景。他知道自己來自哪里。有些來自農村的作者,略微有些文學上的成績,馬上宣布自己的學問背景,一定要去農村化、去草根化。齊家銀正相反,“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草根’心”。甚至他的四卷本長篇小說就是專門為草根所作。
現在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一寫就是皇皇巨著,大家都去享用文化快餐了,碎片化閱讀嚴重地摧殘了我們的寫作,使得我們的寫作也變得碎片化。但是齊家銀沉迷于宏大敘事中,給大家以寬銀幕的視覺效果,來展現他眼里的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與城市、農民進城等現實主義場景,使得這部作品成為一部草根發(fā)展史,為草根作傳,也是為自己作傳。
我最佩服、也是一直奇怪的,就是像齊家銀這樣有著自己繁忙業(yè)務的人——我們叫他們“企業(yè)家”。不說日理萬機,整天也是東奔西走,哪里還能坐在一張書桌旁安靜地寫作?而且一寫就是洋洋灑灑的好幾本,還不是三部曲,是四部曲。據我所知,這在全國作家里也屬鳳毛麟角。孤陋寡聞的我,只能看見湖北。在湖北,改革開放四十年,能夠寫作三部曲、四部曲這樣規(guī)模的作家,我記得的只有姚雪垠、熊召政、李北桂、鄢國培、李爾重,可是,他們基本上算是職業(yè)作家;而齊家銀完全是業(yè)余。這是我這種屁股坐不住的人難以想象的。
在很多朋友眼里,齊家銀口才很好,是個演說家、鼓動家。他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他也是用口語寫作,像民間話本,故事、細節(jié)、語言,這是他長篇小說的三個最有特點之處。
不過,我更喜歡他的詩歌。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從父親生病到故去,他真實的人生感悟一下大爆發(fā),這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他的詩歌——
父親彌留
三天未睜眼
那天早上
雜貨店的柜臺前有人喊道:
“買煙,一包紅金龍”
只見父親猛地坐直
回應:“十塊錢”
說完倒下
眼睛再也沒有睜開
這是多么生動的細節(jié)!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記憶中的某個人,就是他的某個生命瞬間。年輕時我曾經看了大量的長篇小說,許多許多故事已經記不得了,卻記住不少生動的細節(jié)。故事可以編造,細節(jié)不能編造。
沒有人想到他的詩歌會這么好,好到讓許多專業(yè)詩人自愧不如。原因就在于內容。這些年,我也看過不少口語寫作的詩人作品,他們要不就是啰啰嗦嗦,語言瀑布泥沙俱下,要不就是在口語包裹下蒼白無力地玩概念。其實詩歌不需要那么多條條框框,需要的是真情實感。
齊家銀把在父親面前不好意思表達的感情,把在父親生前沒能及時面對面交流的思想,都體現在他的這組詩歌里了,直接打動了我們這些讀者的內心。它告訴我們,對家人的感情需要及時表達交流。
寫父親,其實就是在寫一代人的父輩——他們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省吃儉用,默默奉獻。通過父親的生存狀態(tài),觀照了廣大農村幾乎所有辛勤勞作一輩子的農民。組詩的每個標題,就是父親的關鍵詞:心痛錢,摳門,不吃魚,不治了,數錢,遺囑……構成了一幅關于父親、關于中國農民的真實畫面,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忽然想到那些所謂的當代藝術,為了博人眼球,搞各種各樣的包裝,這個流那個派,結果就像白酒市場,品牌多,價格亂,故弄玄虛,其實內容基本一樣,只是不同的瓶子而已。真正的好酒從來不改變包裝,像飛天茅臺,人家靠的是內容,真材實料。
如果你沒有時間看完齊家銀的長篇小說,我推薦你讀讀他的詩歌,樸實無華,感人肺腑。他的詩歌充分展現了他的文學才華,可謂經過濃縮的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