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蕾 魯迅美術學院
三木健的設計學習法是針對設計初學者的基礎實踐開發(fā)的教學模式,其關于設計思維的方法論,可以作為設計教學實踐中可操作的工具與手段,使設計專業(yè)的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何為設計思維、設計創(chuàng)造、設計傳達及設計學習。
日本平面設計師三木健致力于設計方式與方法的研究,他在設計教學中通過對蘋果的解構與觀察,思索設計并總結了一套以蘋果為觀察和表現對象的設計學習法,這是一個以設計初學者的設計思維為目標的課程?!疤O果課程”的嘗試,是以蘋果為起點,通過理解、觀察、想象、分解、編輯和可視化六種方法,圍繞蘋果母題進行各種發(fā)散與探索,其中包括了緯度、長度、面積、顏色、涂鴉、點、線、聯想游戲、一筆畫等觀察方法。通過對實物的深入洞察找到自己的切入點,并進行設計思考、制作、傳達,其思維線索如下。
(1)直接思考。直接思考即如何用直觀感受體會設計機能,三木健主張用大腦思考進行最直接的交流,而不是電腦進行思考。面對一個設計主題,要先理解其本身的意義所在,同時大量使用直覺進行第一步思考。首先要觀察設計對象,去探尋其相關信息從中去找尋設計概念。明確地理解這個對象后,再通過構筑、想象、分解、編輯、可視化、感知去不斷地滾動思維從而產生設計。
(2)將問題拆解。人們對一件事的理解只有達到80%以上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件事,因為理解是想象力的根據,是創(chuàng)意的源泉。三木健認為設計是沒有局限性的,這些局限都可以被突破。設計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要把難的設計分解成可理解的元素,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三木健對于一個設計問題的拆解,也可以理解成從各角度去理解設計問題,從各種不同的方向尋找設計出路。
(3)關注焦點。只要是和設計有關的東西,都是焦點。設計絕不是單純設計表面形式,它相關的一切要素,環(huán)境、功能、使用者及與設計物相關的信息,都會影響設計思路的形成。關注焦點也就是在設計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周邊、背后、左右。焦點會轉移,但關注焦點的目標都指向設計結果。
設計教學實踐是藝術設計專業(yè)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專業(yè)教學可分為繪畫基礎、設計基礎、專業(yè)基礎、專業(yè)設計四個階段,在設計基礎、專業(yè)基礎階段會更多地進行設計教學實踐,主要強調思維方法的訓練,對象大多集中在低年級的設計初學者。三木健的設計方法對學生的設計認知、思維訓練都有很好的啟示和幫助作用。
在設計教學實踐中,三木健的設計方法可以應用在思維訓練層面、方法訓練層面和形式拓展訓練層面?;谝曈X研究的設計教學,將針對視覺性材料的研究方法,尋找設計教學中的適用范圍,并使用豐富的案例展示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去分析設計背后的意義。
啟示一:不再只關注形式,而是帶有了諸多的含義。設計最有趣的就是先確定內容和方法,再選擇形式。要有設計作者的概念,設計師具有主導作用。在思考過程中,避免直接奔向結果,從內容進行形式匹配。你看到的和傳達的不應該是直接輸出,如包裝設計,只關注外包裝形式,從包裝物的結構、功能轉化、材料等多維角度思考,以及更多地思考包裝設計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鼓勵在實踐的層面更多地關注設計,在設計初期就給予設計正確的定義。
啟示二:對一個觀點的多維度理解。對一個問題的理解要感性、理性并重,在思考一個設計問題時,前期思考過程要盡可能完整,思考片面是學生很容易犯的問題,設計思考過程是一個漸進、發(fā)散的過程。這一階段,思維導圖與調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這些設計方法都是建立思維構想的基礎上的。在設計實踐教學中也要多導入設計方法與策略。
啟示三:關于認知,即對已知的東西要去重新認識,對熟知的東西要打破認知,對未知的東西要全面具體。我們對一個事物的認知和理解是分層次的,要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境界,要觀察、要質疑、要透徹,觀察到位,思維才能到位。在設計實踐中,要多設置關于認知的訓練,如對空間的認知、對形態(tài)的認知、對結構的認知。
三木健的設計學習法是針對設計初學者的基礎實踐開發(fā)的教學模式,其背后的一整套關于設計思維的方法論,使設計專業(yè)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了何為設計思維、設計創(chuàng)造、設計傳達及設計學習。我們在設計教育教學中,受三木健設計方法的啟示,要啟發(fā)、引導學生更多地進行設計嘗試。設計的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維的,設計思路與過程也應該是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