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好 耿振英
《中庸》里面有:“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币馑际钦f君子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認為事情有隱藏,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當獨自一人時,更要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自重自愛,把握自己??滴鯇ⅰ吧鳘殹备爬椤鞍凳也黄邸?,并告誡子孫:“《大學》《中庸》俱以慎獨為訓?!绷謩t徐在居所懸掛一幅醒目的中堂,上書“慎獨”二字,以警醒、勉勵自己。晚清名臣曾國藩在遺囑中第一條說到的就是“慎獨”。因此,慎獨是一種修養(yǎng) 更是一種境界。
慎獨,是一種人生修養(yǎng),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做壞事比較容易,而在獨處時也能一樣不做違反道德準則的事,則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yǎng)。 “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嚴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別人監(jiān)督,自覺控制自己的欲望。
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wèi)生,一人獨處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原形畢露;當看到有警察值守時,能遵守交通法規(guī),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無所顧忌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群體中能謙恭有加,進退有矩,克制有禮,而在陌生的環(huán)境就肆意妄為……這種人前一套假面具,人后一套真性情,完全是人鬼兩面,只能騙取一時的好印象,最終是必然會讓越來越多的人識得他的“廬山真面目”,成為大家的笑柄。
慎獨,更是一種境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爾不群。它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而是追求的一種內在的精神境界,是深谷幽蘭,是夜空星辰,是云外明月,不會因為深處幽谷而不芬芳,不會因為沒人看見而不散發(fā)它的光芒。慎獨的人,不會為了沽名釣譽故意在人前做出讓人稱頌的事,也不會在沒有人監(jiān)督自己的時候做出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越是獨處的時候,越是沒有旁人在場監(jiān)督的時候,他們越是謹慎小心,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有著自己的道德律令,這種道德律令比看得見的律法更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孟子曾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要抬頭看看,無愧于天地,低頭看看,無愧于所有人。慎獨就要做到 “三個如一”,就是說的做的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中,力倡共產黨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覺地改造世界觀,并且學會養(yǎng)成自注習慣,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嚴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頭無愧于黨,俯首無愧于民。劉少奇曾主張把“慎獨”作為共產黨員修養(yǎng)的方法加以運用。他指出,共產黨員“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也要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p>
而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廣大青年,特別是青年干部如何踐行這種“慎獨”精神?我以為需要認真做到三點:
1、高度的自律。慎獨就是一種高度的自律,有堅定的內心信念和良知,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識為約束力。自律是人通過對自己情緒和思維的控制,來達到主動行動的能力。古人歷練人生分為四階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倘若四項都非常完滿,培養(yǎng)出的人就能德才兼?zhèn)?、造福社會?!靶奚怼睂儆诠糯嘤瞬诺牡谝灰獎?,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飽學,是內功;自律,則須內外兼修。老子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蹦茏詣伲欧Q得上強大;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想保持慎獨的修養(yǎng)本色,就要嚴以律己、高度自律,自覺遵守黨章黨規(guī)黨紀和各項法律法規(guī),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以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定力做到人前人后一個樣、八小時內外一個樣、臺上臺下一個樣、有沒有監(jiān)督一個樣。
2、獨處時靜思。獨處時,才有時間思考;靜思時,才有機會感悟。能專心,方能深入。耐住寂寞、忍受孤獨,也許才有奇跡的誕生。那些超前的理論學說,往往都在長久煎熬后,方被后人體悟和理解;很多科學發(fā)明,也是經(jīng)歷了痛苦掙扎,才被人們認可和推廣。暗夜里,獨守一盞心燈,凝望蒼涼無垠的夜色,便沒了痛苦,沒了壓抑,靜靜地品味著那份空曠開闊和寂靜清遠的孤獨。獨處時靜思,體現(xiàn)了人生的境界,它沒有聲音卻有思想,沒有外延卻有內涵,讓你更加成熟堅毅。漫步于自我的心靈旅途,就把平日里那顆焦躁的心融入了如水的寧靜,在追憶和反思里品味人生,在夜的最深處,觸摸飛舞的靈魂,讓虛無變得富有,這又是怎何等的一種享受!
3、保持敬畏心。敬畏就是一個人對某事物保持的一種尊重、畏懼。這種“敬”是對事物發(fā)自內心的尊重;這種“畏”不是單純的畏懼,而是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警示和自省。常懷敬畏之心,你才懂得進退之道。這個世界上,從不存在什么絕對的真理,我們生活的平靜與安逸也絕非理所當然。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如果不能保持一顆敬畏的心,在生活中肆意妄為,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只有懂得敬畏,才能慎初,保持純潔的初心,不被各種誘惑所左右、迷惑和腐蝕;才能慎言,“慎言以養(yǎng)其德,節(jié)食以養(yǎng)其體”;才能慎微,就是要注重細節(jié)和細微之處,不要因小而失大;才能慎欲,控制、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成為欲望的奴隸;才能慎行,反映著內心原則操守的清晰、堅定與否;才能慎友,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交友不慎;才能慎終,老子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比绻苁冀K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還像開始時那樣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事情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幾千年來,慎獨一直被奉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則,諸如柳下惠坐懷不亂,許衡不吃無主之梨,楊震不收黑夜之金,許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后彈冠,浴后更衣”……
習總書記強調,要多積尺寸之功。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作者單位:1江蘇省丹陽市委黨校;2江蘇省丹陽市人民法院,江蘇 丹陽 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