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
(三明學院 福建 三明 365000)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設聲樂課的工作中,應該有機整合課程思政資源,將學生作為中心,創(chuàng)新相關教學方式與方法,有效提升聲樂課程建設效果與水平,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所謂“課程思政”,主要是將課程和思政教育相整合。聲樂課程屬于音樂學專業(yè)中較為基礎的部分,又是核心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藝術性的內容對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等十分重要。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將課程思政融入聲樂課程建設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念意識、專業(yè)素養(yǎng),以有效增強整體的教育效果。具體措施為:
聲樂作品屬于人類發(fā)展過程中思維與文化的結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一些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作品,其中有著十分豐富的民族優(yōu)秀文化,彰顯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在課程建設中,應合理挖掘聲樂作品題材價值,完善課程內容與模式,為課程思政的融入提供良好的支持。
在聲樂課程建設中,可以將《滿江紅》《春天的故事》等古詩詞聲樂作品、反映社會主義新時代民族文化的作品等融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將聲樂作品的風格體現(xiàn)出來,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精神,感受聲樂作品中的愛國情懷,提升愛國精神與文化自信心,使學生樹立勇于擔當?shù)挠^念意識。
經典聲樂作品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聽覺的享受,還能形成良好的體驗,蘊含著很多審美元素。挖掘其中的審美價值,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還可以在聲樂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使得學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質,樹立崇高理想,端正自身行為,塑造完善的人格。這就需要在聲樂課程建設工作中,深入挖掘聲樂作品中的各種審美元素,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效果,進而全面增強整體教育水平。
聲樂課程建設應保證聲樂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將優(yōu)秀聲樂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程中,有機整合各種資源,創(chuàng)建相應的工作模式與機制。要在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健康審美觀念的培養(yǎng),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人們通常會選擇一些符合自身特點并且可以產生情感共鳴的藝術作品,實現(xiàn)最終的藝術體驗目的。在藝術體驗中通過音樂將自身情感釋放出來,在聲樂作品陶冶之下升華自身情感,形成對作品的認同感,并且內化成為堅定的價值信念。應用型本科院校聲樂課程建設,應重視對聲樂作品情感元素的挖掘,通過情感體驗影響學生,使其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時形成高尚人格[1]。
如聲樂課程建設可以將《義勇軍進行曲》應用在課程中,挖掘其中的民族團結情感元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意識??梢詫ⅰ队⑿邸仿晿纷髌窇迷谡n程體系中,使學生了解保衛(wèi)家園子弟兵的偉大形象。此類作品均具有獨特的情感價值,將其應用在聲樂課程中能夠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形成與作品之間情感的共鳴,并提升認同感[2]。
聲樂課程的核心是藝術,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為改進目前應用型本科聲樂課程的內容,應勇于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效果與水平。具體措施為:
聲樂課程建設工作,應不斷創(chuàng)新課程教育的載體與形式,在課程內容中引入不同演唱風格的聲樂作品,并創(chuàng)建專門的課程平臺,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渠道學習與掌握關于聲樂作品的知識。
例如在網絡平臺中融入關于民族演唱風格的聲樂課程內容,將現(xiàn)代的民族唱法知識、咬字訓練知識與歌劇鑒賞知識相結合。再如關于美聲演唱風格課程內容,可以適當加入流派知識內容、聲樂唱法特點知識內容等,豐富學生的聲樂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聲樂課程建設,應該整合網絡中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重組課程中的各種素材,將微課、慕課等課程形式融入其中,改變傳統(tǒng)的單向教育形式,從多個維度開展課程教育工作[3]。
例如正音課程與意大利語音課程方面,可以采取微課模式,使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能夠利用微課掌握知識,提升自主學習效果;在臺詞課程方面,可以借助慕課的形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知識,并在網絡平臺中搜集和整合各種課程資料。與此同時,應該強化學生與課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尤其在理論課程方面,可以利用大師講座形式、音樂會等形式補充課堂資源,使學生靈活支配自身學習時間,積極參與到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中,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等有機整合,促進聲樂課程建設工作的良好落實[4]。
應用型本科院校聲樂課程建設,應該重點強調課程系統(tǒng)的完備性,按照學生的發(fā)展與學習需求,合理的建設相關課程系統(tǒng)。專業(yè)課程應融入聲樂演唱和表演內容、基礎聲樂內容、正音內容、合唱與指揮內容、即興演唱內容等。而專業(yè)基礎課程,可以融入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樂課程知識、臺詞課程知識、排練課程知識等等。選修課程方面,應設置藝術管理內容與教材教法內容。
通過對課程系統(tǒng)的改革完善,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聲樂課程教學服務。需要注意的是,相關聲樂課程建設應凸顯出課程內容的特色,遵循因地制宜和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原則,在合理建設課程系統(tǒng)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有效增強各方面的課程教育工作效果和水平,達到預期的課程建設目標[5]。
應用型本科院校聲樂課程建設,應重點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樹立產出導向與持續(xù)化改進的觀念,全面凸顯課程應用優(yōu)勢。這就需要在新時期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建完善的課程系統(tǒng),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發(fā)出具有特色、優(yōu)勢的聲樂課程體系,有效提高整體教育工作質量,培養(yǎng)出優(yōu)質的聲樂專業(yè)人才隊伍,為聲樂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