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晴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紫荊關學區(qū)中心校,河北 保定 074200)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變革,實現對學生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的雙重目標,最終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于人生發(fā)展和學習的重要時期小學就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陣地。在小學教學中語文什么時候都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讓小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已經成為每一位小學教師的共識。
新課程改革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要求改變傳統教學中語文課堂教學“一言堂”的教學形式和現狀,轉變應試教育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個性。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讓新課程改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地生根呢?下面我就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認識。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學習受到興趣的影響非常大。小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進行學習。為了讓小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教師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興趣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營造學生樂學、愛學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下自主參與到學習中。為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鮮活,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我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前精心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并且在導入新課時,采用了故事導入的方法再配以這些生動形象的圖片,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學習興趣濃厚。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經過我精心設計和準備的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了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故事引入學生很容易入情入境,發(fā)揮想象,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感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多方面的刺激,讓學生多方面感受,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受和對知識的印象。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肢體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讓學生實現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感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受到的刺激越豐富,印象就越深刻。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通過對學生進行動手、動口、動腦訓練,能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小學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需要教師對學生開展語言訓練,讓學生在語義的理解、體會方面得到進步。對于教學中的問題和認識,教師要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讓學生開展交流互動,達到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如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復誦讀,悟出它們內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大力開展教學改革,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方法。教師需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互動,對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鍛煉,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關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