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秀芳
(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第一中學,黑龍江 鶴崗 156200)
對于高中生來說,教師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需要先對高中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針對學生的自身條件來采用合理地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都是“灌輸式”教學法,在課堂中教師按照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而高中生在課堂中就一味聽從教師對于知識點的講解,反而沒有注重知識點的內在含義,這種情況就會導致高中生不能更好進行知識點的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逐漸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引進點播教學法,通過點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通過這種模式不僅僅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讓高中生在日后更好的發(fā)展。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不僅僅需要帶領學生多閱讀一些書籍,讓學生可以把握好精準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文章作者的意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高中生還需要對文章加入自己的理解,針對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并讓學生在日后更好的發(fā)展。而且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進而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
蔡澄清先生就強調:已經(jīng)學過多年的語文,不需要從每一個字詞句教起,而只是存在部分障礙和困難,教師教學主要在于引導學生越過這些障礙,解決這些困難,完全無須逐字逐句地進行講讀,只要重點進行點撥即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大量的知識點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有充分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學習素養(yǎng),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很多時候,教師在實施點撥教學的過程中更多教授學生的是一些比較瑣碎的知識點,主要對學生進行句子、詞語的講解,學生在對其理解之后可以更好理解好其中的意思,進而完善學生自身,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的發(fā)展[1]。
例如:在進行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先對學生有所了解,看看學生如何對這篇文章進行自己的理解,這樣不僅僅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都逐漸被語文知識點所吸引,將主要的關注點放在一個主題中,進而完成屬于自己的學習,這樣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于漪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活動,施教之功就在于啟發(fā)、引導、點撥、開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積極地發(fā)揮認識主體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傳統(tǒng),這些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引進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點播教學法來更好的教育學生,讓學生可以注重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而完成知識點的傳遞。一般情況下很多教師都在教學中按照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進行教育學生,但是很多時候學生并不認可教師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成績一味下滑。所以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模式不能過分參與而是需要進行點撥,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教導對自己發(fā)展的推動。而且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還可以讓課堂逐漸對學生進行敞開,讓學生都可以自主進行知識點的學習,這樣不僅僅可以更好的教育學生還可以讓學生取得好的成績[2]。
例如:在進行學習《再別康橋》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可以感受到這首詩中的意境,教師便可以將一些比較符合文章的音樂下載下來,然后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朗誦這首詩,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找到一個與詩中描繪比較相似的地方,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便可以更好進行語文知識點的學習,還可以讓教師更好的進行點播教育,加快學生之間的互動,改正教師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而讓教師更好的教育學生,也讓學生學習到更為多樣化的語文知識點,這對高中生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要,所以很多教師在教育高中生的過程中都逐漸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高中生自身的特點,針對特點來有效開展教學,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高中生在日后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對于高中生來說,很多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大的壓力,壓力的主要來源就是即將到來的高考,所以教師在教育高中生的過程中需要注重高中生的自身特點,找到一種適合高中生學習的方法,這樣不僅僅可以有效降低高中生的壓力還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讓高中生在日后都可以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在日后的社會發(fā)展中成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