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瀟(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實驗小學 江蘇 常州 213022)
近年來,世界撐竿跳高運動水平飛速提高,男子世界記錄已達到了6.14m這一驚人高度,女子世界記錄也已突破了5m大關。有關研究顯示,導致?lián)胃吞叱煽兊耐伙w猛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撐竿器材的不斷改進。隨著撐竿器材的改進,撐竿跳高的技術隨之改變,出現(xiàn)了新的技術特點,高握點就是現(xiàn)代撐竿跳高的顯著特點之一。在掌握高握點技術中,運動員將要在助跑中獲得更大的水平速度,在撐桿跳的整個技術動作環(huán)節(jié)中,助跑是提供水平速度的最佳途徑。跑是跳的基礎,跳是跑的發(fā)展與結果,跑不好就跳不好,縱觀世界優(yōu)秀撐竿跳高運動員的技術特征,不難發(fā)現(xiàn)助跑作為撐竿跳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撐竿跳高成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撐竿跳高成績與助跑起跳的效果呈正相關。然而,在訓練中,許多運動員過于偏重空中技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地面動作的訓練,往往事倍功半,影響了撐竿跳高水平的提高。導致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運動員對影響撐竿跳高助跑的相關因素缺乏系統(tǒng)的理解,無法進行科學的助跑訓練。依據運動訓練的針對性原則,必須按照訓練的任務、目的、專項特點以及運動員的自身條件來選擇適宜的方法和手段。而在選擇方法、手段之前,必須先分清技術的重點、難點,即撐竿跳高助跑的技術特點及其相關的影響因素。為此,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比法,歸納法,數據統(tǒng)計法,對影響撐竿跳高助跑的相關因素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探討,為撐桿跳高運動員提高助跑水平、提高成績提供訓練依據。
助跑所產生的水平速度是撐桿跳高運動的基礎,助跑速度為起跳提供能量,是優(yōu)秀成績取得的先決條件。目前,能跳5.80m以上的運動員在起跳之前4m的助跑速度在9.5m/s以上,而能跳6m以上的撐桿跳高運動員,起跳前的助跑速度高達9.66m/s。我國撐桿跳運動員梁雪仁在最后4m時的助跑速度只有9.13m/s,他的最好成績是5.55m,與布卡的助跑速度相差0.65m/s。值得注意的是張宏偉,我國優(yōu)秀的撐桿跳運動員跑得更快,甚至比布勃卡100m的速度都快,可是,他們的拿著桿子跑的速度卻沒有布勃卡那么的快,這就可以說明我國的撐桿跳高的運動員對于助跑的利用率很差,應該多加強持桿跑的技術動作的訓練。
提高手持跳桿的位置高度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保證,但要滿足握跳桿的水平高度的要求,還是要提高運動員自身的助跑速度。撐桿跳起跳前的途中跑速度是撐桿跳高運動的基礎,他為起跳提供著能量,是運動員創(chuàng)造好成績的前提。因此,助跑速度的訓練是全世界所有優(yōu)秀撐桿跳運動員非常重視的技術環(huán)節(jié),他們的撐桿跳助跑速度與我國運動員相比,已經到達了相當高的水平層次。
助跑速度的快慢取決于運動員的助跑距離,助跑的距離因運動員個人的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助跑中所能獲得的速度能量也不相同。運動員要想獲得最大的助跑水平速度,必須要有一個適合自身特點的助跑距離。助跑距離的長短應根據運動員的絕對速度水平和運用能力來確定。助跑距離多遠更合理,更適合運動員的自身條件,才能使運動員在最后一步達到最高速度。這是每位教練員在訓練和比賽中非常關注的問題。一般來說,絕對速度水平較高、利用能力不行的撐桿跳高運動員需要相當長的起跳助跑距離,因為這類運動員只有在相當長的助跑距離內才能達到他們相對較高的助跑速度水平。絕對速度不行但利用助跑能力較高的撐桿跳高運動員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吧最高的助跑速度充分的發(fā)揮出來,適當縮短助跑距離。對于這樣的運動員來說,助跑距離過長會使他們的最大助跑速度顯得過早,導致助跑最后階段能量消耗過多,展示出婆老的神經系統(tǒng),減速的狀態(tài)慢慢呈現(xiàn),不利于起跑。由此可見,對比助跑距離是否合適的標準來源于運動員自身在助跑過程中所獲得的最快速度,這個技術分析只能在長年累月的訓練和年復一年的比賽中不斷記錄,并進行分析,以便運動員的調整。此外,撐桿跳運動員的助跑長度也不是一塵不變的,他的變化的標準是該運動員專項水平的變化。這意味著助跑距離不是固定的,它會根據不同的情況而變化。運動員的各技術動作不斷穩(wěn)定、成型,助跑的長度與次數也根據運動員的特點逐步提升。
由上可證,運動員的助跑距離對撐桿跳的助跑速度起關鍵作用。
(1)助跑節(jié)奏是確保助跑速度與助跑姿勢的關鍵。
節(jié)奏指各個部分的強、弱和時間間隔的關系。可把助跑節(jié)奏理解為助跑的準確性、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它不僅可保障運動員在助跑過程中的穩(wěn)定節(jié)奏和動作的規(guī)范化,也可以使運動在助跑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發(fā)展技術動作特點有直接的關系,同時也能幫助運動員在各種比賽、訓練環(huán)境中進行調整以便應付各種比賽。撐桿跳高的助跑節(jié)奏因人而異,運動員從自身技術特點出發(fā),選用適用于自身的技術動作。任何形式的助跑節(jié)奏都是服務于起跳的,都是為了在起跳前獲得盡可能大的可控速度。
(2)后三步撐桿跳高助跑的步幅長度。
一般來說,絕對速度水平較高、利用能力較低的運動員需要較長的助跑距離,因為這類運動員必須在較長的距離內達到最高的速度水平。絕對速度較差但利用能力較強的運動員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充分發(fā)揮最高速度水平,適當縮短助跑距離。對于這樣的運動員來說,助跑距離過長會使他們的最大助跑速度顯得過早,導致助跑最后階段能量消耗過多,神經系統(tǒng)疲勞,呈現(xiàn)減速狀態(tài),不利于起跑。由此可見,衡量助跑距離適宜性的標準是運動員能否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最佳速度水平,這只能在訓練和比賽中反復驗證來確定。此外,運動員助跑距離會隨著訓練水平和專項成績的提高以及絕對速度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在訓練和比賽中應隨時調整。這意味著助跑距離不是固定的,它會根據不同的情況而變化由此可見,運動員助跑距離的確定直接影響撐桿跳高助跑速度。
(3)倒數三步撐桿跳高助跑的速度。
楊雁盛在起飛前最后兩步的平均助跑速度為9.2m/s。與世界上最后的助跑速度的精英男性的撐桿跳運動員,楊雁盛更接近(布勃卡曾是 9.66m/s、W o k o v是9.40m/s、G a t ao l i n是 9.70m/s、 平均的三個9.62m/s),這表明,他的速度能力對高技術水平的影響。但從表2中可以看出,楊艷生每100m后三步的平均速度不是很高,說明水平速度的利用率不高,水平速度的損失較大。助跑速度的大小和水平速度的損失直接關系到后續(xù)動作的質量,影響運動員的成績。根據周鐵敏的研究,助跑倒數第二步的水平速度與成績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根據楊世木的研究,助跑速度與運動成績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因此,最后三次助跑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撐桿跳高的助跑速度。
持竿助跑的開始階段一般持續(xù)4-6步,通過的距離大約6-8m。運動員一般先原地做好握持竿的準備姿勢再起動。握持竿的正確方法包括兩個要點:(1)兩手持竿的握距要根據運動員的自身特點確定,一般略比肩寬為宜,過寬或者過窄,都會影響肌肉力量的發(fā)揮,從而影響助跑速度;(2)助跑起跳時,會產生撐竿的前翻拉力,影響助跑速度,為了克服撐竿的前翻拉力,握桿姿勢應右手虎口向下,五指稍彎曲,手腕稍內翻,自然握竿位于右側髖骨處,此時竿頭與水平面的夾角可達70-80。撐竿重量落在右手上,左手位于胸腹之間,離身體20-25c m處,虎口向上,拖住撐竿,曲肘握住撐竿,肘關節(jié)要低于腕關節(jié),肩膀放松,身體略前傾。起動方式通常有兩種。運動員可保持上述持桿預備姿勢,從原地開始,也可采用墊步、碎步開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個人在撐桿跳高助跑中自我調節(jié)能力來決定的。實踐證明,使用墊步或破碎步相對于速度能力較差的運動員來說是不比較不利的,因為速度能力差的運動員無法第一時間調動肌肉的運動,從而使其快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這樣很容易引起肌體的緊張,不利于運動員技術動作的進步;而這類運動員一般不能滿足較長距離助跑的需要,采用墊步或破碎步起跑可以使速度較差的運動員盡可能的調動肌肉進入快速工作狀態(tài)。一旦進入正式起跑,就能獲得相當的的助跑速度,這有利于速度的發(fā)展,進入中跑,縮短助跑距離。
在保證起跑技術的基礎上,過渡到途中跑階段,進入途中跑后,隨著跑速的增加,運動員應逐漸抬起上體,并同時下降竿頭。如果在這一階段不在助跑中逐漸抬起上體,盡量抬大腿和保持高重心姿勢,同時加大跑的步幅、步頻。就會因為隨著跑速的增加,以及竿頭的下降會讓撐竿的前翻拉力逐漸增大,容易造成身體過于前傾,影響途中跑的速度。
途中跑逐漸過渡到加速助跑與插穴起跳階段。這是全程助跑中最關鍵的一個階段,對起跳效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該段一般是4-6步構成,是全助跑速度最快的一段。每個運動員特點不同、能力不同,所以在該段所能達到的速度也不同,但一般的速度在9.5-10m/s之間 。這一階段的任務是保持高速助跑和準備起跳的插入點。在這個階段的過程,有必要保持高重心,并在穩(wěn)步加速的條件下,步幅仍基本持平,在這之前的節(jié)奏可以明顯加快,當桿與水平面呈約30°-45°時,桿的前拉力達到最大值。如果運動員抱桿技術不正確或上肢力量較差,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肩后,現(xiàn)在助跑向后運動,導致助跑速度下降。因此,在該階段應更加注重持竿姿勢,加強左手對撐竿的上托力量,兩肩稍向前壓,略收腹閉氣避免撐竿左右晃動;在逆風或側風時,還應特別注意左手的控竿能力,以保證能在高速情況下順利起跳。
從這些分析中可得,運動員在助跑中持桿跑技術的差異將對助跑速度起關鍵性作用。
(1)運動員的速度素質是影響撐竿跳高的助跑速度的重要因素;
(2)運動員助跑距離的確定,直接影響撐竿跳高的助跑速度發(fā)揮發(fā)揮;
(3)運動員最后三步助跑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撐竿跳高的助跑速度;
(4)運動員在助跑中持桿跑技術的差異將對助跑速度起關鍵性作用。
(1)強化運動員速度的訓練;
(2)根據運動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助跑長度;
(3)加強運動員最后三步助跑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
(4)根據自身助跑的習慣,確定正確的持竿助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