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紙媒體傳播功能和傳播途徑上來看,民生新聞始終是報紙媒體發(fā)展的重點內容,直接關系到讀者和廣大群眾的切實利益,與受眾和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在受眾的閱讀過程中能夠產生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主體意識。此外,在民生新聞報道過程中,很多困擾群眾的突出社會問題受到了重視和解決,進一步加深了群眾對報紙民生新聞的關注。
需要看到的是,民生新聞能否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民生新聞的選題。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不斷普及,報紙民生新聞的選題將變得更加重要而敏感。因此,如何實現新媒體環(huán)境下,報紙民生新聞的科學選題,是廣大報紙媒體人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報紙民生新聞的內涵和特點也逐漸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更加從群眾的關注點和需求點入手,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特征:
民生新聞著眼點在于民生問題,社會服務屬性是十分突出,這也是報紙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過程中,始終沒有受到影響、發(fā)生變化的一個根本屬性,這也從根本上決定著民生新聞選題一定要突出服務群眾、服務社會。同時,這也決定了民生新聞的內容一定要凸顯社會性和實效性,而不能停留在過多的獵奇成分和娛樂成分上,而要立足于解決問題,反映群眾呼聲和愿望。
報紙民生新聞的選題之所以非常重要,就是因為民生新聞的切入點常常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入手,報道角度與群眾的觀點、視角和立場常常不謀而合,深刻反映群眾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訴求,與群眾的心理距離近,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常常在普通群眾心目中占據重要位置,具有極強的影響力。
一旦民生新聞報道之后,常常可以在社會上形成較強的關注度和傳播效應,很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如果報道存在失實等問題,則會引發(fā)大范圍的負面影響,這也是報紙民生新聞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當前,在新媒體背景下,報紙媒體處于相對比較弱勢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與讀者缺乏有效溝通,無法獲知受眾的心理需求。而報紙民生新聞在這方面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由于報紙民生新聞的選題常常來源于群眾之中,很多群眾針對自己遇到的困難、身邊存在的不良現象等,根據報紙的民生熱線等渠道,給報紙新聞選題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在選題獲取的過程中,報紙民生新聞與受眾產生了良性的互動,也進一步提升民生新聞的社會關注度。
在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下,報紙媒體的主流地位突出,社會關注度高,發(fā)展環(huán)境相對寬松,而隨著新媒體的迅猛壯大,報紙媒體的發(fā)展壓力和外部環(huán)境不斷惡化,主體地位不斷喪失,這就導致報紙定位處在一個不斷調整的階段,民生新聞報道也是如此。
比如,一些報紙媒體的民生新聞大多采取跟風報道的方式進行,沒有進行充分的采訪和調研,將一些特點事件和主流媒體上的報道進行轉載,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贏得一定的關注度,但是從民生新聞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必然會降低受眾關注度,也會使自身的媒體影響力大打折扣。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受受眾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變化的深刻影響,報紙也在不斷提升民生新聞報道的實效性,調整報道的篇幅和側重點,導致民生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大打折扣。
一方面,導致很多民生報道過于注重揭露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而沒有透過社會問題的形象,去深入挖掘問題背后的社會問題和問題根源,導致報道浮于表面和形式,報道的深度不足。
另一方面,受新媒體信息豐富特點的影響,報紙媒體民生新聞的后續(xù)報道和深度報道不足,對于某一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連續(xù)報道不足,特別是對社會問題后續(xù)解決情況沒有進一步向受眾交代清楚,導致受眾對信息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了民生新聞的社會效果。
前文我們已經深入論述過,民生新聞并不等同于社會新聞,這是民生新聞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墒?,在新媒體的影響之下,很多報紙媒體為了獲得受眾的關注,贏得受眾的喜愛,在民生新聞報道上也逐漸出現了娛樂化、獵奇化的特點。
此外,一些民生新聞報道的角度也存在一定偏差,更多將報道關注度放在事件本身的細節(jié)上,更加注重對一些能夠吸引受眾眼球、刺激受眾感官的社會新奇事件的報道上,偏離了民生新聞立足群眾、服務群眾的特點,導致很多民生新聞的價值大打折扣,與社會主旋律想脫離,影響了新聞媒體的自身形象。
在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報紙民生新聞一定要堅定自己的輿論定位,凸顯自己的職能作用,不斷發(fā)揮新聞報道的主渠道作用。
一要發(fā)揮主渠道作用。民生新聞選題一定要從社會現象的正反兩個方面入手,不能僅僅突出正面報道或負面報道,應該從輿論宣傳的時代性、現實性和政治性要求出發(fā),不斷鞏固和提升民生新聞的權威性和主導性。
二要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對此,民生新聞選題一定要找準切入點,從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民生改善的角度入手,不斷報道民生狀況改善的新進展,切實發(fā)揮輿論宣傳作用。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報紙民生新聞要想實現良好發(fā)展,也必須從受眾的關注點入手,通過對受眾心理需求的回應,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
一要真實反映民生問題。民生新聞選題不能報喜不報憂,一定要注重反映群眾身邊的出現的問題,比如供暖、就業(yè)、醫(yī)療、教育等方面,通過問題的報道,準確反映出群眾對這些問題的關切度,反映出群眾對這些問題解決的心理期望。
二要提升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在民生新聞選題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秉持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要對新聞線索進行初步篩選和核實,對明顯存在問題線索進行淘汰,對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問題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對涉及問題部門進行事先采訪,了解整個問題的過程和真實情況,避免報道中出現錯誤的傾向性,使民生報道的真實性受損。
在民生新聞選題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兩個關鍵點:
一是準。報紙媒體對于民生問題的報道一定要客觀真實,既不能主觀縮小,也不能任意擴大,更不能單方面受到群眾情緒的感染和影響,盲目夸大事件造成的危害和社會影響,更不能對問題的原因進行單方面的臆想和猜測,一定要通過準確細致的采訪活動,弄清事件原委,還原事情真相。
二要深。對民生新聞中涉及到需要政府部門解決的問題,一定要不斷跟進。尤其需要看到的是,政府部門對民生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旦民生問題報道之后,群眾對后續(xù)解決情況的關注度很高,因此,民生新聞一定要進行連續(xù)報道和深入報道,特別是要及時反映政府部門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重視程度,解決的進展情況等,成為政府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