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盼 王學成 朱長華 趙 雪 姜慧玲
(山東省濟南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250316)
番茄是山東省蔬菜主栽種類之一,生產(chǎn)中均采用育苗移栽,因此秧苗質(zhì)量直接影響番茄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為培養(yǎng)優(yōu)質(zhì)的番茄幼苗,我們于2019 年開展了不同溫度對番茄育苗影響的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的育苗溫度條件。
供試番茄品種為金鵬1 號;肥料為卡丹露(20-20-20+TE 平衡營養(yǎng)型,水溶性),由依露達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產(chǎn);育苗基質(zhì)為TS3 栽培介質(zhì)(克萊斯曼莎露公司生產(chǎn))、東北蛭石、東北珍珠巖(直徑1~3 mm);育苗容器為105孔聚乙烯穴盤。
試驗于2019年4月26日~5月26日設在山東省濟南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實驗室光照培養(yǎng)箱中。播種前先將番茄種子放在培養(yǎng)皿中催芽,待芽長1 mm 左右時放入8 ℃冷藏箱中貯存,當出芽種子達到足夠數(shù)量時播種于穴盤內(nèi)。將TS3 栽培介質(zhì)、東北蛭石、東北珍珠巖按體積比6∶3∶1 配制成育苗基質(zhì),裝入穴盤內(nèi)。試驗設5 個溫度處理,分別為白天20.0 ℃、22.5 ℃、25.0 ℃、27.5 ℃、30.0 ℃,夜間溫度均低于白天10 ℃。每處理6 個育苗穴盤,放于網(wǎng)格方盤中。另外,每個處理設2 種覆蓋料,分別為蛭石、珍珠巖,每種覆蓋材料3 個穴盤?;|(zhì)濕度為60%;以每天6時和18時為晝夜分界點,設定光照強度為白天最大光強20 000 Lx、夜間無光照。番茄心葉露出前噴施70 mg/L卡丹露溶液,心葉露出后噴施100 mg/L卡丹露溶液,溶液pH值為7.00。
測定不同時期各處理番茄幼苗株高(莖基部至生長點)、莖粗(莖基部向上1 cm)、最大葉長和葉寬、地上部鮮重、地下部鮮重,并計算幼苗根冠比(R/T)。
根冠比(R/T)=植株地下部鮮重/植株地上部鮮重
不同溫度對番茄幼苗生育期和根冠比的影響見表1。
由表1 可知,不同溫度處理番茄幼苗各時期的出葉天數(shù)總體上隨溫度升高而縮短。長出第1 片葉,25.0 ℃、27.5 ℃和30.0 ℃處理均需5 d,22.5 ℃處理需6 d,20.0 ℃處理需7 d;長至1葉1心,27.5 ℃和30.0 ℃處理均需7 d,22.5 ℃和25.0 ℃處理均需8 d,20.0 ℃處理需9 d;長至2葉1心,27.5 ℃和30.0 ℃處理均需13 d,其他處理隨溫度的下降所需天數(shù)逐漸增加;長至3葉1心和4葉1心,番茄幼苗所需天數(shù)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基本上每降低1 ℃,出葉天數(shù)增加1 d。
表1 各處理番茄幼苗的生育期和根冠比
番茄幼苗長有2葉1心時,20.0 ℃處理的根冠比最大;3葉1心時,22.5 ℃處理的根冠比最大;4葉1心時,呈現(xiàn)出較明顯的規(guī)律,即溫度越低根冠比越大。
不同溫度對番茄植株生長的影響見表2。
表2 各處理番茄植株的長勢
由表2 可知,不同溫度對番茄植株生長影響較大。在20.0~27.5 ℃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的升高株高越來越高,30.0 ℃處理株高則低于27.5 ℃處理;番茄幼苗的莖粗隨溫度升高而增加,30.0 ℃處理莖粗最粗(4.25 mm),20.0 ℃處理莖粗最細(3.48 mm);在20.0~27.5 ℃范圍內(nèi),番茄最大葉長隨溫度升高而增加,30.0 ℃處理則不再增加,25.0 ℃和27.5 ℃處理差異不大;20.0 ℃處理番茄最大葉寬最窄,22.5 ℃和25.0 ℃處理差異不明顯,27.5 ℃處理最寬,30.0 ℃處理葉寬不再增加;在20.0~27.5 ℃范圍內(nèi),單株重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27.5 ℃處理最重(6.97 g),但與30.0 ℃處理差別不大。
不同溫度條件下,番茄秧苗生長差異明顯。在20.0~30.0 ℃范圍內(nèi),溫度越高,成苗時間越短,根冠比越小;在20.0~27.5 ℃范圍內(nèi),單株重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株高在27.5 ℃條件下最高,莖粗在30.0 ℃條件下最粗。由此可見,番茄秧苗1葉1心前溫度宜控制在25.0 ℃,之后溫度保持27.5~30.0 ℃,番茄成苗快,幼苗綜合質(zhì)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