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艷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江西 新余 336600)
傳統(tǒng)的以讀寫和背誦為主要教學方式的古詩詞學習不僅會導致課堂的低效,更可能致使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為使學生積極融入課堂,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文章從小學語文古詩詞賞析的教學策略入手,并進行了分析。
在語文教學中,古詩詞對小學生寫作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古詩詞中體會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從而熱愛古詩詞的學習,在學習興趣的引領下更有利于下一步教學內容的進行[1]。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自行閱讀,并勾畫出語句優(yōu)美或難以理解的部分,在教師講解過后,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印象。經(jīng)過多次閱讀,學生已在腦海中勾勒出詩詞呈現(xiàn)的簡單畫面,同時對于詩人在詩中傳達的思想感情也有了簡單的領會。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山居秋暝》時,可先讓學生誦讀古詩,并嘗試對文章的內容和情感進行理解,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如遇到爭議或不解時,可以邀請教師參與其中。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在對古詩有了基本理解的前提下,教師再采取共同朗讀的教學方式,學生便會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筆下所描摹的美景:在山雨洗禮后愈加幽靜的深林,當夜幕來臨,晚風拂面,作者抬頭凝望夜空,白月光灑在山上,灑在河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此的靜謐而美好。
通過反復閱讀來創(chuàng)新古詩詞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更能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會將學習重點放在教師著重講解的部分,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口授為主,這種“填鴨式”教學不僅會導致學生養(yǎng)成懶于思考的壞習慣,更削弱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主動性,使學生難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進步[2]。
隨著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開展教育工作必須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教師需要在學習中進行自我完善,強化個人能力,以身作則,帶動學生,為學生實現(xiàn)良好發(fā)展夯實牢固土壤。若要使小學生達到對古詩詞的深入理解和深刻認知,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是重中之重,其中包括文學素養(yǎng)及教學水平等多個方面。學生在任何時期的語文學習都會同古詩詞打交道,因此,古詩的學習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教師應對自身進行嚴格要求,不斷加強學習,作學生學習指導者和領路人的角色。比如,在學習《七步詩》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對這首詩進行深入理解,仔細體會作者曹植從中表達的悲憤和無奈之情,同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展開詳細闡述,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涵。
進入新時代,教育對教師有著更高的期許和要求。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行,傳統(tǒng)教學手段已和當今時代不相適應,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已成為新時代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3]。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對古詩詞進行全面掌握。小學古詩詞大致以抒情和敘事為主,所謂抒情即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景物的描述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所謂敘事即以講故事的方法來表達內心想法。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視頻將當時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及社會背景更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其次,教師要深入理解古詩詞所傳達的內容和情感。教師應結合作者寫作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征,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深入分析。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對古詩的真正認知,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率和高質量[4]。
比如,《題李凝幽居》這首敘事詩描述了作者看望親友未遇的一件事。詩人以草徑、荒原、宿鳥等尋常景物為引線,以出神入化的語言塑造了這首別具韻致的五言詩,深刻表達了內心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教師在進行詩詞講解時,可以進行詞和句的詳細分析。如“僧敲月下門” 的“敲”字則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別出心裁。宿鳥被敲門聲所驚醒,間接表達了夜色的安靜,如果用“推”字,則未必能體現(xiàn)當時環(huán)境的靜謐。由此可見,字斟句酌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內容有著深刻理解,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起著重要作用。
古詩詞的產生是作者根據(jù)所看、所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由于時代久遠,部分小學生對古詩詞產生了“無用論”的誤解,無法提高學習古詩的興趣,因此,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古詩詞教學開展的基礎。針對上述情況,教師應在課堂著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或者運用多媒體進行聲情并茂的教學,讓古詩詞和學生的想象力相結合,實現(xiàn)寓教于樂,幫助學生領會其魅力所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
比如,《詠柳》這首詩,結構新穎,美感十足。這首詩將楊柳擬人化,字里行間仿佛描摹著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齡少女。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舒緩或輕柔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進行場景自主構造:萬千垂柳于風中搖曳身姿,如同綠色的絲帶在風中飛舞,二月之風如此和煦,拂遍了大江南北。伴隨著音樂聲和詩詞的講解,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仿佛回到了當時的場景,作者通過這首詩展現(xiàn)的畫面之美則在學生腦海中表達的淋漓盡致。
古詩詞教學并非易事,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教學的全新途徑,提高自身能力,通過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同時,教師應注重古詩詞教學技巧的應用,讓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和迷人之處,實現(xiàn)古詩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