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姿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任何一門學科的研究,如果且僅停留在經(jīng)驗的基礎上,而沒有站在哲學的高度上,則難以成就美學。因此,可以說,哲學抽象高度正是美學的本質(zhì)所在。我國學術界以往都集中在音樂美學的對象、內(nèi)容的研究,而對于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卻無人涉足。音樂美學自古代便有,但直至上世紀,中國的音樂美學才成為一門學科。上世紀末,各學者、機構亦是舉辦了研討會,來探討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等問題,使得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盛況。音樂美學是一門具有雙重屬性的學科,這應是眾人不懷疑的,音樂美學一方面隸屬于美學,另一方面又是音樂學下的下屬部門。從音樂美學隸屬于美學來看,我們不難得知,哲學是美學的源頭與靈魂,而美學又在音樂美學之上,那么,我們可以說,音樂美學的靈魂便是哲學,音樂美學具有哲學性質(zhì)。因此,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的研究,對于音樂美學的性質(zhì)、方法、對象等問題的研究具有奠基性意義。
既然音樂美學和哲學有著如此緊密的關系,那么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這一問題便不能被輕視了,這種哲學觀念在音樂美學的背后支撐著其發(fā)展,影響著音樂美學的性質(zhì)、研究方法和對象。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是多年來眾學者研究的重要主題,近年來,出現(xiàn)了將“音樂美學”與音樂哲學標記等號的觀點,如居其宏、魏廷格等學者認為音樂美學就是音樂哲學,而《新格羅夫音樂和音樂家詞典》也將音樂美學詞條直接換成了音樂哲學。總的來說,國內(nèi)出現(xiàn)了主要三種觀點:1.認為音樂美學即是音樂哲學;2.音樂美學不是音樂哲學,但卻和音樂哲學緊密相關;3.主張棄用哲學的思辨方法研究音樂美學,采用實證主義如心理學、現(xiàn)象學、社會學等來作為研究音樂美學學科。音樂美學就是音樂哲學嗎?趙宋光認為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是人類論分化出來的認識論、駕馭論、價值論三個領域的聯(lián)結①。價值論可以說是三個領域中最為重要的,美與丑、善與惡、正確與謬誤等價值取向影響人們的評判。人們會有價值觀念和取向,人有理想,有信念,都是對價值的進一步判斷。因此價值論就是將這些問題進行哲學的思考。趙宋光認為這三種領域的結合才是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另外,他還提出了立美、審美。趙宋光先生從人類學本體論的視域來研究立美。立美在音樂中即表現(xiàn)為創(chuàng)作者、表演者,立美包涵一度創(chuàng)作和二度創(chuàng)作兩個階段。審美便是傳遞審美意識,而在音樂中欣賞者便是審美意識的接受者。關于立美和審美,存在著具有邏輯思維的一面。于潤洋先生談到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問題前,他將音樂美學看作為音樂哲學,與國內(nèi)居其宏、魏廷格等學者的觀點一樣。在音樂學中,這句話便轉(zhuǎn)化為了要想站在音樂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哲學思維,需時刻立足于哲學。于潤洋在《關于音樂基礎理論研究的反思》一文中對近代及建國后近40年來的音樂基礎理論進行分析和闡述。其認為那時候的音樂基礎理論發(fā)展緩慢甚至停滯,很大部分原因則是因為音樂淪為了政治的工具,成為了為政治服務的手段,尤其是在“文革”期中,音喪失了自身的品質(zhì)和理論思維,而理論一旦貧乏,將必定會影響到音樂的實踐。因此,要找回音樂本身的獨立的品質(zhì),將要拋棄工具論,不能成為僅為政治服務的狹隘的音樂,尤其是要找回音樂的哲學基礎。王寧一先生說,凡是學科,皆要追溯其源頭,那么美學的屬性是什么呢?很明顯,美學是屬于哲學的,用人類社會的親子來形容的話,哲學便是母親,而美學則是從哲學里脫離而出的孩子。因此,音樂美學從根本上便有哲學的屬性。王寧一非常重視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之研究,哲學基礎不是實證主義能替代,也并不是空洞的,過于抽象的。只有馬克思主義,既唯物的又辨證的揭示了普遍規(guī)律。
19世紀時,黑格爾從哲學中建立了較完整的美學體系,而那時正盛行著實證科學。隨著西方的文化不斷向國內(nèi)傳輸,黑格爾建立的美學體系與實證主義、科學主義也一并如滔滔江水涌來,而我國的音樂美學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發(fā)展起來的。不論我國選擇哪種進行發(fā)展,作為研究者,也只便跟隨自己的主體意識對音樂美學,對音樂美學的哲學基礎進行慢慢探索了。且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法論。
注釋:
① 趙宋光.關于音樂美學的基礎、對象、方法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學,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