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軒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教學評價是語文課程實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掌握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對做好語文課程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中,針對不同的評價目的,有不同的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和評價內(nèi)容。
關鍵詞:創(chuàng)新 方式 學生 語文
經(jīng)過筆者一段時間的研究與實踐發(fā)現(xiàn), 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接軌核心素養(yǎng)。
一、課堂評價指導性
新課改對教師的角色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合作者;更多的教師從原先的主體地位上退下來,留給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學生得到了更多的自我思考時間,自主學習時間以及展示時間。但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教師就一直站在后面,而是要求教師要學會“垂簾聽政”——關鍵的時候能夠大膽地走進去,用指導性評價助推教學,發(fā)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蘇教版第六冊第19課《放飛蜻蜓》講述了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導他們認識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文章旨在表現(xiàn)陶行知先生的和藹可親以及他的循循善誘。
學生通過閱讀、描述陶先生在課文中的動作和語調(diào),感受到陶先生的善良。但是,如何跟著好的線索走呢?學生如何理解如何跟隨好的線索并感受到它?此時,教師大膽進入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出了幾個問題來指導學生:
同學們陶先生在給孩子們介紹蜻蜓時,問了幾個問題?用()畫出來。
誰能站出來來說一說。指的是學生的讀文。
他為什么不直接命令孩子們放掉蜻蜓呢?
教師相機評價:陶先生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就叫作循循善誘啊。
每一個問題都很簡單,但卻是一步步地引導學生來解決一個最難的問題,學生真實地感受著循循善誘,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教師進行評價,自然就將本課的一個難點巧妙地突破了。
這只是一堂常態(tài)課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當然一定有不足之處,筆者只想通過這樣的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傾吐一下內(nèi)心的感受:如果臨門這一腳不得不由教師來踢得話,請大膽地走過去,留給學生我們語文的精彩!
二、綜合評價過程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建議指出,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過程,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學活動。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應注意收集和積累反映學生語言學習和發(fā)展的信息。成長記錄袋和其他方法可以用來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在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xiàn)中,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評價為主,采取鼓勵性評價,從積極的方面引導學生。
1.結合學校資源進行過程性評價
縱觀現(xiàn)行的語文教學,如果說課堂的聽講、發(fā)言,課后的讀寫作業(yè)是常規(guī)評價,那么與語文相關的實踐活動不就是合適的過程性評價嗎?
筆者所在學校充分利用了上、下午上課前的時間進行晨讀午寫的語文實踐活動,利用中午時間進行閱讀。在此過程中,弱化了答案的標準化,支持了評價的多樣性、個性化,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同時尊重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評價,降低了評價難度,增強了學生相互評價的意愿,提高了學生接受評價的舒適度,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與自我反思。
2.利用視頻記錄進行過程性評價
信息技術手段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實物投影儀,西沃白板軟件已不再是王謝堂前燕,其便捷操作使其得到了眾多一線教師的青睞,尤其是語文的習作教學。比如,蘇教版語文教材三上習作8——寫一個游戲。課上教師帶領學生真正玩游戲,游戲同時用視頻記錄下學生的真實反映。游戲后,將視頻投射到白板之上,學生在歡笑之時間重溫了游戲的過程,關注了當時的行為,探尋了彼時的想法,真實的情景再現(xiàn),真切的感受使得學生有話可說,教師略加引導即突破了習作教學之共性難點——人物細節(jié)描寫。
三、總結評價趣味性
總結性評價注重學習效果,有助于對教學活動做出結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
但當前的總結性評價尤其是傳統(tǒng)學科而評價往往局限于筆試作答,缺乏趣味性,怎么激發(fā)學生對于綜合性評價的興趣,感受多元化的評價,得到更為全面的評價,答案不言而喻,就是引入趣味性的總結性評價。此中評價可借鑒游戲模式,以常見的闖關形式進行。不同的教室設計為不同的關卡,教師與家長皆可成為不同關卡的關住,闖關開始,每個學生會得到任務提示卡片,選擇從不同的闖關入口進場,進行闖關,也就是完成不同學科的任務,朗讀、背誦、計算、書寫、唱跳、運動、問題解決、口語表達、勞動技能……學生在一項項的任務完成中實現(xiàn)闖關的成功,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感受只是運用的必要與快樂,得到自我肯定,感受到綜合性評價的趣味性,也得到了更為公正的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應體現(xiàn)語文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全面檢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注意識字與寫作、閱讀、寫作、口頭交流、綜合學習的有機聯(lián)系。要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合,避免只從知識與技能的角度進行評價。闖關趣味形式的綜合評價,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實現(xiàn)了多學科融合,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014年,教育部制定并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基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組織研究,提出各級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要條件?!碧攸c和批判性能力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