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姣 張麗 霍永
摘 要:大學生應征入伍是國家國防建設的造血工程,能為部隊提供高素質人才,提高部隊的整體素質。然而當今大學生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特征,對高校征兵工作開展具有不小的挑戰(zhàn),要做好新時期的大學生征兵工作,必須得順應當今大學生的個性特征,轉變政策理念,改變宣傳模式,優(yōu)化成長路徑上順勢而為,促進正版工作的有序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征兵;宣傳工作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參軍入伍是多少有志青年學生的人生夢想,是多少熱血青年學生的遠大追求。投筆從戎,報效國家已經(jīng)成為有志青年緊跟時代潮流的應然選擇。
近年來,我國征兵政策大幅向大學生等高學歷青年傾斜,大學生士兵的融入,不僅優(yōu)化了兵員結構,也有效提升了部隊的信息化作戰(zhàn)水平和戰(zhàn)斗力。為深入推進大學生征兵工作,吸引地方高校有志、有才青年加入到國防建設的隊伍中,中央、地方以及高校出臺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將征兵宣傳作為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以此加強引導。其中,征兵宣傳成為保質高效完成征兵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征兵宣傳的重要意義
征兵宣傳其目的在于為部隊征集優(yōu)質兵員,具體來看,征兵宣傳有3個特點:一是宣傳主體特定且權威;二是征兵宣傳的指向明確、內容特定;三是征兵宣傳有較強的周期性。
征兵宣傳在征兵工作尤其是高校征兵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宣傳國家政策的有效渠道。為吸引高校學生投身軍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高校在校學生或畢業(yè)生通過有效的征兵宣傳更加全面、準確的了解了這些優(yōu)惠政策,解除了參軍入伍與個人發(fā)展的后顧之憂。二是揭秘軍營神秘 “面紗”的有效途徑。軍營對高校學子而言是神圣且神秘的地方,征兵宣傳能夠以一種更直觀、更生動的形式讓高校學子“走近”軍營。三是喚起國民的危機意識的有效方式。和平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新時期大學生,長期的國家安全環(huán)境,社會大眾的國防意識、尚武精神逐漸淡化。通過征兵宣傳,一方面可以引導青年學子樹立危機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喚起青年學生保家衛(wèi)國的熱血情懷。
二、傳統(tǒng)的征兵宣傳方式及存在不足
傳統(tǒng)的征兵宣傳是由兵役機構主導的單向的灌輸式宣傳模式。其特點為:一是時間固定而且短暫,“一陣風”“突擊式”的特點突出;二是缺乏明確的“主攻方向”,因而在內容設計上缺乏針對性,是一種粗放式的宣傳模式;三是以政策宣講、宣傳海報為主,覆蓋范圍有限,宣傳效果不足。
現(xiàn)行的宣傳模式和存在的客觀缺陷,使得征兵宣傳工作難以真正服務于征兵工作,尤其是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征兵工作。而高校學生主體—新時期大學生信息獲取渠道與價值觀的鮮明時代特征,更是使得征兵宣傳的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
三、新時期大學生征兵宣傳工作提出的新思路新挑戰(zhàn)
作為高校征兵工作的主要面向對象,出生、成長于信息時代的新時期大學生外在的行為模式和內在的價值觀都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這就為征兵宣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一)科學運用宣傳媒介
傳統(tǒng)的征兵宣傳通常以擺展板、貼標語的形式,借助于紙質媒介進行信息傳遞。這樣的宣傳途徑無疑是不符合新時期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習慣的。宣傳途徑難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往往導致信息無法準確、及時地傳遞給受眾,從而影響征兵工作的效果。
對于新時期大學生來說,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等新興媒介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青年群體比中老年群體更傾向于使用網(wǎng)絡作為平時了解新聞等信息的渠道。
(二)科學充實宣傳內容
新時期大學生有著強烈的被關注欲,而這種強烈的被關注欲正是新時期大學生的一種普遍心理狀態(tài)。他們主張自我,期望被關注、被認可。目前征兵宣傳的內容設計來看,專門面向新時期大學生的內容設計不多,針對性不強。另外,在大學生中進行的征兵宣傳也缺乏“因人制宜”、分門別類的針對性內容。這樣的征兵宣傳,無法滿足新時期大學生被關注的心理欲求,同時往往也難以吸引其興趣。因而,面向新時期大學生的征兵宣傳工作就面臨著要充實宣傳內容的要求。
(三)創(chuàng)新調整宣傳思路
新時期大學生對于主流文化的認同感淡化,開放和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讓很多新時期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取決于具體的事務。他們更關注工具理性,而不是信仰層面的東西。他們對市場經(jīng)濟負面影響的“免疫力”較差,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中的功利色彩明顯。新時期大學生所反映出的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使得傳統(tǒng)的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主旋律的征兵宣傳難以充分打動他們。因而,在新的形勢下,征兵宣傳必須在彰顯國防意識和責任的基調之下,根據(jù)受眾的口味變化,調整思路,真正吸引新時期大學生投筆從戎,為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四、征兵宣傳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路探析
征兵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征兵宣傳,尤其是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征兵宣傳,必須因時而新,因人而異,因勢而變。
(一)充分利用網(wǎng)絡新媒介
新時期大學生獲取信息途徑的網(wǎng)絡化,給傳統(tǒng)的征兵宣傳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依賴于紅頭文件、做海報、拉條幅、巡回宣講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宣傳形式,不僅難以被新時期大學生認可和接受,還存在著傳播范圍有限,宣傳效果有限等弊端。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媒體宣傳平臺,在信息量和信息深度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再加上新穎的創(chuàng)作、表達形式,更容易吸引受眾,尤其是喜歡新鮮事物的新時期大學生的眼球。當然,要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在征兵宣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必須在對現(xiàn)有新媒體平臺進行梳理整合的基礎上,建立橫向聯(lián)動與縱向協(xié)調的立體式的宣傳模式。要充分發(fā)揮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作用的同時,還要發(fā)掘新時期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接收途徑,如貼吧、空間等。在形式設計上,借助于新媒體平臺的征兵宣傳要增強信息的設計感,讓征兵信息不再枯燥呆板、嚴肅單一,而是具備強烈可視化、可讀化的審美效果,使軍事話語體系中的宣傳思想巧妙融入網(wǎng)絡化民間話語體系當中,真正將征兵信息在百姓視野匯總以立體多維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
(二)充分搞好宣傳總設計
要做好征兵宣傳,必須在內容設計方面充分“迎合”受眾的口味。首先,宣傳內容要特色化,有新意。要轉變陳舊的宣傳模式,修改古板老舊的愛國標語,選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關懷的宣傳標語,通過應征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加深其對于征兵宣傳的印象。其次,宣傳內容要多角度、立體化。除了要拼創(chuàng)意、博眼球,面向新時期大學生的征兵宣傳工作還要做到多角度、立體化宣傳。要根據(jù)宣傳對象和宣傳階段的區(qū)別,制定不同的宣傳內容。另外,在新時期大學生群體中進行征兵宣傳,還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有對征兵政策和相關優(yōu)惠條件的宣傳、解讀,也要有能夠反映軍旅生活的寫實報道。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英雄人物、先進典型以及身邊同學的示范引領作用。另外,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也應該制定不同的征兵宣傳內容和方案。例如,針對在校學生,就應該側重于軍旅生活的宣傳。而針對畢業(yè)年級的學生,則應該注重未來發(fā)展空間等方面的政策宣講。
(三)充分做好思想新引領
征兵宣傳工作,不僅是通過軍旅生活和軍人形象的刻畫宣傳,消除了新時期大學生對于軍隊生活刻板枯燥的印象,同時也能夠激發(fā)青年學生明確正確的價值取向,積極、主動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能夠讓新時期大學生認識到即便是經(jīng)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時期,我們國家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局勢和周邊安全環(huán)境。從而引導其自覺樹立起危機意識,不斷強化國防意識。具體要做到:一是將征兵宣傳工作與高校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充分結合起來,通過鮮活而形象的設計引導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輔之以優(yōu)惠政策的信息共享,避免青年學生趨利避害的功利主義傾向;二是將征兵宣傳工作與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充分結合起來,借助軍事理論課、主題活動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
只有立足于新時期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時代特征,借助于新時期新媒介的時代潮流,將征兵宣傳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融合,搭建立體的宣傳體系,方能真正搞好宣傳,使大學生征兵宣傳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劉素貞.大學生入伍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德育價值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3(15):83-88.
[2] 單永志.大學生入伍對高校國防教育的意義[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9(01):59-61.
[3] 蔣林. 提高政治站位扎實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N].陜西日報,2019-07-16(003).
[4] 丁建安,唐磊.高校征兵工作的調整與適應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6,30(03):114-118.
[5] 王玉.以大學生征兵為切入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4):99-100.
[6] 許峰,呂素香.以大學生征兵為切入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4):94-95.
[7] 賀紀樂,徐路瑤.淺析微媒體中的征兵、招生宣傳的落地性——以微信中的軍校形象傳播為例[J].新聞世界,2015(09):103-104.
作者簡介:吳姣(1988- ),女,漢族,陜西渭南人,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