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曙云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在當下的文化建設中,群眾文化始終是國家文化工作的基石;而小戲創(chuàng)作因其形式活潑易排易演,“鑼鼓一響,好戲開場”,社區(qū)群眾樂于接受。下面簡單談談我對群眾文化工作中小戲創(chuàng)作的幾點淺見,以期拋磚引玉。
首先,群眾文化中的小戲創(chuàng)作,要警惕“空心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精神需求不斷增高。雖然群眾文化的節(jié)目日益多元,但就節(jié)目內容而言,仍有部分“空心化”的現象。有人戲言文化館開展的文化節(jié)目越來越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雖是戲言卻也不假。那么何為“空心”?當下,無論小戲、小品、曲藝等節(jié)目形式,都有部分節(jié)目,其創(chuàng)作內容是一窩蜂地宣傳社區(qū)或地方上的好人好事、先進模范、道德模范。波瀾壯闊的生活被濃縮、被提煉、再放到舞臺上,就只剩下這三類人物和事跡了。“空心化”現象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對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的自動屏蔽和隔膜,而且下意識地進行自我閹割,一提到小戲創(chuàng)作就自發(fā)地向英模人物靠攏。
提起群文中的小戲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者們下意識地犯難,畢竟能搬上舞臺的素材不多,好人好事、先進模范、道德模范因為有真人真事,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些矛盾沖突,一個小戲基本上無需費多大精力即可一氣呵成,“空心化”也就在所難免。如何避免這種“空心化”,筆者認為黃梅戲的傳統(tǒng)小戲提供了教科書式的范本,彼時雖無文化館這樣的群眾文化機構,但毋庸置疑《打紙牌》、《打豬草》、《鬧花燈》、《戲牡丹》等等此類的傳統(tǒng)小戲幾乎就是為群眾文化貼身打造?!洞蚣埮啤分v述兩對青年男女戒賭的故事,整出小戲諧趣百出,濃烈而火熱的市井生活很是感染觀眾?!洞蜇i草》幾乎原汁原味地還原了農村青年男女的生活場景?!遏[花燈》從戲曲的本質來說,幾乎不可以說它是個小戲,因為它沒有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矛盾沖突,就是描述一對青年農民夫婦觀燈的場景,可《鬧花燈》卻是黃梅戲的經典,黃梅戲舞臺上的常青樹。而《戲牡丹》的內容更為大膽,講述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帶著徒兒游戲人間,看見一藥鋪人家的小妞牡丹姑娘長得漂亮,神仙動了凡心要調戲小妞,卻被聰明伶俐的牡丹姑娘給奚落得體無完膚。從上述所列舉的幾個小戲來說,其題材幾乎都是來自生活且豐富多彩,體現了創(chuàng)作者對市民和農民生活的熟稔,顯然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此類小戲時并沒有給自己畫框框,也沒有下意識地去樹立先進人物、道德模范。因此群文小戲創(chuàng)作避免“空心化”,要向傳統(tǒng)小戲學習,以生活為舞臺,挖掘群眾喜愛的題材,與時俱進地寫出群眾喜歡的小戲。
其次,群眾文化中的小戲創(chuàng)作,要樹立“以戲載道”的創(chuàng)作意識。群眾文化的服務對象是普羅大眾,因此群眾文化也是通俗文化、大眾文化。比之精英文化,群眾文化工作擔負著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的雙重重任。建國初期戲曲普查中,各大劇種都有自己的經典小戲劇目,如晉中秧歌《偷南瓜》、《賣元宵》,陜北秧歌《禿子尿床》,山西祁太秧歌戲代表作有《劉三推車》(太原秧歌)、《送櫻桃》、《打酸棗》、《看秧歌》、《偷南瓜》,晉北二人臺《走西口》,西南地區(qū)花燈戲劇種的《拜年》、《三訪親》、《劉三姐挑水》,湖南花鼓戲的《劉??抽浴罚被ü膽颉顿u棉紗》、《繡荷包》,皖北花鼓戲的《鳳陽花鼓》,江西采茶戲的《瞧妹子》、《采茶歌》、《挖筍》、《揀田螺》,黃梅戲小戲劇目更是燦若星辰,如上文提到的經典劇目,還有《游春》、《藍橋汲水》、《補背褡》、《懶燒鍋》、《點大麥》。可是當下的群文小戲創(chuàng)作卻再難出現這樣輝煌和榮耀,因此有人產生職業(yè)懈怠,有人甚至產生了混日子的想法。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群文工作者對自己的職業(yè)缺少端正的認知,看不見群文工作的價值。
周敦頤《通書·文辭》云“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币虼诵騽?chuàng)作者們要有“以戲載道”的意識,當然這個“道”不是中國傳統(tǒng)詩文的“道統(tǒng)”,而是群文工作所體現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有了“戲以載道”的使命感和認同感,文化自信隨即油然而生。筆者認為:小戲創(chuàng)作者們有了文化自信,有了使命感,有了歸屬感,對自己所從事的群文工作重新認識,知道為誰創(chuàng)作、為何創(chuàng)作,小戲創(chuàng)作的局面將會為之一新。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小戲創(chuàng)作應結合當下的群眾需求, 警惕“空心化”,加強“戲以載道”的使命感,描寫豐富多樣的題材,創(chuàng)作出深受群眾喜愛的小戲,豐富社區(qū)群眾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