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甡
教育中,有很多東西可能會左右我們的思考。例如,一些宣傳口號“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再如,某種教育模式、某種教育運動等的沖擊。這些都有可能動搖我們原本合理甚至卓越的教育立場、教育信條、教育理念、教育實踐。
但是,作為校長,切不可隨波逐流、浮躁不安,應靜下心來,潛心思考、研究、實踐。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認為,校長的專業(yè),主要體現(xiàn)在道與術方面。所謂“道”,是指邏輯或價值觀等;所謂“術”,是指方法論。簡單地說,校長的道與術,就是校長做事的邏輯與方法論,就是干事的規(guī)范,即做校長的原則。校長有了工作的原則,就會變得專業(yè),不會被干擾。
我認真梳理和提煉自己多年當校長遵循的原則,共有八條。這八條原則就是我當校長的定力之源,讓我可以安安靜靜地做教育,踏踏實實地推進“好人學校”的探索和建設。
原則一:搶占精神高地、道德高地。
學校是傳播正能量的地方,校長就應該成為能量之源。校長要結合實際,對學校的文化、風氣等進行頂層設計,要筑牢正向價值的陣地堡壘,讓正風正氣成為學校發(fā)展的底氣、師生成長的底色。例如,學校中辦公室充滿著什么樣的文化,是歪風邪氣,還是正風正氣?作為校長,一定要占領精神高地,讓正向風氣主導辦公室文化。再如,我在學校倡導“好人教師”理念,希望通過“好人教師”培養(yǎng)“好人學生”,最終使學校成為“好人學校”。這種“好人精神”,可以引領學校健康發(fā)展、奮進不息。
原則二:部署工作要簡約。
古語云“大道至簡”,意思是復雜事物表象背后的“道”,即原理、核心、動力或基礎等,往往極為簡單。它啟發(fā)我們,要抓住各項工作背后的“道”,這樣才可能在布置工作時刪繁就簡,讓教師抓住工作的核心,避免迷失方向。例如,鼓勵教師參與教科研時,不要把研究說得那么高深莫測,好像是獨立于我們工作實踐的另一個事物一樣,這樣只會讓教師談“研”色變。其實,把問題簡化、具體化,更容易讓教師掌握。
原則三:疑人試著用,看著用,用著看。
中國有句古話:疑人不用。但是,如果校長誰都疑,都不用,那就成了“光桿司令”了。因此,我把它改為:疑人試著用,看著用,用著看。如果對一個人不確定,有質疑,可以看看這個人的思想、情懷等。如果覺得可以,就試著用用,試試他的團隊合作精神,試試他的誠信等。然后,再看他的表現(xiàn),不好的人堅決不用,決不能讓一個切膚之痛變成一個心腹大患,如果還不錯的話,可以用著看。
原則四:民主集中原則。
在學校里,該民主的時候講民主,該集中的時候講集中。學校是一個專業(yè)人說話的地方,因此,如果某個人在專業(yè)上一竅不通,但卻總提意見,這樣的人是沒有資格的,這個時候就要講集中。而教代會是為了聽取廣大教師的意見,改善學校的辦學,促進學校更好地發(fā)展,這個時候就要講民主。因此,學校管理中應恰當利用民主集中原則。
原則五:交往是非原則。
校長不能是個“是非人”,但是校長必須要有是非觀,否則做不了校長。校長耳根太軟不行,有耳無聰、聽不得不同意見也不行。交往是非原則,就是要求校長要有主見、有主張,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不做。我給自己規(guī)定了十個“別”,如別自視清高,別盲目承諾,別輕易求人,別為難別人,等等。
原則六:公平與公正兼顧原則。
學校應該在保障公平的基礎上追求公正,做到公平與公正兼顧。例如,學校的職稱評定,如果完全強調公正,即按照干得如何來評,那老教師可能比不過年輕教師。但是,那些在學校工作了二三十年,為學校的發(fā)展貢獻了大半輩子的老教師,我們也應該照顧到。當然,不能走向極端,否則就會形成所有人熬年頭的不良循環(huán)。所以,不只教育高度,教育進度、教育難度都應該兼顧公平與公正。
原則七:天平與辯證原則。
所謂天平與辨證原則,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倡導的“中庸”。例如,做教育既要深情,又要無情。沒有深情做不了教育,光有深情沒有無情也做不了教育。再如,不要把事情絕對化。在學校里,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不說絕對話,不說“永遠”“絕不”。例如,發(fā)獎金,如果全發(fā),全都一樣,一人200元,那與沒發(fā)的效果是一樣的,甚至還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原則八:三點平衡原則。
作為校長,應該善于運用三點平衡原則,讓自己的工作高質量開展。例如,校長要用好三件武器:大棒、胡蘿卜、喇叭。“大棒”不是用來打人的,它是制度,是紀律,是規(guī)矩,是權威,是用來規(guī)范人的,使人朝著真善美的方向前行?!昂}卜”是精神或物質方面的鼓勵。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員工,我們要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肯定,激勵其繼續(xù)奮勇耕耘。“喇叭”是把事情講清楚,說明白,讓每個人都清清楚楚干工作,明明白白做事情。例如,第二天要舉行一個公開課,提前召開一個會議,跟大家講清楚,誰來講,為什么講,為什么要開展這個活動,讓大家心知肚明。再如,校長要當好三種角色,即泥瓦匠、鐵匠、木匠。有些事情不涉及原則問題,要當好泥瓦匠,和好稀泥,營造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當年級組長、副校長遇到不敢碰的事時,要當好鐵匠,要敢碰硬,化曲為直,攻堅克難;而當遇到有些事情時,還得當好木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看清楚是什么事情,妥善處理法、理、情的關系。
這八條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建設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可以幫助我們在辦學的過程中堅定心中的教育信念,踏踏實實做教育。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