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迪 張佩瑤
(1.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2.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手工藝術作品制作是色彩創(chuàng)意操作等多種因素的融合,也是現今物質文明發(fā)達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現狀下推崇的一種制作形式。手工制作課程大致可以分為紙造型、泥造型、布造型、綜合材料造型等。紙造型可以分為剪紙、染紙、折紙、紙立體造型、紙裝飾畫等;泥造型可以分為泥浮雕、泥圓雕等。大學生手工藝術作品制作是學前領域及相關藝術專業(yè)的一項必修課程也是必備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獨特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性和想象力,幫助廣大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磨礪堅強意志,全面發(fā)展成為知識型技能型人才。
伴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競爭壓力也隨之加大。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學生除學科知識以外的發(fā)展,使得學生思維模式局限,動手操作機會少,以至于在進入大學之后,有一個相對自由的平臺的時候,卻沒有相關的能力去實施。手工作品的制作和相關課程的開設恰恰鍛煉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實操能力,將自己的新奇想法付諸實踐。
在現今的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的今天,隨時隨地就能查到想知道的任何信息,在快捷便利的同時,也讓部分大學生們產生依賴和惰性,疏于自己思考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手工作品的制作便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表現,逐步的擴充相關知識,拓寬視野,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針對于學前教育領域和相關教育藝術類的大學生而言,手工藝術是一項必備的專業(yè)技能,為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打下堅實基礎。開設課程或動手制作都能使大學生了解到關于幼兒園對于手工的應用及作用,使大學生們更好的進行學習和實際應用的結合,更加具體的理解學前教育在幼兒園的操作實施。
在制作過程中,往往會由于經驗不足,技術不嫻熟而出現一些操作問題,例如不能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廢棄材料或是材料使用不適宜,無法匹配合適的材料等。這些問題都可以請教老師或查詢相關書籍視頻講解資料來解決。而利用問題卻尚未有一個完善的方法去解決。制作的手工作品部分是課程老師選擇主題而學生制作以掌握技能,部分是學生的興趣或想法得以實踐而制作,大部分的作品在老師評價或觀賞過后便閑置,沒有一個具體合理的渠道去將這些作品加以利用,也造成了一些資源浪費。
家長的“手工作業(yè)”不能按要求完成。經常會需要家長配合園里制作各種手工藝品來幫助幼兒園順利開展活動。很多家長因工作問題沒有充裕時間來制作或沒有足夠經驗來制作出相對滿意的作品,幼兒在幼兒園與其余幼兒的對比而產生的失落感,可能會讓原本的親子活動反其道而行之。還有部分家長不重視此類手工制作的親子活動,認為這些都是幼兒園老師與幼兒之間的活動,覺得家長參與與否沒有太大影響。
大學生的手工作品也存在閑置的現象,對于制作手工作品的積極性也相對較低。大學生消費超支現象也很普遍,沒有經濟來源,獨立性較弱,故常伴隨一系列“校園貸”事件,兼職被騙事件的發(fā)生,手工作品的重新利用對于大學生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渠道來獲取一定的額外收入?;诖?,可以形成一個大學生,家長,幼兒園三方可以互相聯系交流銷售的平臺來解決問題。
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領域已經步入智能化,如很多app步入課堂,可以進行簽到,寫作業(yè)回答問題等,借此思路,也可將上述平臺具體細化成為一個應用軟件,來為大學生、幼兒家長以及幼兒園服務。首先可與本地區(qū)高校取得聯系獲得支持,幫助宣傳,得到大學生的反響和積極參與,將他們的作品登記拍照作為銷售產品。其次與周邊幼兒園聯系宣傳介紹,通過園方與家長溝通,給他們介紹該平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獲得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推廣。
該平臺扮演了大學生與幼兒園交流的間接橋梁,有償將手工藝品從學生手中回收并借此平臺售出,為大學生增加額外收入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及動手能力,同時有助于學生了解幼兒園活動主題內容,為今后學前教育就業(y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此平臺的創(chuàng)立還提供了一個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幼兒家長、幼兒教師三方互相交流的平臺,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幼兒及幼兒園真實情況,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家長更深入了解作品制作及作用;使幼兒教師根據家長實時信息了解家長想法,更有效全面的展開教學,同時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交流傳授經驗,三方共同推動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