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中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永固鄉(xiāng)西吉小學,山西 臨汾 041500)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數(shù)學課本中內容的講解和教師本位,忽視了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學的效果如何,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將自己的主體性發(fā)揮出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現(xiàn)出來,讓學習和課堂充滿樂趣,并且讓學生原來錯誤的學習模式得以合理、正確的轉換。
根據(jù)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之前都是在課堂中考慮怎樣把課本中的知識點教授給學生,而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種方式。如講課之前,會對一個新知點考慮“先引出什么內容,再引出什么內容以及最后怎么結合起來講給學生”,教師要把這種以教師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換為以學生怎么學為中心。以學生怎樣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老師教授的知識內容中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理解方式以及對未知新鮮事物的不斷探究,學生在課堂中不是完全依照老師的教學模式,而是主動學習,主動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思想轉換具有關鍵地位。只有教師意識到這種模式教學的意義所在并正確地轉換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顯現(xiàn)出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起來的課堂模式,才有存在的意義。同樣,學生在之后的新知識學習中就不會只依靠教師怎么講,思路只局限在教師的教學順序上,他們知道在遇到新的問題時怎么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這樣也就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總結,在講課過程中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而學生作為學生中的一個整體又是有所區(qū)別的,不同的學生在新知識上的學習效果會因教師的上課方式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擇取最優(yōu)辦法才是可取的。
例如老師在一堂課授課中采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生通過小組之間互相合作的方式學習新知識,并在小組之間進行理解探討。通過小組成員探討,教師就新知識提出問題,讓每組成員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路,并讓組間成員進行判斷分析。
譬如教師出一道應用題,“在某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中共有50人參與,并且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的2/3,問:女生有多少人?”教師給學生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組間交流,找出不同的解題法。學生會提出不同的解法:第一種是涉及分數(shù)的解題思路,把整體人數(shù)簡化為單位1,那么女生的人數(shù)就是整體的2/(3+2),列出式子50×2/(3+2)=20(人);第二種是涉及乘法的方法,把女生人數(shù)當作一倍的量,則男生就是女生的3/2倍,列出式子50÷(1+3/2)=20(人);第三種涉及按比例計算,志愿者總人數(shù)為50,將女生是男生的2/3轉換為男女比例為3:2,列出式子,50×2/5=20(人)。根據(jù)學生想到的解題方法,教師可以明了學生對所學過內容的運用程度和熟練程度,并且總結出這種學習方法的效果來決定是否適合學生,是否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相同的,探究式學習就是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地位與學生持平,融入學生的群體中去,讓學生與老師能夠共同溝通交流,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和想法,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最大潛能。教師總結出學生學習效果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方法,既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出來,也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會有大大小小的壓力,遇到各種問題,從而產生厭倦、恐懼等心理。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時更要注重這些問題,對于學不進去的學生來說,數(shù)學是無聊枯燥、難以理解的,在教學過程中應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給予合適的、正確的評價。教師在教學中和與學生的相處中要多發(fā)現(xiàn)和總結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依據(jù)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對應的鼓勵和指導。對于那些對數(shù)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要多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并對學生取得的小進步積極鼓勵,讓學生能夠更加有自信心和上進心。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此來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優(yōu)、缺點,從而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并且改正自身缺點。幫助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再次探究,讓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運用學過的知識。
例如在講解“多邊形的面積”時,一般學生見到不規(guī)則的圖形時會不知如何計算其面積,教師可以稍微提示學生進行分割計算,之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動手計算。一段時間之后,就這個問題分析學生的解題思路,并讓學生之間進行判斷。學生在學過一些特殊多邊形,像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后,可以把多邊形分割成自己認為容易計算的小多邊形。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要根據(jù)學生的相應情況給予正確性評價,如“想法很新穎”“非常棒”“再深一步思考思考就更好了”等等。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讓所有學生都能學到最合適的解題思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積極糾正。在這種課堂中,正確性的教師評價和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上進心,并加強了學生自主進行問題剖析和解決的能力。
總之,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還是要依靠教師正確的引導,堅持在課堂中以學生為本,給學生更多自我發(fā)展、自主動腦的機會,將學生與老師融合在一起進行課堂交流,全面發(fā)揮出學生的潛力,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得到更好、更符合當代社會要求的教育,同時也能夠在思維方面更加健全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