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廷淦,倪燁韌,高 瑞
(包頭市中心醫(yī)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40)
調(diào)強放射治療(IMRT)為一類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式,而容積旋轉(zhuǎn)調(diào)強放射治療 (VMAT)為一類新式IMRT的實現(xiàn)方法,和既往的IMRT相比,VMAT經(jīng)過單個或者多個可變弧形射線出束時針對機架的旋轉(zhuǎn)速率以及MLC 葉片的形狀和加速器的出束劑量率實現(xiàn)連續(xù)變化。使用弧形野許多個角度,對于瘤體開展聚焦照射[1]。就理論上而言,其可令靶區(qū)取得更科學的劑量分布繼而降低四周組織照射劑量。本文對鼻咽癌VMAT與IMRT計劃的劑量學進行分析探究,現(xiàn)將具體結(jié)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間經(jīng)穿刺活檢確診的鼻咽癌放療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男性30例,女性12例。中位年齡為53.5歲。
(1)受試者仰臥位,頭枕加頭頸肩熱塑面膜完成固定,開展體位標記,開展螺旋CT掃描,具體范圍為頭頂至隆突位置,層厚為3 mm的CT圖像傳送到Pinnacle3 10.0計劃系統(tǒng)。
(2)靶區(qū)以及危險區(qū)域勾畫
在計劃系統(tǒng)中將CT圖像與MRI圖像融合,從融合圖像中逐層勾畫出鼻咽部以及頸部轉(zhuǎn)移的淋巴結(jié)腫瘤區(qū)域、亞臨床靶區(qū)與高危淋巴引流區(qū)和預(yù)防性照射的淋巴結(jié)引流區(qū)域及其他正常器官。按照相關(guān)要求外擴計劃靶區(qū),將其定義成為PGTVnx、GTVrpn、GTVnd、PTV1及PTV2。
(3)治療計劃和具體設(shè)計
本實驗病患均使用6MV-X同步加量強調(diào)照射技術(shù),計劃靶體積處方劑量設(shè)定為PGTVnx:73.92Gy/2.24Gy/33F、GTVrpn:73.92Gy/2.24Gy/33F、GTVnd:69.96Gy/2.12Gy/33F、PTV1: 60.06Gy/1.82Gy/33F、低危區(qū)PTV2:50.96Gy/1.82Gy/28F。
針對42名患者設(shè)計出9個固定野IMRT(SIEMENSPRIMUS_M與ELEKTA-Infinity加速器均有)以及雙全弧VMAT(ELEKTA-Infinity加速器)計劃,IMRT采用9野均分(CW200°起始),IMRT計劃準直器和治療床的角度都是0°,VMAT計劃治療床為0°,先逆時針準直器350°一圈,后順時針準直器10°一圈,以上兩種計劃設(shè)計方式的劑量約束條件以及優(yōu)化參數(shù)相同,后使用靶區(qū)平均劑量相等歸一的方法,要求95%的靶區(qū)體積應(yīng)當不低于相應(yīng)的處方劑量要求。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shù)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42例受試者兩類計劃劑量分布、正常組織受量均符合臨床處方劑量要求,經(jīng)DVH圖證實,VMAT計劃比IMRT計劃靶區(qū)劑量(冷點、熱點、平均劑量)適形度好。
IMRT及VMAT計劃相關(guān)區(qū)域最高以及最低劑量和HI相差并不高,但值得說明的是,VMAT計劃的PGTVnx、GTVrpn、GTVnd、PTV1及PTV2平均劑量明顯較低,計劃靶中的靶區(qū)CI明顯更高,P<0.05。
VMAT計靶區(qū)外正常組織B-P劑量受照劑量V5以及V10明顯比IMRT計劃值高,P>0.05.而V20、V30、V40、V50、Dmean(此幾項為腮腺甲狀腺等器官)及Dmax、Mu明顯比IMRT計劃相關(guān)劑量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IMRT 和VMAT計劃平均Mu差異明顯,其值分別是741±92以及636±63,VMAT平均Mu降低15.3%。VMAT雙弧平均時長為2.0~3.0 min,IMRT(最多65子野)平均治療時長為7.0~9.0 min,VMAT明顯比IMRT平均治療時間降低68.9%。
表1 兩種計劃正常組織劑量學比較情況(±s)
表1 兩種計劃正常組織劑量學比較情況(±s)
參數(shù)情況 I M R T V M A T t P V 5 5 8.5 2±1 4.2 5 5 7.5 1±1 5.2 4 -1.2 5 4 >0.0 5 V 1 0 4 8.5 2±1 5.2 6 5 0.2 6±1 5.2 4 -1.5 5 2 >0.0 5 V 2 0 3 7.5 2±1 2.5 2 3 8.5 2±1 2.6 2 4.0 0 2 <0.0 5 V 3 0 2 7.5 2±1 0.3 6 2 5.2 6±8.5 2 5.4 4 8 <0.0 5 V 4 0 1 5.2 9±7.3 6 1 3.2 4±5.1 4 4.2 6 4 <0.0 5 V 5 0 6.0 5±2.8 5 4.8 1±1.7 7 4.8 5 5 <0.0 5 D m a x晶體(G y) 7.8 5±0.4 7 6.9 3±0.3 5 3.8 7 9 <0.0 5 D m a x脊髓(G y) 3 8.8 7±1.5 5 3 6.2 5±1.7 8 4.3 6 2 <0.0 5 D m a x腦干(G y) 5 2.8 4±1.9 5 5 1.0 3±1.6 2 4.0 8 1 <0.0 5 D m a x視神經(jīng)(G y) 5 3.1 2±1.0 8 5 1.4 8±0.9 4 4.6 1 3 <0.0 5 D m e a n(G y) 1 7.5 6±5.1 7 1 6.2 8±4.2 8 5.2 9 1 <0.0 5 M u值 7 4 1±9 2 6 3 3±6 3 6.2 5 1 <0.0 5
有文獻證實[2],對于頭頸部腫瘤者,VMAT與7~9野IMRT計劃結(jié)果對比分析,計劃靶區(qū)劑量范疇及適形性相似,VMAT比IMRT計劃的OAR體積劑量、平均劑量明顯降低,OAR最大點劑量顯著下降。
本實驗結(jié)果證實:42例鼻咽癌IMRT和VMAT計劃結(jié)果比較證實:靶區(qū)劑量分布能夠全面滿足臨床治療要求,但值得說明的是,VMAT劑量的適形度比IMRT計劃靶區(qū)劑量分布更滿足用于臨床治療的要求[3]。值得注意的是,VMAT計劃靶區(qū)劑量的適應(yīng)度明顯比IMRT要好,在VMAT計劃中大幅降低晶體、視神經(jīng)、視交叉、脊髓及腦干高劑量點,針對上述重要的OAR有更好保護效果。和常規(guī)IMRT 相比較來講,VMAT的優(yōu)點還能提升工作效率,其具體表現(xiàn)在總Mu和總治療時間方面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