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
新形勢下,區(qū)域研修呈現出更豐富的樣態(tài)。為了助力青年教師發(fā)展,我們開展了六步研修實踐,即:對接—培訓—磨課—現場—交流—再研。
對接。研修部門負責人和學校教師發(fā)展負責人立足需求,形成研修的整體思路,確定主題、載體、形式,本次研修主題是“指向學生問題解決素養(yǎng)的學習活動設計”。
培訓。先對教師進行本主題的培訓,區(qū)研修員根據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及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作了“指向學生問題解決素養(yǎng)的學習活動設計”的專題講座,并和青年教師進行座談和交流,達成課堂教學設計的共識。
磨課。學校確定數學學科張老師、地理學科魏老師做課,并確定課題;兩位教師分別備課,撰寫教學設計和學生學習活動設計單;研修員、學校教學領導、科研領導、教研組組成備課團隊,相互討論、交流和研討;學科教研員進行課堂試講、分析、修改。
現場。兩位青年教師分別上了一節(jié)數學課《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和一節(jié)地理課《首都北京》。張老師開展“讓學生爭做設計師,為順義公園不規(guī)則的墻角設計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的學習活動,通過前置學習、小組交流、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對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進行探索和證明;魏老師以冬奧會為背景,讓學生結合圖文資料探秘冬奧,開展“分析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作為比賽場地的原因”的學習活動。
交流。針對這兩節(jié)課的真實現場,30余位教師進行了交流,每位教師都要填寫一張學習活動設計單,隨后根據兩位教師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交流如何設計一節(jié)課的活動:一是進一步研討學習活動的元素,輔以設計單加以說明,討論課堂上的這個設計是不是學習活動,學習是否發(fā)生;二是這個學習活動設計針對的是學生學習中哪方面的困難,是否得到了解決,實施中的問題和建議是什么,如何設計更好。
再研。針對課堂教學和學習活動設計的主題,學校教研組再進行討論,修改教學設計和學習活動設計單,拓展到同類課題的教學,參與活動的學校教師也對學習活動設計主題進行改進性討論。
經過上述過程,我們總結了研修的關鍵。一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研修主題。研修內容和研修主體有關系,不同的對象其研修內容也應該有不同和側重。二是要找到一個基于研修的路徑。在課題研究課的準備、完善、總結反思的過程中,要運用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在課題研究課的評課、議課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有憑自己的教學經驗的發(fā)言,還要有依據教育教學理論和科學數據的發(fā)言。三是讓相關的研修持續(xù)發(fā)生。強調研修活動之后的跟進與改進。研修活動的效果和最終體現應該是在活動后一個階段或一段時間內個體進行自身研究的改進狀態(tài),無論是方向、方法,還是成果總結,都應該將研修中的感悟思考應用到研究過程中。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