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可兒,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近些年來,虐待兒童的現象頻繁發(fā)生,這種行為不僅造成了兒童身體上的傷害,同時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陰影,甚至影響孩子的一一生。虐童現象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雖然說我國兒童受虐不是一種流行病,但是相關研究顯示,兒童受虐的現象在我國不容樂觀。如前段時間的紅黃藍事件,攜程親子園事件,貴州的玲玲被父母施酷刑折磨,用火鉗烙傷小玲玲;上海一名四歲的孩子被父母毒打后,滿身傷痕離開了人世;寧波小男孩和他姐姐遭親生父親毒打,滿身是血,頭皮脫落,遍體鱗傷;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們屢見不鮮,由此可見我國的兒童虐待的狀況不容忽視。
第一,父母封建錯誤的觀念。我國人一貫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很多人乃至堅持以為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能夠恣意處置。在這些人的思維里,孩子是自己的,我想打就打,想罵就罵,別人一律管不著。
虐童爸爸媽媽八成生存壓力大。虐童案中的家長八成來自于農村或城市農民工等低收入集體,他們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受虐兒童多為女孩。如果有心,你會發(fā)現這些家庭虐童工作中,受害者多為女孩。一些家長重男輕女思維特別嚴重,往常對兒子各樣心愛,對女兒卻各樣看不順眼,略微有點不順就拿孩子出氣。
虐童家長法律意識淡薄。虐童中的涉案爸爸媽媽大多沒念過什么書,法律意識淡薄,更不懂爸爸媽媽對子女的監(jiān)護權到底意味著什么。
施暴家長大多關系緊張。由于夫妻關系發(fā)作惡變,有些家長就拿孩子作為挾制、報復對方的東西。同時,單親父母和繼父母也屬于較有可能虐待子女的高危人群。
第一,根據社會學者古德的研究,在家庭成員的紛爭、問題排解過程中,暴力乃是一合法的資源。在中國,大部分家長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認為自己的孩子如何管理都是正確的,這種觀念,正是兒童遭遇家庭虐待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周圍人的沉默等于慫恿其實大多數的家庭虐童工作并不是偶爾發(fā)作的,而是一個長時間的、繼續(xù)的施暴進程。面臨家暴,有些家族要么習以為常,要么由于懼怕離婚所以不敢吱聲,乃至懼怕愛人遷怒于自己而選擇緘默沉靜。我國人一貫奉行“少管閑事”的處事之道,無形中令施暴者將優(yōu)待孩子演變成習以為常的常常的行為。
第三,師資匱乏、學校管理不嚴格。虐童老師生活工作壓力大,收入低,地位低普遍患有心理障礙,由于師資匱乏,部分幼師道德素質有待提高。我國托幼、學前教育無論辦學還是監(jiān)管都有不少“短板”。
第一,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提升。在應對家庭虐待方面,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在西方國家,幼兒園和中小學都開設如何應對虐待行為的相關課程,這一點非常值得中國借鑒和學習。我們也應該在學校教育中,教育孩子哪些行為是虐待行為、發(fā)生虐待事件如何應對等,從而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從源頭上預防和制止兒童虐待事件的發(fā)生。
第二,做好親職教育訓練。也就是說讓準父母們知道為人父母的權利與義務、讓他們心理上有所準備,如此才不至于因初為父母而慌了手腳。這其中還可以教他們發(fā)泄憤怒的適當方式以及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這樣一來,他們就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突來的情緒變化。
西方國家處理虐待兒童行為的經驗是,通過當事人調解及防虐兒童服務部的協(xié)助來解決此類問題。美國從1964年起設立了家庭服務部來制止和預防兒童虐待行為。而荷蘭則從1972年起在全國設立了保健醫(yī)生制度,并規(guī)定保健醫(yī)生有權參與兒童虐待的案件④。這些都是值得中國借鑒的經驗。
在中國傳統(tǒng)的父權文化影響下,要想改變人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是非常困難的,也需要一段時間。我們只有采取多種方式,從各個方面宣傳正能量,告知人們如何尊重兒童權益,當面對虐待事件如何積極阻止,如何更好地在平等狀態(tài)下教育孩子等,而當這種觀念主流化時,兒童虐待才有可能從根源上減少。
中國目前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但缺少成系統(tǒng)的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就目前而言,中國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法律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立法,加強民眾的道德教育,提升社會成員的公德心,當社會上出現虐待兒童事件發(fā)生時,能夠及時地勸解和阻止事件的發(fā)生。政府亟需制定法律規(guī)范教師管理行為及規(guī)范學校管理具體內容,明確規(guī)定違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對違反者給予相應的法律處罰,情節(jié)嚴重者考慮從重處罰以發(fā)揮法律威懾力。
要形成正確的教師教學管理,應當從影響行為的根源著手,降低組織權威性同時提高教師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降低組織的權威性,需要建立標準化教學管理內容,明確教師的管理權限,一旦超越管理權限將會受到組織的嚴厲懲罰。開展心理減壓輔導,對處于適應期的教師給予心理關懷和輔導,建立相互監(jiān)督制度,將虐待行為及心理扼殺在萌芽之中。
虐待兒童作為當前的熱點問題,對社會的危害和道德的損毀有嚴重的影響,應當受到相關立法部門的高度重視。我國應當充分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取長補短,輔之以中國社會實踐,制定出在我國有實踐意義的規(guī)范措施,減少虐待兒童現象的出現,為兒童成長營造良好而和諧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