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
大約十年前,有一位中年作家曾寫過一篇小品,回憶自己每次回臺灣搭火車,總是想辦法搭乘近中午或黃昏的班次,因為他最懷念的就是在火車上吃飯的情境??墒?,當年那種用鐵盒或薄木片盛裝的、風味絕佳的便當,日后卻再也未吃到過。
最近不時旅行遠地,從事自然觀察,搭乘火車的次數相對頻繁。或北回線,或縱貫線,填飽五臟廟的民生大事,多半在火車上解決。對這篇小品的美好記憶,遂常成為進餐時的精神佐料。
上個月,在火車上買了六十元(新臺幣)的便當后,還特別將現(xiàn)在的鋁箔制餐盒仔細地研究了一遍。當天,我買的是由餐旅服務總所臺中餐廳制作的便當,飯盒里有排骨、豆皮、醬菜、海帶與菜脯蛋五種。
鐵路餐盒通常都交由各地的鐵路餐廳負責,水準參差不一,但大致說來飯盒里的內容大同小異,永遠以排骨為主。這種排骨飯的歷史根據我的查算,少說也有近四十年。這期間,聽說鐵路局也曾經試著改換口味,加入牛肉飯、蔬菜飯或者面食,卻乏人問津,遠不如前者的銷售量。
為什么排骨飯?zhí)貏e受歡迎呢?記得以前有位鐵路局的員工曾在報紙上提過:“一大塊排骨放在飯盒中,大家感覺比較實在?!边@可能也跟過去的生活比較清苦、簡樸有關吧!我還記得,排骨飯里的蛋多半是鹵蛋,因為鹵蛋可以切成半個,荷包蛋或菜脯蛋似乎不好如此偷工減料。當天,我也問過旁邊的旅客,吃完覺得如何,他的感受和我一樣:飯粒很硬,鹵味甚重。
“鹵味甚重”也自有其來歷。十年前,為了鐵路餐盒,還曾經有民意代表質詢鐵路局,為什么火車上賣的盒飯越來越難吃了?許多人都懷念更早年鐵盒裝的排骨飯,懷念那熱騰騰的飯香和鹵得色味俱佳的排骨。
有陣子,鐵路局便仿照更早年制作盒飯的方式,在白飯中添加較多的油并拌一下。可是,旅客們抱怨如常。鐵路局只好豎白旗投降了。他們的結論是:“我們的餐盒品質并沒有降低,而是生活水準提高了?!边@話若說得更白,就如先前我的判斷,以前大家生活拮據,能吃到排骨,自然津津有味,現(xiàn)在大魚大肉習以為常,排骨飯反而讓人感到油膩。
雖說油膩不知為何,我總是覺得東海岸的鐵路餐盒比較好吃。經常旅行的焦桐叔叔對鐵路便當也有至深的情感。為此我特別問過他,他的回答潛藏著中式的虛無:“因為東海岸的風景好?!睋f,幽默大師林語堂生前最喜歡的就是這種生活旅行。
爸爸似乎也有這種無法抑制的浪漫,總是堅信越小的城鎮(zhèn),便當風味越佳。所以旅行中最好的便當是在池上買的,爸爸去東海岸時,吃過好幾回。每次到東海岸,一接近那里,便難免興起一番眷戀,進而喜歡起池上這個小鎮(zhèn)了。
(摘自上海譯文出版社《自然足跡:山黃麻家書》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