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泉
江蘇省啟東市中醫(yī)院康復科,江蘇啟東 226200
發(fā)生腦中風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其臨床癥狀為感覺異常、感覺減退、感覺缺失,特別是患者中風的發(fā)病急性期[1]。相關報道指出[2],腦中風后,出現感覺障礙的患者高達68%,出現偏身感覺障礙的患者也達到了51%,對患者的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臨床表現看,患者腦中風后,其自身機體的感覺障礙會影響到患者的運動功能,大部分患者的平衡、運動出現障礙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患者感覺障礙導致,因此,對患者感覺障礙的治療效果關系到患者的其他功能改善[3]。針對能夠通過興奮癱瘓側肢體肌肉來避免患肢發(fā)生廢用性猥瑣,對受損部位腦神經也能進行刺激,從而恢復腦神經細胞功能。而閃罐對局部機械性刺激能夠促使局部組織氣體交換變強,令毛細血管擴張及增生,加速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yǎng)狀況及血液循環(huán),具有顯著的興奮機體的作用。本研究將針刺和閃罐兩種治療方法應用于中風患者的治療中,探討針刺聯(lián)合閃罐治療對患者破偏身感覺障礙的治療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2 月~2018 年2 月收治的中風加偏身感覺障礙患者90 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 例,年齡30 ~66 歲,平均(46.8±4.5)歲,病程19d ~1.5 個月,平均(31.8±5.1)d,其中28 例腦出血,17 例腦梗死;研究組45 例,年齡32 ~66歲,平均(47.2±4.8)歲,病程17d ~1.8 個月,平均(35.1±4.8)d,其中29 例腦出血,16 例腦梗死。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腦出血、腦梗塞者;患者年齡30 ~66 歲;患者伴有偏身感覺障礙;患者意識清醒且表達能力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曾患有偏身感覺障礙者;患者精神異常;針刺、拔罐不耐受者;肝、腎、心功能不全者;患有血液類疾病者;依從性較差者。
1.2.1 對照組患者應用單純針刺治療 對患者局部實施常規(guī)消毒,應用無菌針對患者的風池穴、百會穴、感覺區(qū)采取焦氏頭針法進行針灸,焦氏頭針法實施快速捻轉手法,行針5min 后留針40min[4];對患者的太沖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伏兔穴、陽陵泉穴、外關穴、肩髃穴、曲池穴采取常規(guī)針法進行針灸,平補平瀉,常規(guī)針灸留針40min[5];患者每日針灸1 次,共針灸4 周。
1.2.2 研究組患者應用針刺聯(lián)合閃罐治療 患者針刺方法同對照組方法,患者起針后實施閃罐操作,閃罐使用的火罐選取中號玻璃火罐,閃罐操作方法為:使用閃火法將患者的皮膚吸牢,方向由上到下,將火罐移動數次[6]。在患者刺痛、麻木較重的部位,則需要將火罐留罐5 ~10min,然后取罐,患者每天實施閃罐1 次,兩次間隔1 天,共實施10 次[7]。
1.3.1 對兩組患者的感覺障礙進行評估 主要指標為患者感覺障礙綜合評分,次要指標為患者自訴感覺障礙綜合打分。采用感覺障礙評價法(改進Fugl-Meyer 及Lindmark 評價法)進行評價,其中復合感覺積分:0 分最低,6 分最高;深感覺積分:0分最低,16 分最高:淺感覺積分:0 分最低,20 分最高,綜合評分:0 分最低,42 分最高。得分越高患者感覺障礙改善越好[8]。
1.3.2 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痊愈:感覺障礙癥狀,患者自訴基本消失,單項感覺障礙打分≥最高積分的90%,與治療前相比,綜合打分提升至少25 分,且總積分≥40 分;顯效:感覺障礙癥狀,患者自訴有顯著改善,單項感覺障礙打分≥最高積分的70%,與治療前相比,綜合打分提升至少15 分,但總積分<40 分;有效:感覺障礙癥狀,患者自訴癥狀有所減輕,單項感覺障礙打分≥最高積分的50%,與治療前相比,綜合打分提升至少5 分;無效:感覺障礙癥狀,患者自訴無任何改變,單項感覺障礙得分≤最高積分的50%,與治療前相比,綜合得分提升<5 分?;颊咦栽V與積分程度不相符時,改善程度以患者自訴為準。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 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綜合評分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組患者的綜合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復合感覺、深感覺、淺感覺積分均有明顯提升(P <0.05),且研究組患者淺感覺提升程度優(yōu)于復合感覺與深感覺(P <0.05);同時,研究組患者三項改善情況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綜合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綜合評分比較( s,分)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深感覺、淺感覺、復合感覺積分比較(s,分)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深感覺、淺感覺、復合感覺積分比較(s,分)
目前腦中風是對人類健康有著巨大威脅的疾病之一,該類疾病有著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發(fā)病率的巨大風險,腦中風的治療已成為社會、公共衛(wèi)生、醫(yī)學上的嚴峻問題,受到醫(yī)學界的極度重視。臨床腦中風患者的研究中,較多側重于對患者運動障礙、吞咽障礙、語言障礙的研究,而對感覺障礙的研究則相對較少,重視程度較低[9]。偏身感覺障礙患者包含一般感覺障礙和復合感覺障礙,一般感覺由淺感覺、深感覺和復合感覺所組成。淺感覺包括痛覺、溫覺、觸覺;深感覺包括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復合感覺包括實體覺、圖形覺、兩點辨別覺等[10]。偏身感覺障礙發(fā)生的原因多是由于患者腦中風后,出現血腫壓迫或是腦缺血、壞死,對患者的傳導通路和感覺神經中樞造成損害,導致患者發(fā)生感覺異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異常、感覺過敏、感覺減退、感覺缺失等[10]。
患者發(fā)生感覺障礙的病因多種多樣且較為復雜,痛覺過敏、灼熱感、蟻行感、麻木感等為主要表現[11]。伴隨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社會和生活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中風的風險逐漸攀升。中醫(yī)學對感覺障礙的描述多為麻木、不仁,在對感覺障礙的治療中,則多是通經活絡、補氣活血。本次研究,應用的治療方法是針刺聯(lián)合閃罐的療法[12]。感覺障礙患者行針刺針灸,可以對患者的感覺區(qū)帶來較為強烈的刺激,采取捻轉手法,患者頭部感覺區(qū)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從而對頭部絡脈起到針灸瀉實的功效。針刺能夠對患者的絡脈起到疏通的作用,可以調和患者氣血,能夠促使中樞神經產生新的突觸網,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針刺聯(lián)合閃罐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單純應用針刺治療的對照組,且研究組的綜合評分也高于對照組,表明針刺聯(lián)合閃罐可以疏通絡脈,調和氣血,鼓舞正氣,將患者組織的供養(yǎng)調至較高的狀態(tài),對改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有著較大的幫助。
針刺能夠大力收縮神經支配的肌肉,產生只管的收縮動作。此外,針刺還能將神經沖動上傳至腦功能區(qū)及大腦皮質區(qū),對病變周圍腦組織神經細胞進行激活并喚醒,另受損功能得到恢復。而閃罐的主要效應是給予溫熱刺激,具有祛瘀通絡、溫寒補虛的作用,加之閃罐的吸拔次數頻繁,可以促進患者拔罐位置組織發(fā)生被動性運動,達到松弛肌肉痙攣的效果[14]。在感覺障礙較重的部位留罐,可以起到刺絡放血的效果,且閃罐頻繁吸拔帶來的擠壓、摩擦、負壓吸拔對患者肌肉的淺層及皮膚也產生了良性刺激,不但對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起到了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也對患者的肌肉和神經產生了刺激。兩種方法聯(lián)合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有助于加速肢體功能恢復。從復合感覺、深感覺、淺感覺的改善情況看,研究組患者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證明應用聯(lián)合療法,能夠對偏身感覺障礙患者的絡脈起到有效疏通,調和陰陽?;颊呔植拷M織良好的氣體交換,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huán),強化患者的新陳代謝,促進患者機體內的毒素被快速排除,提升患者神經的興奮性,加速感覺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經過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中風患者應用針刺聯(lián)合閃罐對其偏身感覺障礙有較為良好的影響,其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針刺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感覺功能,治療方法同樣操作簡便,用時較少,且成本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