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攀攀
自河南省滎陽市廣武鎮(zhèn)政府沿省道314向西約3公里,途經(jīng)唐崗水庫,綠樹掩映間,可見點點紅瓦粉墻,便是青臺遺址的所在地——青臺村了。
初聞青臺遺址時,尚不知其歷史淵源,只是不自覺地聯(lián)想到“綺閣青臺靜且閑”,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一幅幅悠然閑適的田園生活景象。抵達工地后,迫不及待地跑去四周查看,果不其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派嫻靜美好,頃刻間,就迷上了這片古老的土地。
青臺有四景:春花、夏柳、秋水、冬日出。
青臺村氣候溫和,花種繁多,到了“三月春花滋”的時節(jié),迎春花、桃花、杏花、梨花、李花、海棠花、紫荊花、櫻桃花……漸次盛開,爭奇斗艷,就連路邊毫不起眼的狗尾花、婆婆納,星星點點,隨風搖曳,也有諸多風情,似在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滄桑歷史。而在這眾花之中,最為絕妙的便是環(huán)村而植、爛漫繽紛的泡桐花了。
若不是被青臺桐花盛開如錦又簌簌掉落的景象驚艷,我萬萬想象不到李商隱筆下“桐花萬里丹山路”的恢宏氣勢,更體會不了“滿地桐花落”的寂寥惆悵。
三月暮,桐花仿佛提前商量好了一樣,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樹冠叢里布滿了白紫相間的花朵,一團團,一簇簇,相擁堆砌,碩大嫵媚,空氣里彌漫著桐花獨有的芬芳馥郁,沁人心脾。泡桐樹干高聳,遠遠望去,燦若紫霞,如夢如幻,氤氳成煙,整個村莊都被鍍上了一層紫色的光暈,置身其中,似是一不小心闖入了莫奈大師的畫作,使人流連忘返。平日里貌不驚人的泡桐樹在這時節(jié)終于散發(fā)出其獨特魅力,傾倒眾生。
然而,好花易逝,一陣風,一場雨,開得正盛的桐花便開始紛紛飄落,沒有翩然起舞,沒有依依不舍,有的只是認同命運的決絕,啪嗒啪嗒聲不絕于耳,厚厚地積著,落成一片殘妝,被匆匆行走的路人踏過,漸漸混入泥土中,便是連這殘妝也難覓蹤跡了,徒留一絲唏噓。原來,“落紅不是無情物”是這樣一種向死而生的大無畏,風光無限的枝頭下,藏的卻是道不盡的落寞寡合。
“桐花最晚開已落”,炎炎夏日開始逼近。青臺的夏天不燥不烈,時有微涼,更有蟬鳴、蟲叫相映成趣,這全得益于廣泛栽植的垂柳。“長夏不寂寞,得時聞鼓吹者,是樹皆有功,而高柳為最”便是此意了。
青臺村的水庫邊、田埂上隨處可見柳樹的婀娜身影,去工地的必經(jīng)之路旁也整整齊齊地栽種著兩排垂柳,枝葉婆娑,別有風情,我稱這條路為“柳徑”。與初春吐露嫩芽時的弱柳扶風不同,入夏時分,枝條愈發(fā)柔韌,舞枝翻袖,風吹搖曳,仿佛由小家碧玉歷經(jīng)繁華終蛻變?yōu)樨S韻娉婷、儀態(tài)萬方的大家閨秀,不卑不亢,從容而立;葉片也漸漸變?yōu)槠肪G、翠綠、黛綠,深深淺淺交織在一起,頗有“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韻味,俯仰生姿,自成一景。
下班路過“柳徑”,低垂的柳枝微微在臉上撫過,似有心,似無意,撩得人思緒萬千,總也舍不得折一枝,只是抬頭愛憐地注視。滿目蒼翠、影影綽綽間,聽得深藏高柳之間的晚蟬一聲長鳴,又聞得幾聲犬吠、鳥叫,驚擾了這夏日傍晚柳蔭下的一方寧靜。
古人喜歡在離別時折柳相贈,以表達依依惜別的“留”戀之情,可終是留不住時光的匆匆腳步,頃刻間,滿樹的柳葉隨著颯颯秋風飄落,隨著飛馳而過的汽車卷起、飛舞,似在做著最后的訣別。秋天來了啊!
四季之中,我獨愛秋,愛秋的色彩繽紛,愛秋的層林盡染,愛秋的風姿綽約……而在青臺,我獨愛那村邊的一汪秋水。
青臺村邊的唐崗水庫是1958年在原枯河河道中筑壩而起的,整體呈長條狀,連通著方圓近十里的村莊,默默哺育著沿岸的居民。
如果說青臺是一條游龍,那這汪水就是那一點“睛”。每日晨跑,總要特意繞水一周,波光粼粼的水面,平靜安詳,隨著絲絲涼風蕩起一圈圈漣漪,似乎是清澈見底,仔細看,又似乎是深不見底,真正是“秋水涵空如鏡凈”,怪不得會有“暗送秋波”而不是“春波、夏波”了。
晚飯后繞河堤散步,直至月懸碧空,這時的河水仿佛是含情脈脈的女子,月光為其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衣,更顯得不勝涼風,偶有一兩只野鴨在水邊的蘆葦叢中悄悄探頭探腦,似乎是怕驚擾了這一方寧靜,輕輕從水面上劃過,很快又了無痕跡,這也可勉強算作“寒塘渡鴨影,冷月葬花魂”吧。
因為有著這汪水的緣故,自然不肯錯過每日河邊的日出盛景,四季之日出,春季懶散,夏季熱烈,秋季蕭索,雖各有風情,但私以為,以冬季日出最勝,大抵是因為得來不易吧。
每個冬日看日出時,我總要站在湖邊暗暗捏把汗。先是東邊泛起一片片紫的、紅的、粉的霞光,倒影在湖水中,連成一片,像是一幅巨幕山水畫,而后,這光芒又漸漸變淡,悄悄染上了黃色,泛著金黃、鵝黃、梨黃……不可盡數(shù),連岸邊光禿禿的枯枝都鍍上了一層神圣的光輝,隨后,霞光又一點點散去,復歸平靜。這時,只能屏息靜待,日光能否沖破云層全在一瞬間。大多數(shù)時候,這一場日出好戲就到此戛然而止了,我也只能怏怏而歸。
也有極幸運的時候,屏息靜待的當兒,霞光復又淡出,聚集成飛鶴展翅的形狀,顏色由里向外逐漸變淡,向四周鋪展開來,一個小小的圓圓的白點就從這正中間探出了頭,活像調(diào)皮的黃髫小兒,跳一下,停一下,復又跳一下,停了下來……終于,整個兒都跳上了地平線,悠悠然吊掛在碧空中,似在炫耀自己努力的成果,一切也都在這陽光的圍裹中蘇醒過來了,遠遠聞得雞鳴不止。我提著的心才總算放下來,忍不住贊嘆,忍不住歡呼,這方是“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我常常慨嘆,五千多年前的先民們何以選擇在此定居,莫不是也被這如畫美景所吸引?現(xiàn)在此地發(fā)掘出疑似北斗九星祭祀?yún)^(qū),先民們可能祭天、祭地、祭豐收。然而,是否有那么一次是如我一樣被這里的勝景所震撼,誤認為是神跡降臨,從而進行祭祀活動呢?
如此美麗迷人又風情萬種的青臺,我們何時才能完全揭開籠罩著你的神秘面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