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佳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0)
經濟全球化步伐一直向前,全球物流規(guī)模不斷擴大,物流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普通的勞動力,全面的國際化物流人才成為當今物流行業(yè)的最大需求缺口。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人才是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全球經濟的繁榮,也從本質上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價值理念。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適用于當今的大學生,因此,結合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達到因材施教,才是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最好的課程改革道路。
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應用型本科院校仍沿用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講授-學生學習-課后練習的循環(huán)模式教學,教學模式的單一化使得學生被動式學習,且無法觀測不同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此外,教師的照本宣科,學生的死記硬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死板,老師和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形式單一的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無法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達不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物流專業(yè)英語著重于實踐,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只能在實踐的過程得以應用,因此,更加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質量。
由于物流專業(yè)英語結合了專業(yè)知識與英語基礎,因此與其他課程相比,本課程具有更大的難度和深度,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導致學生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降低,教師照本宣科也將導致無法進行教學反思,由此將導致學生學不好,老師教不好的惡性循環(huán)。
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需要結合當前高科技、高速度、多元化的時代特點,不斷進行課程理論課教學改革,改變單一化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以多樣化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習變成學生的日常,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相結合,寓教于樂的同時收獲實踐能力。使之畢業(yè)之際能更快融入社會。
教學內容片面是物流專業(yè)英語教學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由于物流專業(yè)英語看重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學過程需要分板塊訓練學生能力。而現(xiàn)行教學手段中,教學重點在于譯,也就是片面的讓學生翻譯文章內容,卻忽略了剩下四個方面能力,與教學初衷背道而馳。
通過資料搜集以及調查,可知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①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途徑增多,因此大學生形成了獨立的思維,對老師以及同學不盲從,不輕信,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因此,要求對當下高校教育過程中要多渠道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積極反饋學生學習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手段,適應教學需求。
②學習以及生活網絡化。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為大學生開拓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無比的學習空間,學習空間的擴展,使處于信息時代的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網絡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最重要平臺,為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交往帶來了一種簡單、方便、快捷的社會化場所。
③自主學習能力弱化。面對網絡的誘惑,當今大學生少有對學習抱有極大興趣,課后時間大部分花在與課堂無關之舉中,因此調整教學從而將課堂從單一的教室轉移至多樣化的網絡之上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特性,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課程改革計劃。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大學生迫切期望以網絡化的手段實現(xiàn)教學。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將課堂從教室轉移至網絡。物流專業(yè)英語課程重點在于“聽、說、讀、寫、譯”。單純的課堂教學不足以完成全方位的教學,因此在課程建設中著重平臺建設。
①超星學習通平臺資料共享。超星學習通平臺中設置有資料板塊,此板塊在物流專業(yè)英語課程建設中主要用于與學生實現(xiàn)資料共享,其中包括相關音頻資料,要求學生閱讀,從而鍛煉學生“聽”、“讀”的能力;課件資料,要求學生課后下載學習并翻譯相關文獻,從而鍛煉學生“譯”的能力。其中教師端可實時查看學生學習及下載情況。
②超星學習通平臺實時討論。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的實時溝通。教師可發(fā)布討論與學生探討課程中涉及的問題,限時回答,檢驗學生學習狀態(tài)。針對物流專業(yè)英語課程,設置語音回答,要求學生以口語形式參與課程討論,從而鍛煉學生“說”的能力。
③超星學習通平臺課程檢驗。教師可預先設置題目,隨機抽查,從而鍛煉學生“寫”的能力。檢驗結束后學生可查閱排名及得分情況,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督促。
④超星學習通搖一搖。為避免傳統(tǒng)的教師點名僅對部分學生有印象,從而引發(fā)不公平的現(xiàn)象,教師上課時抽答問題可使用搖一搖的方式,隨機抽取,增加學生參與感的同時也增加課程公平性。
通過對課程知識點的細分,構建物流專業(yè)英語課程知識點模塊,結合在校生學習特點,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多樣化教學。
模塊一:物流工程英語概述,主要知識點為物流七要素,使用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授課。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在任課過程擁有不可忽視的優(yōu)勢,因此不能完全摒棄,需結合現(xiàn)代化手段共同為教學改革作出貢獻。
模塊二:聽。從倉儲、運輸、服務三個方面講解。在此階段主要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發(fā)布與搜集相關音頻文件。平臺對學生是開放的,教師在平臺設置任務點,要求學生課后學習相關音頻文件,并將學生自己搜集與處理后的文件上傳至平臺,可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完成倉儲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表達;聽懂運輸過程中的對話,清楚各項運輸方式的表達,學會根據貨物性質選擇運輸方式。
模塊三:說。從物流基礎定義、采購物流運作模式、分銷渠道供應鏈、國際物流四個方面進行教學。通過情景模擬、課堂練習等手段實現(xiàn)教學。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口語訓練模塊,摒棄傳統(tǒng)的教師使用多媒體手段,將教學平臺轉向手機,超星學習通平臺可實現(xiàn)實時口語對話交流。方便教師檢驗學生成果,也可存檔保留,供后期查閱。通過四方面的教學,學生可根據物流基礎定義的理解,準確描述物流定義并清晰界定物流與運輸間的關系;區(qū)分直接渠道與間接渠道,并能描述兩者之間的優(yōu)劣勢;針對具體企業(yè)描述出該企業(yè)供應鏈結構,理解國際物流的概念,優(yōu)劣勢;能完整說出國際物流發(fā)展的歷程、趨勢;國際物流運作過程設計的關稅等問題。再結合模塊二,由學生分組做情景模擬,編寫相應對話,并表演,將理論知識結合實際,并靈活運用及表達課堂練習對比自營物流與3PL之間的優(yōu)劣勢對比。
模塊四:讀。從庫存管理、包裝、物流單證方面教學。超星學習通平臺可做資料分享,學生可隨時下載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識別單證信息,學會根據不同貨物填寫相應單證;學習企業(yè)庫存清單,使用庫存分類方法為企業(yè)做庫存分類;學會相應術語表達,并會使用相應庫存管理方法;識別包裝材料及包裝標簽信息,根據貨物性質準確選擇包裝材料。識別單證信息,學會根據不同貨物填寫相應單證。
模塊五:寫。從倉儲、采購、信息需求三方面教學。由教師提前在平臺中設立主題,平臺可隨機為學生分配主題,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結合模塊三,編寫對話,靈活運用;理解倉儲管理相關理論知識,并會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編寫采購清單,根據企業(yè)需求能合理編寫企業(yè)采購清單,反復學習采購各環(huán)節(jié)的相關知識。結合相應情景,模擬編寫與實際相符的對話,將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應用進行表達。
模塊六:譯。學生主要翻譯視頻和論文。教師提前準備材料,由超星學習通平臺隨機分配學生,學生完成后直接提交,教師后期評分。在視頻翻譯過程中學會相關軟件的使用,同時也能鍛煉學生聽、讀、寫、譯能力以及文獻下載能力。
通過分板塊,將從“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全方位教學,使學生全面掌握物流專業(yè)英語知識及技能,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實現(xiàn)教學。
應用型課程改革是一個逐步推進,并一直改變的過程。作為高校教師,應結合不同時代的學生特點,針對性提出改革建議。超星學習通平臺是一個多功能化的便利平臺,結合平臺將物流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實踐化,讓學生走出傳統(tǒng)的教學,利用網絡時代帶來的便利更好更快的學習理論與實踐知識,是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一種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