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 經瑩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患者急診處理措施及護理對策。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9年1月間在該院急診科接受治療且符合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反應50例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別分析50例患者接受急診處理的效果,分析糖尿病患者產生低血糖的原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 50例患者低血糖反應癥狀表現(xiàn)為5例交感神經興奮,32例意識不清反應,2例頭暈麻木肢患者,其余11例無明顯反應。產生低血糖反應的主要原因有飲食因素(飲食不規(guī)律)(14/50,28.00%)、運動因素(運動不科學)(12/50,24.00%)、藥物因素(用藥不合理)(11/50,22.00%)、生理因素(調節(jié)能力差)(13/50,26.00%)等。診斷后,及時給予靜脈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同時嚴密觀察患者血糖變化,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所有患者血糖水平均在2 h內恢復正常,治療有效率達到100.00%。結論 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飲食不規(guī)律、運動不科學甚至受藥物、身體因素的影響引起低血糖反應,通過對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患者使用急診處理,同時結合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緩解低血糖。
[關鍵詞] 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急診;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b)-0105-02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臨床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通常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在3.9 mmol/L以下,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麻木、神經興奮甚至昏厥,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低血糖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較為明顯。如不能及時診治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極易對患者的心腦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需要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提供及時準確的急診處理措施,并且通過對引起患者低血糖反應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門診2015年1月—2019年1月間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急診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急診治療效果,提出護理對策,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在該院門診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的50例急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在28~85歲,平均年齡(48.6±2.5)歲,病史為2~24年,平均病史為(12.1±5.7)年,血糖水平值在0.6~2.6 mmol/L,血糖水平平均(2.23±0.34)mmol/L。臨床表現(xiàn)為5例交感神經興奮(包括出汗、心悸、面色蒼白等)、32例意識不清反應、2例頭暈麻木肢患者以及其余11例無明顯反應。
1.2? 方法
①所有糖尿病患者在急診科進行確診為發(fā)生低血糖癥狀之后,首先對確診為輕度低血糖的患者采取單糖治療,如口服含糖飲料或服用10~15 g單糖藥物,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血糖水平,直至恢復正常水平;對確診為重癥低血糖患者需要進行靜脈注射用藥,采取濃度為50%的葡萄糖注射液,劑量為40.0~100.0 mL,根據不同患者的治療情況,如未起到控制作用,可再次靜脈注射用藥干預,必要時采取面部吸氧治療,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
②前期注射完成后,根據患者清醒反應情況,如是否能夠正常進食,不能進食或仍然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可以繼續(xù)采取葡萄糖溶液注射,減少濃度為10.0%,采取靜脈滴注方式,適宜時間為1~3 d,如有必要針對意識不清的患者可采取100~200 mg的氫化可的松用藥治療,每小時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見表1。
1.3? 觀察指標
回顧性分析50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狀的急救臨床資料行,研究引起低血糖的主要誘發(fā)因素,同時分析患者急診處理結果的療效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急診處理與護理措施,所有患者血糖均在24 h內恢復正常,治療有效率為100.00%。
對所有50例患者進行回歸性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其中50例糖尿病患者產生低血糖反應的主要原因有飲食因素(飲食不規(guī)律)(14/50,28.00%)、運動因素(運動不科學)(12/50,24.00%)、藥物因素(用藥不合理)(11/50, 22.00%)、生理因素(調節(jié)能力差)(13/50,26.00%)等。
3? 討論
作為一種慢性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低血糖,臨床表現(xiàn)為出汗、心慌、面色蒼白等交感神經興奮程度過高,或頭暈麻木、意識不清等表現(xiàn),對患者心腦器官極易造成嚴重損害[3]。因此應當在為低血糖患者提供急診治療的同時,通過分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產生原因,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來治療和預防低血糖反應。根據臨床研究證明,誘發(fā)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飲食因素、運動因素、用藥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等4個方面,該研究以該院4年內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從而制定出具有防治效果的護理措施。
①通過分析飲食因素可知,在該研究中飲食不規(guī)律的患者有14例,此類患者通常飲食延遲或是飲食過少或過多,同時由于存在糖尿病又常規(guī)服用降糖藥物,極易因消化不良等引發(fā)低血糖,同時因大量飲酒或空腹飲酒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抑制肝糖原異生,該因素引發(fā)低血糖反應占比為28%;因此提示護理應當從指導患者合理安排飲食入手,飲食定時定量,制定科學均衡的攝入營養(yǎng)計劃,魚肉、蛋白、蔬菜為主,其中蛋白質每天占比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為宜,忌煙忌酒,患者飲食狀況配合調整血糖用藥劑量[4]。
②通過分析運動因素可知,糖尿病患者由于運動量過少或運動量過大但運動前無合理飲食,極易導致低血糖發(fā)生的患者有12例,占比為24%;因此提示護理措施應當從指導合理運動入手,糖尿病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狀況,合理安排運動的強度與時間長度,尤其是合并具有高血壓、心臟病或年齡較高的患者,由于心腦以及肢體的動脈硬化,運動期間應嚴格檢測患者心率狀況,最高心率應當在可控制范圍內如60%~80%,禁止空腹運動,適宜時間在餐后1~1.5 h,每次運動持續(xù)30 min,同時針對極易有突發(fā)性并發(fā)癥的患者運動方式應以散步和慢跑為宜,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血糖[5]。
③通過分析用藥因素可知,由于患者缺乏對藥物用量的了解,如常見的降糖藥物磺脲類藥物具有吸收快,降糖速度快的特點,多被糖尿病患者用于口服降糖,但根據資料研究該藥物極易引起患者低血糖反應;糖尿病患者在自我注射胰島素時對用量以及手法掌握不準確,未經過正規(guī)訓練,劑量不準確或是注射位置不當都會引發(fā)低血糖反應;因此提示護理措施應當從指導患者科學用藥入手,全面健康宣教,指導患者了解降糖類藥物的特點,觀察患者用藥用量以及時間等方面,針對糖尿病患者采用其他藥物時,應咨詢醫(yī)生,不應以血糖降低為唯一目標,從而設置血糖目標過低,引發(fā)低血糖[6]。
④通過分析糖尿病患者身體條件可知,多數(shù)年齡較高的患者,因身體器官退化嚴重,調節(jié)激素能力差,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肺功能障礙疾病,使降糖藥物不易被分解,從而發(fā)生低血糖的有13例,應當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醫(yī)護人員應當密切關注各類低血糖反應,提高識別能力,以便能夠及時提供準確的急救處理措施。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患者應當及時采取準確有效的急診處理措施,同時通過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引發(fā)低血糖反應的主要因素包括飲食不規(guī)律、運動不科學、用藥不合理以及生理因素,需要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效防治低血糖。
[參考文獻]
[1]? 潘小蘭,梁端敏,蘇燕媚.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的護理模式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9,9(5):66-68.
[2]? 陳怡婕,徐紹春.探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方法與體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21(S2):166-168.
[3]?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8,38(4):292-344.
[4]? 高蘭英,于寶生,王安茹,等.維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高胰島素性低血糖癥胰腺次全切除術后糖尿病一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8,26(2):161-165.
[5]? 陸熠,張寧.規(guī)范化培訓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優(yōu)化病區(qū)低血糖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6,31(3):9-12.
[6]? 孔玉俠,董愛梅,鄭嘉堂,等.門診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9,22(8):936-941.
(收稿日期:201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