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不錯過白雪落在身上的瞬間/柴火燃燒的溫暖/這些我們都要離開手機/親身經歷?!?/p>
你以為這是發(fā)在詩刊上的句子?不。這首名為《不錯過》、用詞樸素又接地氣的小詩,“發(fā)表”在高校食堂窗口上。宋成寶雖然寫了很多詩,但想要出版它們,還是個遙不可及的夢。為了幫他圓夢,學校餐廳就在打飯櫥窗上“發(fā)表”了他寫的詩歌。
這個溫暖的舉動,頗具人情味,也是一次挺成功的“推薦發(fā)表”:那些打飯窗口猶如一個個自媒體,往來穿梭的學子們隨時都能駐足、品評詩作,有的還立馬路轉粉。而去找他打飯和合影,則成了“前線飯”們的“應援”方式。而今,有出版社已聯(lián)系上了宋師傅,愿意將其詩作付梓出版。這對宋師傅,無疑是一種成全。而這份成全,既樸素又挺“詩性”。
宋師傅的詩用詞樸素,但是貴在不矯揉造作、不費雕琢,一如歐洲著名文學家帕慕克口中的“天真的詩人”。他下筆如有神,跟對生活的直覺和經驗豐富多感有關,如他的那首《老家》就寫道:放學后,翻過籬笆,叫了聲媽/木柴在風箱的作用下/火焰很大。
在某種程度上,“詩人”宋成寶在網絡中走紅,還得益于他的“廚師”身份?!霸娙恕焙汀皬N師”,二者身份的反差和疊加,讓他如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奪冠的外賣小哥雷海為一樣,成了又一個“草根文藝”的代表。
無論是食堂師傅還是外賣小哥,草根的身份在世俗的眼光中,無疑會有某種經濟層面的限制。但奇特的是,宋成寶們詩作中最觸動人的力量,正是源自其“草根”生活。正如詩人里爾克寫的,一個個的人在世上,好似園里的那些并排著的樹,但是它們的根,它們盤結在地下的攝取營養(yǎng)的根卻各不相干。從宋成寶的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作為“草根”的困苦。正如他在詩作《方向》中所寫的:我說的方向,是一個姑娘/因為我只是個廚師/對方向的愛只隱藏。他因此還“曾一整個秋天都在悲傷”。
本質上,詩歌和文藝并不只是精英的專屬,也沒有所謂的“草根”之說,對任何一個真誠的詩人,它都是公平的。這種公平就像另一位被稱為“草根詩人”的詩人寫的那樣:落日真謙遜啊,它從不對你我的人間,挑三揀四。
到頭來,寫詩的食堂師傅沒有陷于孤芳自賞,而是心愿得償,這也是“生活”這首詩挺好的結尾。
(本文原載2019年9月20日《新京報》,本刊有刪節(jié))
■觀點運用:低頭人間煙火,抬頭詩和遠方;初心的堅守;質樸的情懷;熱愛和堅持;純粹和定力;激勵與啟迪;人間多有溫暖在;追求精神生活品質的權利與自由;讓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光亮與色彩……
人類為冰川舉辦葬禮,而“兇手”還將繼續(xù)肆虐
這是一場特殊的葬禮。8月18日,100多個冰島人,包括冰島總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以及環(huán)境部部長格維茲門·英伊·古德布蘭松和愛爾蘭共和國第七任總統(tǒng)瑪麗·羅賓遜,步行兩小時來到這里。他們站在一片露出黑色焦土的巖石堆上,鄭重地將一塊銅制的紀念碑放置在當地第一座因為氣候變暖而消逝的奧克冰川的原址上。
其實,早在2012年,曾經覆蓋面積近16平方公里的奧克冰川,就已經萎縮到0.7平方公里。2014年,700歲的奧克冰川被冰島氣象局從冰川名單中剔除。葬禮舉行的這一刻,在他們共同揭幕的紀念碑上刻有《致未來的一封信》,上面寫道:“今后200年間,所有冰川都有可能面臨與奧克冰川同樣的結局。設立這塊紀念碑就是要表明,我們知道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什么,我們也知道我們需要做什么。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
紀念碑還刻有“415 ppm 二氧化碳”字樣,代表今年5月,美國莫納羅亞氣象臺傳感器檢測到,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創(chuàng)下了80萬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而歷史上有記錄以來17個最溫暖的年份,有16個發(fā)生在2001年后……事實上,冰島如今感受到的不只是高溫,還有冰川的消逝。美國賴斯大學研究數據顯示,冰島每年有110億噸冰融化,預期2200年以前,冰島全部400多座冰川將消失殆盡。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氣候變暖是一個緩慢到幾乎難以察覺的進程。如果不是冰川融化、森林野火、洪水頻發(fā),我們不會猛然意識到,我們已將自身置于這樣一個危險的境地。但天氣炎熱從不是開個空調就能應對的小事,氣候變暖也不是個遙遠且古老的名詞,它影響著當下的每一個時刻。環(huán)境危機正在不斷加劇,太多生物因此消失,或瀕臨滅絕。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能做的或許也是冰山一角,但很重要。這場葬禮在網絡上獲得熱捧,有人評價,這不是給冰川的葬禮,而是給不加節(jié)制的人類的。也有觀點認為:不要把環(huán)保和人類生存發(fā)展對立起來。環(huán)境保護,不應被視為“人類為自然界的癌癥”,而是需要通過發(fā)展的方式去解決。那么,你怎么看呢?你會贊同哪種觀點呢?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澎湃新聞、《北京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