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壽國
(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江蘇 江陰 214405)
江蘇省生源總數下降嚴重,2016年錄取率提高到90%左右,上大學的門檻下降,生源質量相對下降非常明顯。高職招生方式多樣化,2018年高職院校通過對口單招、中高職“3+3”分段培養(yǎng)、中職注冊入學等方式,錄取中職畢業(yè)生8萬人左右[1]。中職生源成為高職院校生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江蘇省的高中畢業(yè)生就讀江蘇省的高職可以注冊入學。由于生源發(fā)生了變化,課程設置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發(fā)生了變化,雖然在中高職“3+3”分段培養(yǎng)計劃制定時對課程的銜接與知識體系的建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日常管理,學生的學習心理掌控方面所做的工作稍顯不足。相比前些年經過高考選拔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來說,通過注冊入學,“3+3”聯合培養(yǎng)方式入學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自我約束管理和學習主動性方面整體水平下降很多。
通過調查發(fā)現,學生通過手機具體做的事情主要包括:微信聊天及看、發(fā)朋友圈,打游戲,看網絡小說,看電影,觀看各類球賽,網絡購物,看主播及參與網絡主播等。大學生長期玩手機會造成消極解決問題傾向、回避解決問題、問題解決沖動,而且孤獨感、手機依賴均存在顯著正相關[2]。下面詳細分析高職學生玩手機的主要原因。
(一)聽不懂。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整體基礎下降。由于學生長期學習成績處于班級后段,學會的知識很少,無法達到聽懂專業(yè)課程的能力。
(二)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有相當多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對自己不能嚴格要求。
(三)網絡(WIFI)普及到校園各個場所,上網費用降低,網絡上各種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非常豐富,讓人眼花繚亂。
(四)由于教學資源和網上練習等需要用到手機,手機有時候成為學習工具,給學生一個拿出手機的機會。
(五)學習環(huán)境差,其他同學都在玩手機(打游戲),同學之間交流溝通少,交流溝通的主題往往與手機游戲有關,在這樣的氛圍下手機成為時刻交流的工具。
(六)學習內容枯燥,學生對專業(yè)知識不感興趣。玩手機、打游戲比學習專業(yè)知識易于被學生接受。
(七)學習沒有目標,存在盲目性。大部分學生沒有很強的獨立、成才、奮斗意識,更沒有就業(yè)、生存的危機感。整日與手機作伴,浪費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和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
(八)在高中階段或者中專階段,管理非常嚴格,沒有時間或者不敢玩手機。
(九)高職教育多年來進行基于工作任務的情景教學,在校實習實訓時教學內容進行分組完成任務,很多任務并未具體到每位同學,給很多不主動學習的同學玩手機的機會。
(一)上課教室采用信號屏蔽控制,上課時打開信號干擾器,需要用手機時關閉信號干擾器。在晚上休息時間打開信號干擾源,同時合適的時間關閉電源。
(二)加強學生成才教育,樹立學習榜樣,建立學習目標,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應有明確職業(yè)規(guī)劃,舉辦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
(三)增強社團活動管理,通過積點等措施,督促學生參加講座、參加文體活動賺積點,合理安排課后時間。
(四)對多門課程不及格同學進行教育反思,建立反面教材案例庫,尋找課程不及格的根源,將與手機相關的打游戲、看電影、看球賽和網絡文學等情況在班會課介紹,對同學進行警示。
(五)在教室安裝時鐘,用于看時間,減少學生帶手機的原因,在上課期間將手機靜音或者關閉手機,教師在課堂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
(六)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讓每位同學有事情做,具體分配任務到每位同學。
(七)加強手機監(jiān)管,上課時間不可以(在不需要用手機時)帶手機進教室,不可以玩手機。
(八)挖掘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舉辦學校創(chuàng)業(yè)大賽,選拔出好的作品參加江蘇省創(chuàng)業(yè)大賽。
(九)加強學校、家庭之間的溝通,請家長重視學生的成才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心理發(fā)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手機已經成為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必備工具,引導高職學生正確適度的使用手機對他們的學習、成才至關重要,學校、家長都應該共同重視這一問題,讓學生適度使用手機,走上正確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