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癥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和人們生活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其可對人體血管系統(tǒng)造成危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1]。目前,高脂血癥主要通過對癥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水平,但西藥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停藥易反彈[2]。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高脂血癥中逐漸被應用且受到關注,可有效提高病人的降脂作用[3]。本研究通過給予老年高脂血癥病人自擬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治療,探討其降脂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脂血癥病人100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癥狀、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為高脂血癥[4];②年齡>60歲、無精神病病史;③總膽固醇(TC)>5.18 mmol/L,三酰甘油(TG)>1.70 mmol/L;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就診前1個月有降脂、抗炎、激素、免疫等治療史;②有本次治療藥物過敏史;③有心、肝、腎等嚴重疾?。虎芡达L、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等所致的繼發(fā)性高脂血癥。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消化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50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通過。兩組性別、年齡、體質指數、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常規(guī)組給予對癥治療,包括常規(guī)飲食控制(低膽固醇和限量進食肉類、蛋、乳制品等)、運動鍛煉、生活作息等,TC高者予辛伐他汀分散片(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50,20 mg×7片)治療,晚間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TG高者予非諾貝特膠囊(廣東先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454,0.1 g×12粒)治療,飯前服用,1粒/次,每日3次。消化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治療,組方為黃芪30 g,澤瀉、茯苓、雞血藤、當歸各15 g,陳皮12 g,木香10 g,生山楂、丹參、炙甘草各10 g,雞內金7 g,濃煎至150 mL,早晚均分服,每日1劑,30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液流變學、血脂、治療療效、不良反應。①血液指標檢測。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抽取空腹上臂靜脈血6 mL,取3 mL采用分光光度法測量TC、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血脂指標,另取3 mL通過血常規(guī)檢查血漿黏度(PV)、紅細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PAR)等血液流變學指標。②治療療效[5]。治療3個月后,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C上升>0.26 mmol/L為顯效,TC下降10%~20%或TG下降20%~40%或HDL-C上升0.104~0.260 mmol/L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為無效。③不良反應。記錄和觀察治療期間惡心、嘔吐、嗜睡、腹瀉等。
2.1 兩組PV、HCT、PAR比較 兩組治療前PV、HCT、PA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PV、HCT、PAR明顯低于治療前,消化組治療后PV、HCT、PAR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PV、HCT、PAR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
2.2 兩組TC、TG、LDL-C、HDL-C比較 兩組治療前TC、TG、LDL-C、HDL-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C、TG、LDL-C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消化組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兩組治療后HDL-C明顯高于治療前,且消化組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TC、TG、LDL-C、HDL-C比較(±s) mmol/L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
2.3 兩組降脂療效比較 消化組降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4 兩組降脂療效比較 例(%)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χ2=7.895,P=0.00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注: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χ2=0.379,P=0.538
高脂血癥是指TC和(或)TG異常升高,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臨床上已證實其為冠心病、腦卒中、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已成為危害我國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6-7]。目前,西醫(yī)對癥治療是高脂血癥主要的治療方法,其中非諾貝特、辛伐他汀等是常用的降脂藥物,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血脂水平和穩(wěn)定粥樣斑塊,但是由于其長期服用可影響肝功能,導致其在臨床使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8-9]。
中醫(yī)學將高脂血癥稱之為膏脂,散見于“肥胖、積聚、脈痹、氣滯、濕熱、濕阻、痰濕”等病證中,其病因病機主要以正虛為本、痰瘀為標、有虛有實,由肝腎氣不足、脾虛健運或氣化功能失常等引起全身氣機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血瘀、痰瘀互結,因此,對癥應以通絡祛癖、活血化瘀、通腑降脂[10-12]。
本研究通過給予老年高脂血癥病人自擬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PV、HCT、PAR、TC、TG、LDL-C明顯低于治療前,消化組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兩組治療后HDL-C明顯高于治療前,消化組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此結果與劉華盛等[13-14]研究基本一致,表明該療法能夠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液流變學,降低病人的血脂水平。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自擬的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中,重用黃芪為君藥,起補氣健脾、滋補肝腎之功效,澤瀉、茯苓、陳皮、木香等為臣藥,起利水滲濕、行氣活血、理氣化痰、通絡益氣之功效,兼調三焦氣機,當歸、雞血藤、丹參等為佐藥,起補血活血、祛瘀祛癖之功效,生山楂、雞內金等為使藥,起消食化積、降脂消痞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益氣、健脾化痰、滋補肝腎、通脈降脂之妙用。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當歸、丹參等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功效,并能糾正機體的脂代謝紊亂,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澤瀉、茯苓、木香等具有確切的降脂、利尿作用,當歸、雞血藤、生山楂、雞內金等具有促進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改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漿黏度等作用[15-17]。因此,老年高脂血癥病人經本研究自擬的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治療后,能夠有效改善PV、HCT、PAR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有效降低脂肪在細胞內的沉積,使TC、TG、LDL-C下降,HDL-C升高,從而達到了良好的降脂作用。同時,本研究消化組降脂有效率為88.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64.00%,此結果與楊瓊玉等[18]研究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了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可提高老年高脂血癥的降脂作用。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在治療老年高脂血癥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中醫(yī)驗方消栓化粘液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脂血癥病人血液流變學、血脂水平,提高降脂作用,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