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陽,錢 盈,曾向往,董 濤
(湖北省城建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430051)
人行橋在滿足通行功能的前提下應具有良好的美觀性,不管是建設單位還是普通民眾都對人行橋的美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著名景點少不了人行橋的影子,例如昆明湖上十七孔橋、倫敦泰晤士河千禧橋。人行橋已成為建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已超過其本身的交通功能。本文以黃石奧體中心中央人行景觀橋為例,介紹城市人行橋景觀的打造與設計,供同行參考。
黃石奧體中心中央人行景觀橋(以下簡稱“中央人行景觀橋”)位于黃石奧體中心,起于奧林匹克運動館區(qū),南連奧體公園,中間跨越大冶湖支流。中央人行景觀橋為分離式雙幅橋,左、右幅跨徑布置均為(4×40+3×40)m,且呈大半徑圓弧對稱布置,上部結構為雙幅曲線鋼箱梁加空間拱造型,橋墩為花瓶墩接承臺樁基。該橋于2019年5月竣工通過驗收。
如圖1所示,作為湖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的比賽場地,黃石奧體中心人行景觀橋與主體育館、全民健身游泳館“三位一體”,共同構成了黃石奧體中心的標志性建筑。該橋為分離式曲線梁拱組合鋼橋,兩幅橋之間通過橫向連接系連接,橋梁外側空間鋼管拱與主梁構成組合。其流暢大氣的造型與運動健兒的蓬勃朝氣相呼應,在滿足行人通行功能的同時為其提供觀賞美景、休閑娛樂的平臺。
圖1 中央人行景觀橋?qū)嵕?/p>
(1)橋梁結構設計基準期:100 a。
(2)設計使用年限:100 a。
(3)橋梁結構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4)人群荷載:約3.75 kN/m2。
(5)設計基本風速:20.2m/s。
(6)溫度變化:-9~46℃。
(7)抗震設防標準: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對應基本烈度6度,抗震按丁類設防,抗震措施按6度設防。
(8)通航標準:無通航要求,但需考慮游船通行,預留2.5m凈空高度。
根據(jù)奧體中心總體規(guī)劃設計方案,中央人行景觀橋分為左、右雙幅實施,單幅橋軸線平面均為2 000m半徑的圓弧,雙幅橋關于奧體中心景觀軸對稱,雙幅橋在順橋向的中心處距離最近,為15m。
橋址處大冶湖支流寬約130m,水深2.5~3m,無通航要求,水中可立墩。
橋梁橫斷面布置為0.15m(人行欄桿)+3.35m(人行道)+3.35m(非機動車道)+0.15m(人行欄桿)=7m。
該橋分為兩聯(lián),第一聯(lián)為4×40 m,第二聯(lián)為3×40m。
如圖2、圖3所示,該橋造型的獨特與美觀主要通過平面與立面的線形組合來表現(xiàn):
(1)左、右幅橋梁主梁軸線的平面由半徑為2 000m的圓曲線沿景觀軸對稱布置,雙圓弧在圓弧中點處距離最近。
(2)空間拱設置于主梁外側,立面圓弧投影矢高為10m,立面圓弧起于橋梁起、終點,圓弧半徑為957.2m,空間拱與主梁之間采用漸變式圓形鋼管連接。
(3)雙幅橋之間采用橫向連接系交叉連接,橫撐與空間拱立柱一一對應。
圖2 中央人行景觀橋側面實景
圖3 中央人行景觀橋橋下透視實景
橋梁標準斷面如圖4所示。
圖4 橋梁標準斷面圖(單位:cm)
2.4.1 主梁
主梁結構均采用全焊鋼箱梁,為等高度單箱雙室倒梯形箱梁截面,主梁截面梁高1 800mm,箱梁頂寬7 000mm,底寬4 700mm。鋼箱梁頂面鋼板厚14mm,順橋向布置間距為300mm的縱肋,組成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箱梁底板厚14mm,縱肋間距為300mm。箱梁設兩道外腹板及一道中腹板,外腹板厚16 mm,中腹板厚12 mm。橫隔板間距2 000mm,厚12mm。
2.4.2 橫向連接系設計
橫向連接系桿件采用H型鋼,高772mm,翼緣寬為440mm,腹板厚10mm,翼緣厚12mm。橫向連接采用三角撐,與主梁采用高強螺栓連接。
2.4.3 空間拱設計
2.4.4 下部結構
主橋橋墩采用花瓶墩接承臺樁基,連續(xù)墩墩頂、墩底在順橋向的寬度均為1.2m,墩頂橫橋向?qū)?.7m,墩底為1.5m;過渡墩墩頂順橋向?qū)?.0m,橫橋向?qū)?.7m,墩底順橋向?qū)?.2m,橫橋向?qū)?.5m。墩身截面為矩形,采用半徑為0.15m圓弧倒角。橋墩承臺高1.5m,接兩根直徑為1.0m鉆孔灌注樁,樁中心距為2.5m。
2.4.5 坡道設計
主橋與地面之間采用坡道銜接,坡道上端與鋼箱梁槽口處采用支座連接,下端與坡臺臺帽亦采用支座連接,中間設置坡道橋墩支撐坡道,坡道的坡率為1∶5,坡道分為兩段,中間設置2m寬的休息平臺。
橋梁采用“先梁后空間拱”的施工方法,即先進行主梁和橫向連接系的節(jié)段吊裝與焊接,搭設支架完成空間拱吊裝與立柱的焊接,再將立柱與主梁焊接,最后施工橋面及附屬結構,完成橋梁主體結構施工。
該橋的結構體系實質(zhì)為連續(xù)鋼箱梁,空間拱僅承受自身重力、溫度作用與風荷載,橋梁整體計算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軟件,主梁、橫向連接系、空間拱、立柱均采用梁單元。
3.2.1 橋梁應力計算
橋梁的靜力計算考慮結構自重、人群荷載、風荷載、整體升降溫、空間拱局部升降溫、主梁梯度溫度(按英標BS5400計算)、基礎不均勻沉降。橋梁的主梁、橫向連接系、空間拱、立柱在基本組合下應力計算結果如圖5、圖6所示。
圖5 第一聯(lián)基本組合應力包絡圖(單位:MPa)
圖6 第二聯(lián)基本組合應力包絡圖(單位:MPa)
根據(jù)應力計算結果,主梁最大應力為63.3MPa,橫向連接系最大應力為63.8 MPa,空間拱最大應力為42.3 MPa,立柱最大應力為127.3 MPa,應力均小于275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3.2.2 橋梁剛度計算
在人群荷載的作用下,主梁的最大撓度發(fā)生在第二聯(lián)第三跨跨中,為8.1mm,滿足《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guī)范》(JTG D64—2015) 中不大于L/500=80mm的要求,結構剛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見圖7、圖8)。
圖7 第一聯(lián)活載作用下最大位移(單位:mm)
圖8 第二聯(lián)活載作用下最大位移(單位:mm)
將橋梁自重與二期恒載轉(zhuǎn)化為質(zhì)量,進行特征值分析,其中第一聯(lián)首階豎向自振頻率最低,為3.06 Hz,大于3 Hz,滿足規(guī)范要求(見圖9、圖10)。
圖9 第一聯(lián)首階豎向自振振型
圖10 第一聯(lián)首階豎向自振振型
由橋梁應力計算結果可知,立柱的柱腳應力最大,為此對立柱與主梁連接部位進行細部分析,其結構構造如圖11所示。
圖11 立柱與主梁連接處構造(單位:mm)
為了探明該節(jié)點內(nèi)部的受力情況,采用空間有限元程序用板單元模擬,在最不利荷載組合的工況下,得到如下結果:
(1)在立柱與主梁交界面應力集中,最大有效應力為143.7MPa,箱內(nèi)隔板的應力在65~90MPa(見圖12)。
圖12 細部標準組合有效應力(單位:MPa)
(2)在立柱與主梁交界面最大剪應力為60MPa左右,箱內(nèi)隔板的剪應力在30~50MPa(見圖13)。
圖13 細部標準組合最大剪應力(單位:MPa)
綜上,該節(jié)點正應力、剪應力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該工程橋址處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抗震按丁類設防,抗震措施按6度設計。
具體的抗震措施為支座采用拉索抗震防落梁支座,支座墊石控制在10 cm之內(nèi),梁端與蓋梁邊緣的長度滿足《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CJJ 166—2011)相關要求。
中央人行景觀橋造型大氣、線形優(yōu)美。該橋采用“天際線”空間拱造型,有別具一格的景觀效果。其結構形式以連續(xù)鋼箱梁為主體,橫向連接系連接左、右幅主梁,通過立柱支撐空間拱。不同于常規(guī)的景觀橋,其施工簡便、造型別致、性價比高,具備在工程界得到越來越多推廣與應用的潛質(zhì)。本文以黃石奧體中心中央人行景觀橋為背景,簡單闡述了該橋的景觀造型構思、結構實現(xiàn)思路及理論計算方法,為類似工程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