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郭振綱
借力互聯(lián)網(wǎng),基層工會不妨通過線上線下來動員更多職工和工會一起辦活動,集民智、開思路,打造符合新時代不同層次、不同年齡職工需求的服務新模式,探索服務新路徑。
近來,各地涌現(xiàn)出不少工會工作新模式和服務新路徑。上海工會的“申工社”以APP為載體,提出了“我們與你們一起奮斗職場”“你們的煩心事交給我們吧”“我們在關注你們的關注”的服務口號,拉近了職工和工會的距離;福建廈門工會以“智慧工會”為平臺推出的服務號和訂閱號,成為職工和基層工會組織發(fā)聲的重要窗口,等等。
網(wǎng)上工會要辦得好、辦出特色,秘方在于契合職工的需求,創(chuàng)新職工互動的方式,得到職工的回應。凡是網(wǎng)上工會辦得有聲有色的地方,工會活動都比較接地氣,契合本地職工的生活特點和需求;而一些地方的網(wǎng)上工會盡管也有服務項目,也組織活動,但由于活動項目多是“大路貨”,服務方式較傳統(tǒng),職工和工會之間總像隔了點什么,發(fā)聲不在一個頻道,發(fā)力不在一個軌道。
目前,不少基層工會存在人手少、人員結構老化、線下活動職工參與度不高等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會工作的開展。對此,借力互聯(lián)網(wǎng),基層工會不妨通過線上線下來動員更多職工和工會一起辦活動,集民智、開思路,彌補工會內部人員的局限性;此外,活動宣傳方面要改變工會干部獨自吆喝的現(xiàn)象,充分發(fā)動職工力量來動員和組織,打造符合新時代不同層次、不同年齡職工需求的服務新模式,探索服務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