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娟
清水河縣人民法院,內蒙古 清水河 010010
行政審判對于我國有重要的意義,其有效保護了公民、法人和相關組織的合法權益,對社會的行政監(jiān)督也起到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與環(huán)境的發(fā)展與不斷拓寬,行政審判體制展露出越來越多的困境和難以克服的弊端。行政審判缺乏較強的獨立性,依附于一些組織難以擺脫司法的獨立與公正性,在行政審判的過程中執(zhí)行難度大,司法甚至在地方演化出區(qū)域司法,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公民、法人和相關組織的訴訟的開展。行政審判在社會救濟和相關機構的權力監(jiān)督上難以確保司法的有效執(zhí)行,不僅讓人民對司法的有效性進行質疑,也動搖國家司法在群眾心中不可撼動的神圣地位。因此,尋找行政審判困境的解決方法在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行政審判體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行政法院制度[1],該制度源于西方國家并在多國應用,其核心強調國家權力的分立,有效保證司法的獨立性,這對國家司法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實現審判功能的專業(yè)化,為推進國家和社會的法制化有重要意義。雖然許多學者和相關從業(yè)人員提出較多的建設性意見,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從我國的政體和司法的角度出發(fā)。改善目前的現狀需要一定程度地借鑒國外的司法體制,不斷優(yōu)化行政審判制度,通過建立行政法制來確保司法的有效性,為群眾、組織和社會提供權威的服務。
由于國家制度的特殊性,司法與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融合,行政審判的開展依附于當地的財政和人事,難以擺脫行政機關的參與和干涉。因此,確保司法的獨立性是行政審判的關鍵,政府應著力重新劃分行政法院的司法執(zhí)行區(qū)域。行政法院系統的組成由最高行政法院、高等行政法院和初審行政法院三個等級構成[2],各等級單位按照職權開展任務,不可越級操作。為保證司法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可以在全國設立最高行政法院,其擁有獨立和完整的行政審判和終審權,不受相關機構的限制。通過上述的司法的組織架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從區(qū)域的行政機關中獨立開來,也會加強司法獨立性,有利于樹立司法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可以不斷提高群眾、組織和社會的訴訟熱情和欲望。
在西方國家,司法人員的任免采用統一任免制,可以有效增加法官對于職業(yè)的尊重和責任。在我國實行單一法律制,在區(qū)域由行政機關進行選舉和任免,地方政府擁有相關的人士推薦和指派權,但這種機制造就司法機關和地方人事存在一定程度的依附,司法執(zhí)行難以脫離開行政機構來開展。這種現象不僅造成了司法獨立性的缺失,也導致在地方形成區(qū)域司法。綜上,在我國實行統一的司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落實到我國的政體,地方政府不再行使對行政法院的任免職權,由全國人大和常委統一進行任免和安排。在全國人大設立司法委員會,他們完成相關的人事任命。
從全球看來,大部分國家的司法經費由國家進行統一管理。地方性和區(qū)域性的司法都是國家在進行統一的撥款和完善。我國體制的原因,行政機構掌握著國家的財政,各個級別的司法機關開展的經費需從行政機關審批;同時,司法財政的劃分也根據區(qū)域的發(fā)展來進行相關界定,不同區(qū)域的司法經費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區(qū)域性的司法機關更傾向于朝著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來進行執(zhí)行和審判,這是嚴重不利于國家司法統一的行徑。因此,國家在完成行政法院的建立后,防止產生地方性司法,必須從經濟的根源上杜絕與行政機構的相關性,使得各級司法機構能夠保持最大的獨立和完整性,擺脫受限于地方政府的困境。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知識的快速更迭,行政爭議趨向于復雜和專業(yè)化,行政審判對于審判人員的素質不斷拔高,要求更高的學歷、更強的專業(yè)背景和更專業(yè)化的手段。而在我國,對行政法官的審查和遴選制度造成部分的人缺少專業(yè)的水準和一定的法律道德。盡管是法官,也難以從自身作責,難以把握好法律的紅線和道德的底線。因此,一定要從專業(yè)人員方面加以改革。
專業(yè)性在當今的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行政法官的專業(yè)性對于審判具有重要的影響。要求行政法官具有很強的法律素養(yǎng),具備大量行政專業(yè)的知識,行政法官的遴選應該不同于其他法官的遴選。在當今的社會,要求行政法官具有碩士以上的法律學位,且在相關的領域有5年或是以上的從業(yè)經驗。相關人員的來源需有清白的歷史背景,高校的法律研究人員、教授或是律師事務所的相關人員等。不僅需要高素質的行政審判人員,還要求他們在道德和人品上具有較高的造詣,不斷實現行政法官的素質化和專業(yè)化。
法官的作用在行政審判的過程中占據很大的功能,確保其素質的可靠性和專業(yè)的可依賴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西方國家,對法官的培養(yǎng)注重他們的綜合素質,有專門的機構對法官進行培訓和看護。我國在2006年引進相關制度,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國家體制對遴選專業(yè)法官人員的影響,把預備法官的培訓轉換為崗前培訓,最終難以達到法官培訓的作用,難以達到社會的預期。國家在完成相應的行政法院的建立后,應有效地借鑒國外優(yōu)質的法律培訓方法和機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培訓機制,不斷提高法官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法律水準,確保高質量地完成案件的審理,做到符合人民的預期。
法官作為特殊的存在,保障法官不受外界的影響和各種各樣因素的干擾,實行法官的內部獨立的特性,國家應積極推進法官保障機制的形成與完善。首先,可以通過提高法官的待遇來排除一部分外在的影響,但我國存在龐大的法官體系,其素質的強硬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國家應首要控制法官的數量,確保法官的質量。其次,法官終生制應慢慢建立起來,在任職階段任何機構和人員都不能對法官進行罷免,除非在構成犯罪的前提下。最后,建立法官彈劾的相關制度,不斷優(yōu)化法官的作用和價值,使法官的離職合法化合程序化。讓法官在任職階段保持良好的自身道德與維護法律紅線。
行政訴訟法從實施以來,對于有效保障公民的權利、監(jiān)督相關機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從行政訴訟的實踐來看國家的行政法制,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難以克服的困難。公信力不足、社會對行政審判存在很大的疑慮與懷疑,目前對行政訴訟法的修訂迫在眉睫。
行政訴訟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渠道,國家應根據社會的發(fā)展不斷調整訴訟的范圍和界限,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拓展。首先可以擴大行政訴訟法保護相關權益的有效范圍,比如公民接受教育的權利、合法勞動的權利與一定程度的參政議政的權利,切實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受到有效保障。其次,加強其他非權利主體的監(jiān)督與救濟,基本的行政機構、法律允許存在組織的權益也要得到合理的保障,讓普通的群眾和組織也能享受法制帶來的便利;然后,可以對內部行政財力實施一定的司法救助,這有助于拓寬行政審判應用的職權范圍;最后,有效地將抽象的行政財政行為納入考慮的范圍。行政訴訟權不僅要求人們聚焦行使基本的權益和義務,其中人身權和財產權是人最基本的權益,受到法律的保障。但訴訟對人權益的保障不僅僅于此,公民依法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基本權益,一旦受到損害,公民可以提出法律訴訟對相關人員進行裁決,依法享有基本的保障可以讓公民受到合理的對待。
在我國的行政法訴訟的實踐中,缺乏對組織和公益權益的維護和訴訟渠道。因此,在我國的國情上建立合法合情的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對于廣大的社群有巨大的幫扶作用。根據西方國家實行的行政公益訴訟法案,行政公訴和一般主體代表訴訟的法案是基本的做法。我國可以充分考慮將人民檢察機關作為行政公訴的原告,因其身份兼具公訴機關的性質,又包括行政機構是否依法進行公訴,在進行相關的行政監(jiān)督時能有效的提起公訴;同時,考慮一般性主體代表訴訟在我國實際的開展,但這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賴于原告資格的性質。綜上,建立行政公益訴訟機制和不斷優(yōu)化現有的結構,對保護人民的權益有很大的幫助。
執(zhí)法的有效性與精準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民對案件的認識和評判。在行政審判中,行政執(zhí)行需要強有力的執(zhí)行機構,不僅僅只是法院審理后的延伸,而是確保案件在完成審理后能否達到既定目標的要求,是實現法院功能最有說服力的方式與渠道,可以幫助公民實現法律的保障。中國的審判制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借鑒西方國家為主的模式和原則。但不可盲目地進行開展,要綜合考慮到目前我國存在法官素質不夠全面的因素,以及地方的司法存在很多的詬病。需要由最高法院對相關機構進行挑選,找出具有典型意義的判決案例,提出修改性的意見,促進行政執(zhí)法和行政理論之間的相互交融與觸碰,完成相關法案的良性循環(huán),對社會和公眾產生最大的益處。同時,可以對已經成文的法案進行一定的編輯和書籍發(fā)售,讓全國人民看到案件的進程與受理的開展,供相關的專業(yè)人員、學者和公民進行查詢。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健全,對行政審判不斷發(fā)出新的挑戰(zhàn)。行政法官的素養(yǎng)、司法現象的區(qū)域化都需要慢慢進行改善??梢栽谝欢ǔ潭壬蠀⒖嘉鞣絿业闹贫?,這有利于國家進行相關有效性改革,對于促進行政體制的改善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建立獨立于行政機構的司法體系,通過獲得獨立的司法財政來源和不斷拓寬司法渠道來充分保護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盡最大程度監(jiān)督濫用行政執(zhí)法權,有效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